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01/21 15:19
· 来源 ·
· 作者 ·
宫岩 黄默
· 责编 ·
苏青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德国人占青岛修胶济铁路 抢夺潍坊坊子煤矿

1861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带着在中国选取海军锚地和商港的秘密任务第一次踏上中国的领土,虽然那一次对于中国台湾的勘测结果并不令当权者满意,但他却从此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产生了兴趣。1868年的秋天,李希霍芬再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正是他的此次中国之旅,埋下了德国人占领青岛的种子 。

1904年6月 ,胶济铁路全线通车,这是山东境内最早的铁路。这条“钢铁巨龙”,一端延伸至青岛的现代港口,一端深入矿产丰富的山东腹地,它彰显了德国殖民者大肆掠取的野心,也凝聚了中国民众的汗水与鲜血,同时在客观上带动了山东经济的发展,承载了齐鲁大地的百年荣辱。

修铁路不被俾斯麦重视

李希霍芬是提出修建胶济铁路的第一人 ,当殖民者的铁蹄还没有踏进齐鲁大地半步时,他已经乘着骡车、带着仆人从鲁苏交界进入了山东半岛,那是1869年的春天。此后,李希霍芬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对山东的煤矿、地貌及经济价值进行了全面调查。这里富饶的物产和淳朴的民风让他喜出望外。特别是在实地勘察过坊子和博山之后,在他眼中,山东半岛以西的广大腹地“宛如一条飘逸的黑绸带,上面缀满乌黑闪亮的煤和铁。”在其研究专著《中国》的第二卷中,他甚至将博山城形容为“是我迄今看到的工业最发达的一座城市。所有的人都在劳动,都有活干。这个城市有着众口皆碑的工业城镇的声誉。这里的优质煤蕴藏在景色美丽的地方,这些煤很早就用于各个工厂,而这些工厂都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自此,修建一个自由港和一条连接伸向腹地的铁路的想法在李希霍芬的脑海中出现了。“胶州湾的开放和上述与内地连接的交通线的开辟,是山东丰富的煤矿资源的前途所在……”于是在1869年当年,李希霍芬就曾向时任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发出密函,提出德国“有必要发展海军以保护这些重要的利益和支持已订的条约;要求在万一发生战事时德国的商船和军舰有一个避难所和提供后者一个加煤站。”提议夺取胶州湾及其周边铁路修筑权,将使华北的棉花、铁和煤等更为方便地为德国所用。

李希霍芬的提议并没有得到俾斯麦的重视,但他却从未放弃自己的设想。1890年,实施稳健“大陆政策”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下台,威廉二世执政时期李希霍芬的提议重新得到了重视,胶州湾成为德国建立军事基地和商港的首选。于是,在1897年,德国人借“巨野教案”占领青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备建造胶济铁路。

不等就绪就开采煤矿

1898年3月6日,德国与清政府签下了《胶澳租界条约》,主要内容除了将胶州湾租借给德国99年,胶州湾沿岸 100里内德国军队有自由通行权外,其余所有内容似乎都与胶济铁路有关:“允许德国在山东境内修筑两条铁路,一条由胶州湾经潍县、益都(今青州)、博山、邹平等地达济南,另一条由胶州湾经沂州(今临沂)、莱芜至济南”、“德商享有铁路沿线两侧30里以内的开矿权”“山东境内开办各项工程,需用外国人员、资金、器材时,德商有优先承办权。”

于是,铁路建设前的勘察工作浩浩荡荡展开了,德国人以低廉的价格雇佣了大量中国工人 ,进行简单培训后,沿着早已规划好的路线开始勘测;同时,修建铁路的建材订单大批涌入德国本土,据《胶澳发展备忘录》记载,仅1899年当年,山东铁路就订购了总重近85000吨的器材,价值约2000万马克。虽然铁路一直到1899年9月才正式开工,但德国人显然已经等不及一切就绪,顺理成章地开采铁路沿线的煤矿,早在《胶澳租界条约》一个月后,就已经在坊子购地开矿了。

大量的建设物资从德国航运至胶州湾,不仅拉动了德国本土重工业的总产值,也让航运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铁路修筑的五年中,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和亨宝轮船公司每年都要派6艘轮船装满货物驶向青岛,仅截止到1901年10月,就为修筑铁路运送了6万吨物资。此外,还有混凝土、电线杆、木材等不值得用轮船运送的货物则使用帆船运送。帆船虽然便宜,但运输过程也充满了风险,据《胶澳发展备忘录》记载,1899年至1901年10月,就发生过四次不幸事件:运载10245桶水泥的“亨尼·埃列门”号神秘失踪;装有3200根电线杆的“苏特兰舍尔”号在苏门答腊以南海域粉身碎骨;还有两艘满载水泥的帆船分别在航线上和斐济群岛着火。

为了能让大型货轮进港,德国人开始在小港建造码头;而由于所有铁路运营所需要的机车在从德国运来时都是拆成零件的,为了将抵达青岛的零件重新组装,于是就盖起了专门组装零件的厂房。随着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的全线通车,小港码头与四方机车厂也已经渐渐初具规模了。

修路触怒附近老百姓

1901年4月8日,胶济铁路青岛至胶州通车;1902年7月1日,通车至潍县;1903年4月12日,通车至青州;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五年的时间,胶济铁路在德国人的计划中逐渐成形,它的建成让德国人看到了满眼的黑金,也给沿线的胶东人民带来了难以言说的苦难。

为了修筑铁路,德国在铁路沿线肆无忌惮的占领农田,原本要给乡民们微薄的耕地补偿,也因为德方雇佣人员的层层盘剥变得越发稀少。民众的利益被严重损害,已经对德方非常不满,德国人却变本加厉“遇有坟墓,不待迁徙,即行刨掘”,强行迁坟移舍的行为彻底触怒了中国的老百姓。

1899年,当勘测队以这种蛮横的姿态出现在高密境内芝兰庄一带时,双方的矛盾终于以流血暴力的形式爆发了。数以千计的乡民聚集起来,阻挠铁路修建,不久 ,德国胶澳总督叶世克派兵镇压,芝兰庄死伤村民百余名。此后,高密108个村的村民揭竿而起,反抗斗争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

直到1900年10月,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与德国胶澳总督府多次接触谈判后,达成协议,撤离所有驻扎在铁路两侧50公里区域内的中国军队,租借地至高密的铁路由德军负责保护。起义被清政府和德军联手镇压了,沿线居民的利益依然没有得到保障。

高密的抗路事件说到这里,一位青岛人的老朋友就要出场了,他就是一手创办了礼贤书院(现青岛九中),为青岛的现代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反抗的民众虽然被镇压下去,但他们心中抗德的怒火却从来没有平息过。为了阻止流血和冲突继续发生,1900年11月6日,卫礼贤驾着骡马到达了高密。到达高密后,他一方面拜访了地方行政长官,对当地有声望的长者和德军之间进行调停;另一方面,他在寺庙里开了简陋的医院,为当地受伤的村民进行治疗。他甚至将自己的妻子也带到了高密,以方便为许多保守的受伤妇女进行及时治疗。他的这些行为,获得了高密人民的肯定,在他的努力调节下,也的确缓和了当地居民与德军紧绷的对峙关系,一等程度上避免了更多的流血事件发生。民怨逐渐平息,德国人和清政府的日子也都好过些,所以有人说,卫礼贤1906年被清廷赏赐的四品顶戴,不仅仅是因为他在青岛办学有功,高密事件的调停也为他记下了一笔大功。

德花钱修路,日本捞钱

1899年6月,胶济铁路开工前为了修建这条铁路,德国的14家银行共同出资5400万马克,建立了“山东铁路公司”,据说,建胶济铁路钱,清朝政府也投资了40万两白银,但实际上在铁路建造方面并不掌握实权,之所以甘心拿出钱来搞“德华”合办,是打着日后收回铁路使用权的算盘。但在那个时候这两个投资方却都没有想到,最终在这条铁路上攫取到最大利益的却是一分钱没掏的日本人。

1914年,胶济铁路开通十年后,德国人尚未收回建造铁路投入的巨额成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纷繁的欧洲战事让德国人无暇东顾,于是早已盯上胶州湾这块肥肉的日本在此时采取了行动——单方面向德国宣战,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1915年,袁世凯政府在日本的威逼利诱下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首次承认了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自此青岛和胶济铁路落入日本之手。虽然,1922年中日双方签订了《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中方花费4000万日元将胶济铁路赎回,但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却再次控制了胶济铁路。

“就像我花几百万买了套房子,又花几十万装修好,还没住两天,却被别人抢去了,还在用它开了间旅馆开始赚钱了。”青岛市档案馆编研处处长孙保锋表示在胶济铁路问题上,德国人是给日本人做了嫁衣裳,铺就的铁路、沿线开发已具规模的矿藏,开发建设完成的海港、航线,德国人苦心经营十七年的一切,都为日本人提供了最大的利益获取空间。“铁路开通这十年德国根本没有赚到什么钱,收回成本有时间周期,刚要挣钱日本人就来了。据史资数据显示,自1905年至1913年德国占领时期,胶济铁路共运送旅客812.7万人次,运送货物 556.7万吨,利润为1950.6万银元,而1914至1922年日本人经营胶济铁路的8年间,获取的利润竟高达5126.5万元。

记者 黄默[编辑:苏青]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