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07/14 09:31
· 来源 ·
· 责编 ·
光影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贺龙的生死之交关向应 曾任团青岛地委书记

关向应曾是有名的“代笔先生”他被捕后,被红色女谍救出

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有不少共产党人尚未等到革命的最终胜利就黯然离世。他们有的死于战火之中,有的丧于病魔之手,至今都令人扼腕叹息。所幸的是 ,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功绩,时至今日,他们都会引起后人无尽的思念。

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回忆一位对青岛早期党组织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关向应。

小时候人称“小代笔先生”

现在的大连,向应街道、向应小学、向应广场、关向应纪念馆等星罗棋布,它们所纪念的就是本文的主角——关向应。

关向应,原名关治祥,1902年9月10日出生于大连金州大关家屯一个贫寒的满族农民家庭 。他的父亲没上过学,那时侯,不识字的人不仅上衙门办事受欺压,就是在村里也要受地主、巡捕的坑骗,一家人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于是父母决定让孩子上学。他们节衣缩食、口挪肚攒,终于在关向应10岁那年筹够了学费,将他送到本屯私塾念书。关向应从小就特别懂事,理解父母的辛苦。据关向应的侄女关翠玉回忆,“我们从小就看见家里挂着伯父的照片,爷爷常常指着照片里的伯父给我们讲述他青少年时期的故事。”“爷爷还告诉我们,伯父从小就知道替父母分担忧愁,六七岁便开始参加家庭劳动,放猪、割草、拾柴、耕地,样样都干。年幼的伯父很少穿新衣服,都是穿母亲拆翻过的旧大褂,母亲给他做的布鞋他十分珍惜。”

因为家境贫寒,因此关向应格外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阎利先生在《大连人民的好儿子——关向应》一文中介绍:白天,关向应在学校认真听讲;放学回家后,他一面放猪一面看书;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练字和学画画。由于关向应的刻苦,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出众,还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练了一手好毛笔字,不管是大楷小楷,行书草书,都书写得清秀挺拔。在学校,同学们都争着让他写书皮。逢年过节,他就更成了屯里的忙人,邻里都把红纸拿来,让他给写对联。左邻右舍的穷乡亲遇有红白喜事、买卖文书,都请关向应代笔。因为他个子小,坐着够不着桌子,就跪在椅子上写。一来二去,关向应成了屯里有名的“小代笔先生”。

1918年春,关向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亮甲店第二蒙学堂。随着知识的逐渐积累 ,他的眼界也越来越开阔,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当时大连是日本的殖民地 ,所有的学校都强迫中国学生学日语,并把日语当成是“国语”,实行奴化教育。关向应总是愤怒地说:“我们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学日本话?”他在日本的教科书上写了很多“精忠报国”、“中国、中国”的话,以此表达他的爱国之心和强烈的民主感情。

“给日本人做事,我不干!”

1922年3月,关向应被分配到日本兴业株式会社工作,后又收到去镇事务会当书记的邀请,但被他拒绝。那年头,政局动荡,找到一份好工作实属不易,可关向应为何不干呢?据阎利先生披露,刚毕业分配工作的关向应,因在工作中与日本人发生冲突,不到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金县亮甲店镇事务会会长、大地主巴树声知道此事后,就向关向应下了聘书,请他到事务会当书记。这个职务在外人看来可是个很有“前途”的工作,不料,关向应却当场回绝了巴树声的邀请。他坚定地说:“给日本人做事,我不干!”关向应的父亲起初也不理解儿子的做法,于是关向应就开导父亲说:“人不能为了钱,昧着良心替日本人和走狗欺压百姓。”

同年5月,关向应来到《泰东日报》社工作。这期间,关向应结识了报社编辑刘恫躬和他爱人石三一,并在刘恫躬夫妇创办的大连中华三一学校上夜校。正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思想,并渐渐反思如何解决社会不公。1924年2月 ,党中央派共产党员李震瀛等人到大连从事革命活动,李通过刘恫躬夫妇认识了关向应。在长期的接触中,关向应赢得了李震瀛的信任,被介绍加入了大连第一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还被推举担任团小组组长。从此,关向应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其实,关向应可能不知道,早在见面之初,李震瀛就发现他是一个非常上进、好学的有为青年,认定了他会成为革命骨干。

此时,关向应的家庭却起了变故。原来关父恪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古训,执意要儿子回乡成婚,过安稳日子。催促信一封又一封到了大连,可此时的关向应已经有了鸿鹄之志,岂是这儿女私情所能阻断的?1924年5月,关向应决定跟李震瀛赴上海参加地下工作,遂告别父母,远走高飞。

关向应的妹妹关运兰曾记录下了这令人心酸的一幕。她说:“父亲在乡下给他找了媳妇,结果他逃婚了。父亲骂他 ,他说,我要走了,十年八年不回来,能结婚吗?……向应离家那天,父亲生气没有送他,妈妈领着我哭着送到三幢碑。他对母亲说:‘我走后你别想我,就是想也不要乱想,我不会死的,也不会做什么丢人的事。父母把我养大,供我念书,我一定会叫你们过上好日子的。’他弯下身亲了亲我,又对妈妈说:‘妹妹长大了找婆家,可别找有钱人家,因为咱家穷,到了人家要受气的,要找一户劳动人家。’向应兄走的时候是4月。他走了以后,再也没有回来。”

黄慕兰营救关向应

1924年5月,关向应随李震瀛来到党中央所在地上海,一边在上海大学读书,一边从事秘密工作。期间,父亲和母亲非常想念儿子,于是就让关向应的叔父到上海来找关向应,让他赶紧回家成亲。但是关向应没有随叔父离开,而是继续留在上海为党工作。

1925年1月,关向应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期间,经陈乔年、余世颂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关向应一度在青岛主持共青团的工作,我们将在下文另叙,而接下来要说的,则是他被逮捕的一段惊险的经历。

关于关向应被捕的往事,很多史料语焉不详。倒是历史作家刘继兴撰写的《黄慕兰营救关向应》一文对此有详细的描述。据介绍,1931年4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上海领导全国工联工作的关向应在闸北他的寓所被捕。关向应当时化名李世珍,被捕时身份没有暴露。关向应被捕,当时负责中共地下党保卫工作的顾顺章正在汉口,因而并不知晓。4月21日,顾顺章在汉口被捕,随即叛变。他不仅供出了地下党中央几乎所有的机关以及领导人的地址,还将关押在国民党监狱中身份尚未暴露的领导人一一指认了出来。情况非常危急,周恩来找到汉口妇女部部长黄慕兰(又名黄淑仪),要她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救出关向应。黄慕兰分析再三,便向法租界的大律师、她的密友陈志皋提出,要求会会陈志皋的父亲陈其寿。

陈其寿在法租界会审公廨当了18年的刑庭庭长,在上海司法界一言九鼎。当他在自己家中见到黄慕兰后,平时沉默寡言的陈其寿对她非常满意,主动提出要收她为“过房女儿”,并要她担任自己几个女儿的家庭教师。一来一往,黄慕兰和陈其寿谈得非常投缘,于是陈志皋便向父亲提出了请求,说是黄小姐有一个远房亲戚叫李世珍,被当局误抓了进去,现关在龙华监狱,是否能通融一下。陈其寿一听,二话不说,一口答应了下来。

几天后,陈其寿让陈志皋出面请龙华监狱的典狱长到陈家吃饭,同时将黄慕兰也叫了来。就在饭桌上,陈其寿将这件事讲了,并在介绍黄慕兰的身份时,称她为自己的“过房女儿”。典狱长将放人的事一口答应了下来。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但关向应却并未放出 。这时党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向忠发的叛变。好在他还没来得及把关向应招出来,就被蒋介石枪毙了。

虽说有惊无险 ,但周恩来心急如焚,再次要黄慕兰加紧办理。黄慕兰又一次来到陈其寿家中。陈其寿听说干女儿的事迟迟拖着未办,非常生气,于是又把典狱长找了来,典狱长说是姓李的书记官不肯放人。陈其寿非常了解此人爱好,让陈志皋拿了自己的信,又封了2斤上好的烟土去找李书记官。于是在龙华监狱关了近半年的关向应终于被放了出来。黄慕兰和陈志皋亲自驾车把关向应接了出来,并在东方旅馆包了房间替他接风洗尘。不久关向应便受中央派遣去了湘鄂西苏区,担任了湘鄂西苏区的军委书记兼红三军政治委员。特约撰稿 田野[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