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平度大小河子遗址首次发掘 2000年箭镞重见天日

原标题:揭开胶莱河畔文明的千年面纱

一条胶莱河,一方文明史。风吹麦浪,遍地金黄,近日,来自全省12个地市的考古学员们迎来了“丰收时刻”。从2022年4月开始,为配合明村-董家口高速公路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对大小河子遗址被工程占压部分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6月8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目前发掘正在进行中,已发现并清理东周灰坑20个、小型墓葬3座、明清墓葬16座,出土部分陶器、石器、骨器等。根据调查、勘探初步判断,遗址年代为岳石文化时期至汉代,以东周时期为主,另外分布大量明清墓葬,时间跨度长达四千年,展现了早期先民孕育的史前文化和辉煌历史。

现场>>>

大小河子遗址首次发掘

历史跨越上下4000年

大小河子遗址位于平度市明村镇大小河子村西约600米,西、南邻胶莱河,面积约22000平方米。该遗址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现为平度市文物保护单位。“村里的老人传说这里有元朝的坟,之前这里就是一片耕地,种地时也没发现什么东西,没想到考古队员来了,才知道地下埋着不少东西。”6月8日早上7时许,大小河子村的王先生就和其他村民来到考古发掘现场,协助考古队员发掘遗址。

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看到,围栏外就是明董高速施工现场,外面机器轰鸣,施工热火朝天,而发掘现场内正相反,每一个考古队员都小心翼翼、屏气凝神地进行发掘。发掘现场共有22个探方,每个探方内有一名考古学员,还有两名负责清理土石、提供配合的人员,其中,一些探方内已经露出不少遗迹遗物。

“这个遗址的考古发掘,主要是为了配合明董高速的修建。2019年高速路线路图公布后,我们就配合进行了勘探,这个线路涉及到遗址靠东的部分。高速公路工程占压部分6000平方米,因为考古发掘需要报批,而且发掘面积有严格限制,经过我们的勘探调查论证,最终选择了文化遗址堆积比较丰富的东南部发掘,发掘区面积一共2000平方米。”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领队吕凯告诉记者。

吕凯介绍,他们把发掘出来的灰坑、墓葬等叫做“遗迹”,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等叫做“遗物”。“从目前的发掘来看,此处从史前开始,就有人类活动,历经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汉代,延续时间比较长,期间人类活动是否有间断还不清楚。”吕凯说道,“汉代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可能没有频繁的人类活动,因为此处相关的遗物相对较少。一直到宋元时期,这里的人类活动频繁起来,我们推测,在这个时代,可能又有人来到这里生活。明清时期,这里应该是某个村庄的家族墓地。”

直击>>>

2000年箭镞重见天日

猪骨或与先民祭祀有关

各式各样的陶片瓷片,或零散或完整的动物骨骼……在发掘现场的探方内,考古工作已经有所收获。在其中一个探方内,一具完整的动物骨骼,格外引人注目。“在这个探方内,我们发现了一个灰坑,正常清理的时候,就遇到了这个猪骨。当时只露出了一个猪头,我们推测会有完整的猪骨架,就在它的周边继续寻找,果然又发现了脊椎和肢骨,经过细致的清理,终于将整个猪骨架完整地展现出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王杰初步判断,这只猪应该未成年,年龄大概一岁半。“灰坑内有不少陶片,旁边还有一堆其他的骨骼,只有这个猪骨比较完整,我们推测当时是人有意把猪埋进去,来进行一些类似祭祀的活动。”王杰介绍,通过灰坑内的陶片来看,这个坑年代为战国时期,距今已经2000多年。

“除了完整的猪骨,我们这个坑在刮面的时候,还出土了一个青铜箭镞、同一探方内的一座墓葬出土了一件陶盂,灰坑中也发现一件陶盂和两件陶豆。”来自菏泽市巨野县文化与旅游局的考古学员孟令杰介绍,他小心翼翼地拿出此前出土的箭镞进行展示,这个箭镞因长时间埋在土中,外表覆盖着不少泥土,还有一层青色的锈斑,但边缘仍比较“锋利”。据介绍,这支箭镞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

此外,记者在采访时,还发现一处与众不同的墓葬:其他墓葬内都是完整的人体骨骼,而这处墓葬的骨骼堆在一起。“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宋元时代的一个砖室墓,当时比较流行的圆形的、带穹顶的墓。”王杰分析,“现在上面的穹被破坏了,它的结构包括前方的一个墓道、一个墓门,还有甬道、墓室以及抬高的棺床,人骨放在棺床上。这个墓比较小,应该是一个迁葬墓,先修起来再把人骨放到里面,所以我们看到的人骨不是规则摆放的,也没有发现随葬器物。”

在另一个探方内,记者看到两个类似罐子的陶器连在一起,其上半部分已经露出地面。“这是瓮棺葬,一般用比较大型的陶瓮、陶罐等陶器作为葬具,与正常墓葬不一样,它没有正常的木质棺椁,往往是未成年人的墓葬。这个瓮棺葬就是用两个陶瓮口对口相扣,从墓葬规模、陶器形制等方面来看,应该是一个东周时期未成年人的墓葬。”吕凯说,目前他们发掘的遗迹主要是灰坑、灰沟、墓葬,遗物数量不是很多,但是种类比较丰富,遗物绝大部分都是陶片,也有少量比较完整的陶器以及石器、骨器等。从器型来看,有岳石文化时期的半月形双孔石刀,有东周时期的陶豆、罐、盂,有汉代的陶盆,有宋元明清时期的瓷碗、瓷罐等等。

揭秘>>>

清理墓葬和骨架用了10天

期待发现更多岳石文化遗迹

这次考古发掘,首先是配合高速公路修建工程进行,而为了保证此次考古发掘有效进行,考古学员都分外严谨。在一处探方内,记者看到考古学员在地面上画了各种形状的线条,将地面分成不同的区域,还有考古学员用小铲子一点一点刮地面。

“我们把探方里的表土清除后,会拿着手铲,反复地刮地面,根据土的颜色、质地和包含物来判断是灰坑还是墓葬,或者其他类型的遗迹,最后画线标记。你看,这个长方形的就是墓葬,那个圆形的是灰坑。标记好不同遗迹遗物的位置后,再用工具逐层向下清理。要非常小心。”王杰说。记者注意到,因为持续干旱少雨,有些探方内地面较干较硬,为了更方便考古学员发掘,他们用土在地上围成方形区域,然后往里泼水,待水把地面泡软后,考古学员再用工具逐层发掘。

在采访现场,记者见到了来自平度市文物保护服务中心的考古学员陈勇杰,他负责的探方内有几处墓葬。“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田野考古,没有想的那么简单,需要小心翼翼。这个墓葬坑是三米乘以两米多一点,深一米,目前已经发掘出来,做到这种程度,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一层一层往下挖,仅清理墓葬和骨架就用了10天。”

而对于现场发掘出来的文物如何保存,吕凯表示,文物的保管需要有比较严格的硬件条件,发掘结束后会由上级主管部门来安排文物的保存管理。目前,本次发掘已经进行了一半,虽然发现了一些岳石文化的影子,但是跟想象中的发现还是有点距离,“对于此次发掘,我们比较期待的是能够发现一些岳石文化的遗迹,如果有墓葬和房子就更好了,毕竟岳石文化在该区域分布比较集中,对于我们研究整个胶莱河流域,甚至整个青岛地区从史前到商周这一阶段的历史很有意义。”

讲述>>>

考古队伍集聚各类好手

用科技还原古人生活状态

“从小我就想从事考古相关的工作,现在梦想成真了。”即墨区博物馆的马亚坤说道,“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探索·发现》这一类的电视节目,父母也很支持我的兴趣。”马亚坤告诉记者。从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毕业后,她如愿来到即墨区博物馆,成为一名文物工作者。理想照进现实,让她感到无比幸运。

“考古看起来像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实际上考古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揭示古代人类活动的一种工作,如果大家能够进入考古工地,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神秘。”吕凯表示,在一些文学和影视剧作品中,为了吸引眼球,可能会进行比较夸张的表现,但实际上真正的考古工作要平淡得多,甚至会有些单调枯燥,需要考古队员有一定的定力,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很难将这份工作坚持下来。“与之前相比,目前考古工作者学术背景要丰富很多,不仅要懂考古、懂历史,还需掌握多学科知识。目前考古发掘工作,不仅仅是对挖出来的人工制品进行研究,我们还会对动物骨骼进行分析。”吕凯表示,发掘队伍中,有专门研究动物骨骼的考古人员,也有做植物遗存分析、做同位素的,用各种科技手段来为我们解释考古发现,来探索古人的生活状态。

此外,吕凯还介绍,从学术意义上来讲,本次挖掘的遗址位于胶莱河的沿岸,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延续的时间比较长,可以为青岛地区胶莱河沿岸这一带,从史前到历史时期文化序列的丰富提供新的材料和佐证。”吕凯告诉记者,作为一条承担漕运功能的运河,胶莱河正式开通是元代。但在开通之前,此处就已经存在自然河道,古代人选择沿河而居,因此在河流沿岸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聚落。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刘玉凡 王洪智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椰子]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6/10 11:07
· 来源 ·
半岛都市报
· 责编 ·
椰子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