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银行5月有望试点大额存单 企业门槛1000万元

2015-05-19 09:26:00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亚麦
\

这个5月,存款保险制度之后,针对个人和企业的大额存单将出,二者均旨在铺路利率市场化。据一名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透露,本月央行将会针对部分银行开放政策试点,对个人及企业发行大额存单,个人门槛为30万元起,企业门槛在1000万元。

5月11日开始,存款利率上浮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这昭示中国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无独有偶,两个月前,央行行长周小川给出利率市场化时间表:今年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金融生态因利率市场化而生变,堪称利率市场化主角的商业银行正在加速调整其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变革其盈利模式。

“临门一脚”

利率市场化棋至终局的现在,似乎只差大额存单和取消存款上限。央行借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直接将利率市场化一步到位的意图明显。

利率市场化棋至终局的现在,似乎只差大额存单和取消存款上限。

5月10日,央行宣布自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至2.25%和5.1%。此外,存款利率上浮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存款利率浮动空间自1.1、1.2、1.3倍迈到现在的1.5倍,分别经历了2年半、3个月和2个月。利率市场化这支箭已然开弓离弦,直命靶心。

这里,一个有意思的看点是,前后两个月,央行近两次降息官方解读表述略有不同,一方面取消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说法,另一方面,增加“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的表述,并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改作了“根据流动性供需、物价和经济形势等条件的变化进行适度调整,综合运用价量工具保持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

央行借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直接将利率市场化一步到位的意图明显。在上一轮降息中,浙商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等小型股份行和南京银行、汉口银行、包商银行、江苏银行等城商行,曾宣布执行存款利率1.3倍的“上浮到顶”。

事实上,央行也早已同步开始为银行准备转型的政策铺垫。

除了年内或将修改商业银行法取消存贷比考核的预期以外,2014年5月一行三会联合外管局发布了127号文,提出了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发展及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同业存单业务试点,银监会出台了39号文推动银行建立理财业务的条线事业部制。今年3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亦称,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银行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券商牌照的情况,虽然具体政策落地尚无时间表,但相关工作已在进行中。

一名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透露,本月央行将会针对部分银行开放政策试点,对个人及企业发行大额存单,个人门槛为30万起,企业门槛在1000万。

大额存单加之利率浮动幅度的放松,至此,走过25年的利率市场化即将收官。但对银行而言,这不是结束,而是新战役的开始。

银行备战

业内人士表示,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必须由“主观预期”向“金融工具”转型,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

其实,此次与2012年6月将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之时相比,银行们的反应颇显从容。5月11日,政策宣布次日,以一年期定期利率为参考,国有行队列为基准利率的1.1倍,而与五大行存款利率定价相仿的还有招商银行;而多数股份行维持在了基准利率的1.2倍;本轮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仍维持于3%或以上,约为基准利率的1.33倍的,仅剩宁波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汉口银行、江苏银行。

当然,定价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一位股份行战略部门人士告诉记者,各家行在进行利率定价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资产负债状况和营销策略进行不同程度的考量。

与此同时,银行负债成本上升,息差收窄已经是无可避讳的现实。“息差不断收窄已经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事实。尽管政府在不断释放流动性,但这些资金都未必会流入银行系统,未来的情况只会更严峻,而不会更温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提高创新业务比重当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今看来存贷比考核也将在不远的未来放开,银行不再受到存贷比限制,就能够增加理财、同业拆借等渠道来获取流动性,甚至通过发行一些净值型理财产品来取代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上述人士说。

记者从一家股份行内部资料获悉,出于对降息周期的判断,银行开始鼓励锁定规定利率的长期贷款,且4月实现了比3月高出10个百分点的长期贷款。

实际上,“银行的负债成本取决于银行的负债结构。”业内人士表示,“低成本负债的减少会导致银行总体负债成本的上升,但是银行控制流动性的手段也在增加。”

正如大额存单利于银行改善流动性,其可为银行的竞争力增添砝码。

不言而喻,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严峻挑战。诸如,负债成本刚性攀升,负债结构多元化;资产端风险偏好增加,资产运用多元化;存贷利差收窄,提升非息收入占比势在必行;风险管理难度激增,亟待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等。不过,利率市场化并非只是存贷款利率浮动,更需要负债和资产利率的市场化联动,银行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资金定价可能才是关键中枢。 (经观)

链接

中国金融生态之变

利率市场化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的金融生态和金融结构。诸如丰富中国金融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子银行风险的快速累积,金融和实体经济脱节等弊病。

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姚洋看来,中国利率市场化之所以引发了一些负面的效应,主要原因来自实体经济中大量存在的利率不敏感资金需求主体(例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利率市场化平稳推进的角度来看,我国必须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带给金融市场的扭曲。这可以通过财税改革来实现。”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从央行、货币市场到金融机构”的利率体系与形成机制。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曹红辉称,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净利差、净息差肯定都会收窄。它应该是这样一种模式体系:中央银行决定基准利率,货币市场则作为中介,传导至金融机构,再由其调节存贷款利率,即:利率结构—央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完整的利率形成与市场化机制,是指通过货币市场的调整,传导至金融机构,其最终反映存贷款利率水平,促进整个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改进。

而在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看来,即使实现了利率定价的完全开放,国内的利率市场化距离成熟金融市场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利率市场化完成后,银行存款利率必然会下行,居民财富配置因逐利而继续转向金融资产,股票和债券的投资价值愈加体现。高收益资产受追捧,金融资产时代延续。”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姜超表示。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