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小区封闭快递员进不去 各种临时取件喜忧参半

2020-03-18 09:10:41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亚麦

原标题:快递“最后100米”能否“码上”解决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岛城有条件的小区都实行了封闭管理,快递员没法进小区,只好在小区门口送快递,有时短时间聚集很多人在一起取快递,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让快递员进小区,不但影响快递效率,还可能发生快递丢失、小区变相收费等问题,青岛是否可以学习一下别的城市,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让持有健康证的快递员扫码进小区?”日前,多位市民在青岛日报社全媒体平台留言反映小区封闭后的快递投递问题。而记者从岛城各大论坛、微博、微信了解到的情况也显示,小区封闭后快递收取中出现的问题也成为近期的热点之一。

一方面,禁止快递员进小区能降低外来人员引起的社区疫情防控风险,但另一方面,也会因居民扎堆领取快递带来交叉传播隐患,同时由于快递员被阻隔在门外,严重降低了快递流通的效率,让商品流通堵在“最后100米”。如何尽快解决这一矛盾,记者进行了现场探访。

封闭小区门口快递“扎堆儿”

日前,记者在上午10:30左右来到市南区仙居路一个封闭小区门外,发现该小区门口已经有好几家快递公司的小哥在派发快递件。其中邮政快递员将包裹摆满了路边的人行道,两个快递员在分拣快递,期间还不时地打电话给客户。而紧挨着的是顺丰快递的送货车,顺丰的快递员将车上的包裹拿下来,也都一一摆放在自己的车前,一边打电话,一边等候居民前来取货。记者看到,在不到10平米的地方,还聚集了京东快递、美团外卖等多个快递车辆,每个快递员也都在忙着打电话联系居民。

期间,不时有居民到小区门外来取包裹,快递员与居民接触时距离都比较近,有时候居民之间还因为找快递件发生拥挤。居民吴女士说,这个小区的防控做得很好,小区里十分安全,可是小区门口最近却成了“集市”,让人有点担忧防控安全。

该小区的门卫告诉记者,每天上午9:30到11:00之间,下午4:00到6:30之间是这个小区的送快递高峰,自从小区封闭管理后,天天都是如此。“特别是陆续复工以后,最多的时候有六七家快递和外卖扎堆,晚上下班时间门口取快递的居民最多。小区本来两个进出口,因为防控原因,最近只开了这一个门。门口本来狭窄,这么一来不但更拥堵了,也存在防控风险。”

记者通过探访市南、市北、崂山等多个封闭小区发现,快递员在小区门口扎堆派送快递、居民扎堆领快递的情况比较常见。据了解,随着岛城快递业全面恢复,我市快件相比去年同期增幅不断扩大,近日增幅更是达到80%~100%。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一些快递点的快件数量已经与“双11”期间持平。

记者观察发现,小区外有菜鸟驿站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快递扎堆现象,但一位业内人士称,目前菜鸟驿站只负责中通、申通、韵达等快递公司的转件业务,顺丰、德邦、京东、天天等许多快递公司都是自己送件,而且一些菜鸟驿站还设在小区内,因为小区封闭而无法投送。

此外,有市民也反映,小区封闭后,与小区门口的热闹不同,小区内的丰巢快递柜却闲置下来。

各种“临时取件”喜忧参半

考虑到方便小区居民取件,一些小区将丰巢快递柜设置在了小区门外,也有一些小区在大门外设置了临时取件架。不过,记者观察发现,这些临时举措依然无法很好地解决小区门外“摆摊”送快递问题。

在市北区伊春路上的一家封闭小区,记者看到,不到上午11:00,小区门口有三家快递公司已经在“摆摊”送快递。该小区门外有两个丰巢快递柜,顺丰的快递员将一部分快递放在丰巢的柜内后,继续打电话等候居民出来取快递。这位快递员告诉记者,快递数量太大了,柜子根本就不够用。另外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则蹲在一堆快递中间进行整理,由于快递实在太多,他都挪不开脚。

在市北区宁乡路的一家封闭小区门外,记者看到,该小区门口处设立了大型的取件架,从1号楼到9号楼分类管理。快递员和外卖员来到门口,通知居民后,把包裹放在取件架后离开,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员聚集。不过,有居民担忧:“这样挺方便,可架子搁在路边,门卫只负责看管,不负责甄别,还是有点不放心。”

为了解决快递扎堆取件问题,岛城一些小区近期由小区门卫代收代管,但由于取件环节监管薄弱,也颇受诟病。据了解,近期因代收代管丢失快递的投诉也有所增加。家住山东路一家封闭小区的居民管先生反映,他的韵达快递包裹寄放在小区门卫处,却被物业告知没看见。“虽然后来几经周折快递找到了,但物业的态度实在让人接受不了,直接对我说,门卫处可以寄存快递,但不负责看管。”这位居民说。

日前,李沧区金水路一家封闭小区的居民刘女士反映,该小区封闭管理后,快递只能放在门卫处,但是物业称,如果不交钱就不让放。“封闭管理是为了防控,大家都理解,可是小区在这种时候还变相收费,就太不应该了。”

快递是否进小区引发热议

不仅扎堆送件带来了防控风险,小区封闭后送件效率大大下降,也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难题。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快递小哥”的代表,中通快递北京厂洼路网点快递员李杰现身发布会。他说,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有些地方不让快递进小区,过去每天送300单,现在每天只能送100单,呼吁在确保快递员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允许快递员进小区。

采访中,一位顺丰快递员告诉记者,为保障疫情期间的安全,公司每天都会对作业场地两次消毒、运输车辆也会两次消毒,每天也会为他们测体温。“公司还为我们提供了防护和消毒用品,各种防护很到位,但就是效率太低了。如今进不了小区,只能在外面等,最长的一次等了一个小时也没见客户出来,全耽误在等人上了。”他叹息说。

一些市民也坦言,“一刀切”地拒绝快递员进入社区,并不是防控疫情期间的最佳举措。“一方面,防控要求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另一方面,快递进小区的‘最后100米’带来很多难题,现在境外输入型疫情还未解除警报,短时间防控还是不会放松,但有关部门是否应该想个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市民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尽管目前居民对快递进小区的呼声很高,但采访中,依然有不少小区物业对此持保守态度。一位物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小区的防控本来就非常紧张,如果再让快递员进出的话,无形中增加了防控风险。此外,随着风险 “下移”,快递公司也会面临更多防控压力。

外地探索“码上”进小区之难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特殊时期快递进小区“最后100米”问题,上海、杭州、长沙等地已经开始探索疫情期间更灵活、便捷的快递投递方式。

以上海为例,2月底,上海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就走出了探路的“第一步”。该街道防疫指挥部邀请16家在辖区内设有站点的快递公司,一起商讨解决办法,并提出了方案。在快递员个人信息完备有效、企业提供隔离证明和承诺书的前提下,该街道防疫指挥部向一名京东物流快递员颁发了首张 “无接触式快递员小区出入证”。此后,上海推出了快递人员“随申码”绿码制度(“随申码”是上海为市民打造的一款三色动态管理码,绿色说明是未见异常或已解除医学管理措施的人员,可以通行),只要快递人员出示该码,佩戴口罩,体温测量正常,并配合门岗做好登记,就可以进入小区送件。

据了解,杭州同样是“码上”解决这一问题。2月20日,杭州市发布了《关于方便居民生活必需品配送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设立“城市生活绿色通道”,快递、外卖企业制作“城市生活绿色通道”统一标识,应用于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的工服、配送箱和配送车上。允许着统一标识的配送员,凭杭州健康“绿码”进入小区进行无接触配送。

此外,疫情期间,许多电商平台抓住“外卖”暴涨行情,积极与小区联手,以实现“无接触配送”。记者了解到,在北京,物美、多点等就与多个社区联合设立了社区自提点,积极发挥社区居委会、便民超市的优势,有的则在合适位置搭大棚,方便居民安全领取外卖。

“最后100米”畅行从细节着手

2月19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交通运输、邮政管理部门切实保障末端投递,推动出台保障末端投递相关政策。这一通知根据疫情风险等级,提出了差异化的投递方式,建议低风险地区,要全面恢复正常寄递投递秩序。目前全国已有超过一半的省份允许快递员在测量体温正常后,进入社区进行投递。

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坦言,打通快递“最后100米”,不仅有利于在疫情期间方便居民的生活,对促进商品流通乃至推动上游生产企业复工复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市民陈先生表示,相关部门可对“居民健康通行证”扫码系统进行升级,快递、外卖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经与系统存储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后,生成带有个人头像的快递、外卖人员专用通行证(绿色),在小区出入口出示专用通行证并接受测温后可进入小区。

多位市民还建议,为避免近距离接触发生交叉感染,快递进入小区内应实行无接触配送。可以鼓励各小区设置“便民自提点”,实行定点收寄、定点投递、预约配送、有序自提。居民群众有需求,快递、外卖人员确需进入楼宇单元进行配送时,须将配送生活必需品放在居民家门口指定位置自行离开后,再由居民自行开门取物。

此外,还有市民认为,放开快递进小区后,给小区带来了一定的防控风险。因此,快递公司要加强人员管理,小区也须加强出入口管控。“街道、社区切实履行属地管控责任,对快递、外卖人员进出小区时进行专用通行证查验并测温。快递、外卖人员穿着公司统一工服,使用专用配送箱和配送车,按疫情防控要求佩戴口罩、手套,出示专用通行证后进出小区进行配送。”市民席女士建议。

当然,也有市民提出,利用先进的大数据管理,对健康合格的快递员发“绿卡”、开“绿灯”,也无形中带来了防控风险的“下移”。未来,加强快递公司对员工的安全管理和小区的进出管理,将是做好疫情防控的关键,考验着快递业的运营水准、社区治理的责任与能力。

□青岛日报/青报网/青岛观记者 邱 正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