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0 12/18 07:51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亚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多家机构企业参与嫦五探月贡献核心技术与支持

原标题:嫦五回家信号我们最先收到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实现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登月任务中,青岛的多家机构与企业也参与其中,贡献了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与支持。

元素1

青岛理工大探月工程三期遥操作作业平台

“遥控”嫦五月球“挖土”

在此次嫦娥五号任务中,青岛理工大学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遥操作作业平台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并接受严格的实战任务考验。

据了解,探月工程三期遥操作作业平台是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发的空间三维实时可视化及遥操作系统的子系统,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常态化测控应用系统,在月面工作段为地形建立、视觉定位、路径规划、任务规划、活动机构规划、规划验证等配置项提供信息显示和业务作业平台,已在“嫦娥四号”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及玉兔二号月面巡视遥操作操控任务中成功应用。

这个作业平台分别在空间段和月球作业阶段发挥作用。其中,平台的“实时三维可视化”系统可以对嫦娥五号空间段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快速还原,一改以往需要科学家通过庞大数据分析探测器的方式,让探测器的飞行角度、姿态等信息直观展现在地面工作人员面前,以便对其进行更清晰、更便捷的观测和调控;待探测器登陆月球后,平台的遥操作作用则为嫦娥五号制定路线及任务规划,可以说,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如何行动、怎么获取土壤等都离不开这个平台的“遥控”。

元素2

青岛浦芮斯光电磁光开关

让“嫦娥”明眸善睐精准探月

青岛浦芮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磁光开关,是嫦娥五号中的关键元件之一。 “我们的磁光开关是嫦娥五号的核心——测距测速敏感器中的关键元件。 ”青岛浦芮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强向记者解释,嫦娥五号的测距测速敏感器就相当于它的眼睛,在它登上月球和飞离月球时可以感知月球的三维方位和飞行速度。 “眼睛之于嫦娥五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我们人一样,如果眼睛出现问题,后果是不可想象的。”赵强说,磁光开关就是负责将激光分配到不同光路,形象地说,也就是分别给嫦娥的双眼提供光线。

赵强表示,在成功落月之前的几天里,磁光开关绝大部分时间是作为一位小乘客跟随着嫦娥五号一起进行长距离的太空旅行的。 “这趟旅行对于磁光开关来说可不容易,首先它要忍受火箭发射时带来的剧烈冲击和振动,然后在太空中与嫦娥五号一起经受零下200多摄氏度的低温和超过100摄氏度的高温,还要承受强烈的宇宙射线辐射。 ”但直到探测器准备着陆的时候,磁光开关才真正开始发挥作用。

赵强表示,在参与嫦娥项目的过程中,浦芮斯光电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一起对磁光开关产品进行了层层筛选和可靠性考核。 “拿模拟冲击实验来说,团队成员从不同的方位和高度做各种冲击实验。最终,磁光开关成功引入嫦娥五号测距测速敏感器。 ”

记者得知,此次助力嫦娥五号的磁光开关永远留在了月球,并没有返回地球。大家使命仍将继续,也相信磁光开关陆续在更多项目上大展身手。

元素3

青岛航天测控站测控系统

见证38万公里外“太空之吻”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中国最东部的固定测控站就在青岛。青岛航天测控站隶属于中国西安卫星控制中心,担负着日常卫星测控和载人飞船测控、命令发布等重要使命。自1996年建站24年来,青岛测控站已圆满完成以神舟、天宫、嫦娥为重点的百余次重要航天试验任务,实现了100%的任务成功率。

据悉,嫦娥五号任务的交会对接是把上升器作为目标,靠轨返组合体主动对接,因此对上升器的测定轨精度要求更为迫切。我国深空测控网的3个深空测控站和3个18m测控站悉数登场,确保双目标可靠测控。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可用测控资源进行了合理调配,其中,由青岛站、喀什站和纳米比亚站三套18m测控设备承担对轨返组合体的X频段测控任务。

从地月转移到月地转移的9个阶段,青岛测控站需时刻待命。其中,青岛站主要承担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测控和上升器的应急测控任务。在环月工作段,青岛站的主要工作是对轨道器进行测量和控制,通过调姿调相实现环月轨道的稳定,为最终上升器、返回器和轨道器的三器交会对接奠定基础。

12月6日清晨5时42分,我国航天器首次实现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在38万公里外的太空上演“太空之吻”。据介绍,嫦娥五号上升器和轨返组合体的交会对接是关键环节,青岛测控站的设备主要承担了整个测控弧段的应急发令任务。此次交会对接采用自动模式,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将由青岛站的设备配合完成发令,确保整个过程万无一失。

元素4

中电科二十二所返回器核心搜索定位装备

第一时间收到“回家信号”

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青岛科技力量再次参与其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的设备助力科研团队在广袤的草原上精准找到回家的“嫦娥”。

返回器着陆回收是嫦娥五号任务的冲刺环节,也是任务全胜的关键。这背后,有青岛科研力量的“保驾护航”——中国电科二十二所研制了10余套机载/车载搜索定向产品,可全天时、全天候工作,实现了对返回器从出“黑障”到着陆全程的跟踪定位,是返回器的核心搜索定位装备。

这次搜索回收器工作面临着夜间返航和极寒天气等难点。为了成功迎接“嫦娥”回家,中国电科二十二所派出一支精干的技术团队,在草原上连续奋战了30余天。他们先后实施了设备加复装、天地信标对接演练、模拟搜索综合演练等任务环节,确保参试设备以最佳技术状态第一时间锁定目标。

“嫦娥五号回家最后一个动作是发个信号,表达‘我到家了,我在这儿呢’。 ”中国电科22所所长吴健说,这个信号的目的在于告诉搜救队自己的位置,以便搜救队在广袤的草原上找到它。接收这个信号就是青岛科研力量的意义所在。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宋新华 摄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通讯员 曹玉洁 宋磊 张永宏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