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1 01/04 08:54
· 来源 ·
半岛都市报
· 责编 ·
光影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中山路国际化商业步行街 “街里”重生有样板

原标题:梦想与荣光

打造全国首条直通大海的国际化商业步行街,打造“最青岛”历史街区、“最时尚”商业步行街、最具活力的海洋产业带,政府部门向存量违建发起集中攻势,为中山路商业步行街建设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新年前夕,总投资11.4亿元的济南路综合改造项目启动招投标……

百年商业街正在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未来,她将如何为这座城提供新动能呢?那些曾经消逝的,会以怎样的形式回来呢?

一幅“清明上河图”

青岛中山路,对中国来说,它非“古董级”。但对于青岛,它却是一座城的印记。中山路始于1897年德占时期,是曾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齐名的著名商业街区,它南起栈桥,北至大窑沟,1500米的街道汇聚了天主教堂等众多德式老建筑屹立邻比。

站在德县路与中山路路口,向南北两个方向看,是截然不容的两种布局和风格,一方是华丽气派的欧式建筑,一方是曾经密集紧凑的棚户区“大鲍岛”。一街之隔的中山路上,曾经每天都在上演“双城生活”。

南段马路宽,是当时德国侨民以及政府官员、士兵、欧美侨民聚集的地方,是青岛著名的“十里洋场”,遍布高档的咖啡厅、剧院餐厅、酒吧舞厅等,霓虹灯迷离,一度满是纸醉金迷的喧哗。

越过德县路后,中山路北段突然变窄了,现在的四方路、海泊路一带就是当时的大鲍岛里院街区,曾经卖南北通货的“万源永”副食店、天真照相馆、亨得利手表行、春和楼等百年民营商号,至今还留守这里,与附近遗存的劈柴院、里院建筑街区,一同渲染出一幅“清明上河图”,让南来北往的市民和游客,时至今日依然能感受到百余年来吃喝撂地的市井文化气息。

“如果中山路变成一条步行街,然后把整条街的品牌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会吸引全国的一些老字号企业到中山路来,另一方面引入自带流量的网红店,中山路这条商业老街还是很有希望焕发它生机和活力的。”青岛亨得利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侯彦荣深有感触道,“亨得利这个字号创建于1924年,今年是97周年,我们一直伴随着中山路走到今天。”

“街里”重生的样板

“一二一,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这是老青岛人都会背诵的歌谣。“街”指的就是中山路,“里”指的是中山路周边的里院。里院之于青岛,就如四合院之于北京,石库门之于上海。

随着棚户区改造的进程,中山路周边的里院居民启动搬迁,里院再次被保护开发,曾经里院的生活也被遗留在了匆匆的岁月里。

在青岛民俗博物馆里,民俗专家鲁汉把从里院收集的很多老物件一一封存了起来。

在一排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门把手和窗户插销,鲁汉指着一件球形的把手说:“这就是典型的欧式把手,那边雕花的就是典型的中式装饰。”

鲁汉介绍,里院是华洋结合的产物,里院本来是欧式建筑,落地青岛后因中国人居住做了很多改造,融入了很多中式元素。比如很多里院里面增设了照壁,就是在一进大门口的地方设立一面影壁墙,因为在中国传统建筑观念里,一开大门直接看到厅堂是不吉利的。

红色的梁柱是里院的一大特点,但是中国人会在梁柱旁边增加雀替,雕花的垂花柱也是中式的房屋构造。

作为在里院长大的孩子,鲁汉一直在探索保护里院、研究里院文化的路上。2012年开始,他组织了100多人的里院支援团队,深入里院采集影像、文字和居民口述资料。2018年,他的团队申报了市北区的里院商住民俗非遗项目。

“大鲍岛作为青岛最早规划的里院街区,它的里院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因为它靠近中山路商业街,所以它商住两用的商业用途更加凸显。”鲁汉介绍,一楼门头房面积更大,沿街而建的商铺业态是统一的,比如芝罘路至四方路一段都是卖蔬菜水果的,黄岛路是马路市场,每个街区形成相对独立的业态,与中山路的商业氛围互为补充,遥相呼应。

德占时期,大鲍岛共有分属45个行业的645家商店,都分布在里院一楼的门头房里。

因为靠近商业繁华区域,中山路两侧的里院特别大,广兴里就曾经住了140多户人家。平康五里在青岛解放前则曾是红灯区。北京路、天津路附近的里院基本是独门独户,一个大家族住一个里院。

里院大多有个寓意美好的风雅名称,例如高密路的“广兴里”,是青岛单院落最大的里院,它的名字有着“喜庆之事纷来沓至”的美好寓意。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老里院的保护开发,“广兴里”被修缮一新,还有了“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的新身份,成为里院改造样板。

“中山路的改造不是一条路或者是一排门头房的事,而是整个大的片区规划布局,里院的改造也是为老城区赋能增活力的重要举措,中山路打造成步行街对于中山路周边的商业和旅游业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鲁汉说。

申遗工作还在“路上”

每次走在中山路上,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中西建筑的交响诗穿越了历史漫漫长河,在耳畔轻轻奏响。作为有着相似建筑风格的厦门鼓浪屿已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青岛这条百年街区的申遗之路还有多远呢?

“青岛中山路的建筑独一无二,遗产价值优势非常明显。”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慕启鹏介绍,德占时期,德国人在引入德式建筑设计风格的同时,也融合了中式建筑元素,形成了青岛中山路街区建筑的不可复制性。

“比方说,德占时期青岛德式建筑上的外廊和游廊,以及正面山墙设计,既不同于德国本土建筑,也有异于同时期典型的外廊式建筑。德国殖民者赋予青岛的建筑一种特殊的异国情调特色,是一种刻意安排,其目的就是打造一种真正的青岛特有建筑风格。”慕启鹏说,“相比于单体建筑,青岛老城区更大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第一座依据现代规划理念和土地制度设计出来的城市。目前依然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城市肌理,在历史性城镇景观方面具有极其特殊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慕启鹏从小在中山路附近长大,他也一直关注着中山路的发展,从2015开始,他多次带领学生来到青岛,开展调研关于中山路建筑遗产价值的课题,并出版书籍《里院的街》。

“有时候回到青岛,到中山路上走一走看一看,会很遗憾,很难过。这种遗憾不仅是它本身的衰败,更是对比国内其他同类城市这几年在城市遗产保护工作方面的进步和取得的成果,青岛的步子明显有些落后。”慕启鹏遗憾道。

对于青岛老城区能否像厦门鼓浪屿那样走“申遗”的路子,在慕启鹏看来,青岛在遗产建筑的价值上,具有一定的阐释优势和基础,但是“总体上,青岛的申遗工作还在‘路上’”。

“‘申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酒香也怕巷子深’。”慕启鹏认为,“首先政府要有强有力的持续的推动力,前期要做大量系统的调研来阐释价值,后期要配合价值阐释做相应的整治。因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它自己的要求,要根据它的要求,该拆的拆,该整理的整理,论证和申报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世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申遗只是手段不是目标,青岛中山路的重新振兴,更在于能否留住那些最抚人心的温暖和味道,留住这座城市的乡愁。”慕启鹏说。

毕竟,对这条路来说,它从不缺乏时代感,只需要重新融入时代……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