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1 05/15 09:19
· 来源 ·
半岛都市报
· 责编 ·
三人目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白菜价”“骨折价”引来扫货人 临期食品在青岛凭啥这样火

原标题:大品牌卖出白菜价 吃货开着豪车来扫货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郑成海 姜瑞胜

5月13日,在青岛市城阳区黑龙江中路附近的一处“进口商品打折仓”,前来采购临期食品的市民和批发商络绎不绝。“临期食品如果不及时卖掉,就会变成过期食品,最后白白浪费。好在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来我们这里扫货的顾客正越来越多!”提到4月29日实施的反食品浪费法,该仓库负责人杨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事实上,近几年来,凭借极具“杀伤力”的“白菜价”“骨折价”,临期食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追捧。受此带动,一个百亿级的新消费市场正在国内迅速崛起。记者调查发现,在青岛,临期食品也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相关商家纷纷“跑马圈地”。专家指出,在相关法律出台的大背景下,临期食品以让利出售的方式避免了食物浪费,未来有望形成更加成熟的产业链。

现场

临期食品超市里顾客排队付款

据介绍,临期食品是指临近保质期而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刚刚出台的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不过,记者走访了岛城多家商超,发现有的虽然设置了临期食品展示区,但陈列的商品并不算多。在李沧万达一超市,记者转了好几圈,也没有看到临期食品专区。最后,在销售人员的指点下,记者才在一处过道边的几辆购物车旁找到了临期食品,不过数量并不多,主要是点心等产品,价格为三折左右。“这些还不够买吗?”一位销售人员说。

那么,商超里的临期食品去了哪?在行家的指点下,记者在城阳找到了两家临期食品折扣仓。

5月12日,记者来到城阳区鑫山路上的一家临期食品折扣中心。这是一处货物堆积如山的进口商品仓库,工作人员说,他们有一处专门用来销售临期食品的折扣店。记者进入这处折扣店,只见里面只有六七种食品。工作人员指着一款鳕鱼肠告诉记者,这款产品保质期只剩下40天了。“剩余保质期越短就越便宜,上个月这包鳕鱼肠还是16元一包,进入5月份,调成了12元一包。”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产品在旗舰店能卖到49元,相当于打了2.5折。

“这一批保质期是到6月10日,也快过期了。”在折扣店里,工作人员指着一款西班牙进口750毫升装橄榄油说,这种产品在网上卖100多元,这里现在只卖22元。店员告诉记者,他们销售的临期食品大多数是自己仓库剩下的,也有部分是从其他渠道拿的货,“很多批发商来我们这里拿货回去搞团购,你如果要的货值在300元以上,市区我们还可以送货。”

当天下午,记者在城阳区黑龙江路丹山附近,找到了另一处临期食品折扣仓。只见一处不太显眼的大院里停满了前来“大采购”的私家车,络绎不绝的顾客提着装得满满当当的购物袋走出来。走进这家用仓库改建而成的超市,只见店里人头攒动,不断有顾客从外边走进来选购商品,收银台前则排起了长队。

优惠

“白菜价”“骨折价”引来扫货人

记者在黑龙江路丹山附近的这家临期食品折扣仓的超市内看到,店内的食品琳琅满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这里共有1100多平方米,现在销售的临期食品有1300多种,这里是青岛最大的临期食品卖场。据店员介绍,店里许多商品的保质期在七八个月左右,也有3至6个月的。

啤酒、饮料、点心、方便面、牛奶……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除了食品,还有化妆品等。每一种商品旁都放着一个黄色的标牌,上面注明了到期时间和价格。

“王老吉10元3个”“点心任选三件10元”“米托鸥芒果汁250毫升10元3瓶”“石德乐啤酒每罐4元”“星巴克经典每瓶9.9元”“甘地牧场脱脂牛奶8.2元”“酸辣粉每箱10元”……店内销售人员介绍,如果买得多,比如成箱购买,在这些价格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优惠。

“太划算了。”带着孩子前来购物的张女士指着一款进口饼干说,她就住在附近,经常过来购物,一买就是一两百元的东西,“主要是买食品,自己和孩子都可以吃。我一般每周都会过来一次。”

记者注意到,来这里购物的,多数是年轻人。开车带着女友来购物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出生于1998年,当天特意开车来“淘宝”。记者发现,他们每看到一款心仪的食品,就会用某购物App拍照扫码,现场和网上的商品比较价格。只见他们推着购物车来回扫货,不一会儿就选购了满满一车。“买这么多,得吃多久才能吃完,难道不怕过期?”面对疑问,张先生笑着说,“我和女友都是吃货,平时零食不离嘴,一周内绝对就能吃完。”

临期食品超市里的食品到底能有多便宜呢?店员告诉记者,他们会根据食品剩余保质期的长短,及时调整价格。同一种食品,剩余保质期越短就越便宜,有的商品甚至可以以市场价的一折出售。

记者注意到,网上72元6瓶的一款草莓低醇啤酒,这里10元5瓶,价格只有网上价格的六分之一。记者拿起其中一瓶啤酒,发现这款啤酒的保质期是一年,生产日期为2020年6月,下个月就要过期了。另一款英国进口的替牌拉格啤酒,淘宝价格是11.8元一瓶,这里只卖4.6元。从标签上看,这些啤酒6月份也要过期了。

这里销售的一款乐卡莎牛奶巧克力,淘宝价格是14元,这里标价11.4元。而这款巧克力的保质期是两年,到2022年9月14日过期,剩余保质期还有16个月。

保质期还有多久的食品算临期食品呢?店员说,这个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来说,产品保质期过了一半以后,厂家就会急于处理了。当然也有一些产品因各种因素存在例外。

转型

过去只做批发如今兼营零售

36岁的杭州人杨杰是这家折扣超市的负责人,前几天刚刚从天津回来。此时,他正在店里忙着查看货品摆放等情况,手机铃声不时响起,多数来电是希望洽谈加盟合作的,也有不少电商经营者干脆直接找上门来。从去年底到现在,他基本上每天都是处于这样一个繁忙的状态。

商超为啥临期食品并不多?杨杰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实际上,很多生产厂家在将自己的产品送到商超之后,往往在保质期到一半时,就要开始准备下架更新产品,这时一般是以非常低的价格整体打包出售。”他说,这个价格通常都是低得惊人的“白菜价”,吸引了一部分嗅觉灵敏的商家进入,由此也催生了一个巨大的“临期食品”市场,杨杰所在的企业就是较早进入者。

实际上,杨杰所在的公司进入青岛市场已经六年多。他称,最初公司从事的是批发业务,面对的是中间批发商,也就是B端市场。不过,让杨杰感到失望的是,这一块业务在青岛市场开展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相比该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业绩,青岛市场稍微有点逊色。

他称,临期产品从各大超市调到仓库后,他们会以极低的价格发给经销商,最后再销售给消费者,“一般我们自己只赚很少的一点钱”。按照行规,经销商拿货之后考虑到自己的物流损耗等成本,加价20%左右都是正常的。但他惊讶地发现,部分经销商从他这里拿货以后,往往加价幅度惊人,有的甚至以高达300%的幅度加价出售,并没有真正让利给终端市场上的消费者。

“我曾看到有的商家从我们这里以3元的价格拿货,拿到台东那边以15元的价格出售,只比超市正期商品的价格低那么一点点。”他有些不满地抱怨,“这么干就没意思了,没有价格优势,市场很容易被做死。”

为此,他们从去年底开始进行了业务调整,不再只单纯做批发业务,开始自己直接介入零售业务。这段时间以来,为了推广临期食品,他们也在不断借力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最近还开通了微信小程序,网购超过一定的金额就可以包邮发货。

顾客

买临期食品也是一种节约

5月12日下午,正是放学时间,几位家长接上孩子后顺道组团过来“抢购”。

“我虽然住在附近,但还是第一次到这里来,是听别人推荐才过来的。”家长刘女士说。同行的另一位家长则非常熟练地从货架上拿了四盒单价1.5元的牛奶和一袋点心。“我是第二次来这里,孩子比较喜欢喝这个品牌的牛奶,虽然是临期商品,但我感觉质量没问题。”

19岁的小杨和同伴一起在货架前流连忘返,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又拿起那个,低廉的价格,让她恨不得将喜欢的东西全买回去。她告诉记者,自己是附近一家工厂的职工,当天下午刚好休息,就和舍友一起来购物。“我这是第二次来了。这里的东西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便宜。”她称,自己来这里买的全是各种零食。

在收银台前,等待结账的顾客几乎是人手一辆购物车,车子里装得满满的,由于购买的顾客太多,排起了长队。

“这些商品虽然还有几个月到期,但都是在正常保质期内,与其他大型超市里的商品没啥区别,而价格上要便宜了许多,我们几个人经常来这里采购。”正在收银台前排队结账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对临期食品也有所了解,“临期不是过期,我看这里的很多食品距离过期还有很长的时间,而且今天买的这些都是日常食品,买回去之后还没到期就会吃完。”

市民周女士则认为,购买临期食品不丢面子,应该大力提倡。她说,现在超市都有临期食品专柜,国家也出台了反食品浪费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这些临期食品如果不及时销售出去就会过期,只能处理掉,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在我看来,我们以极低的价格买回品质并不差的商品,既得到了实惠,也响应了号召,本身就是一种节约行为。”

杨杰说,从他们后台数据来看,到店里来采购的顾客以年轻人为主,25岁至45岁成为主力消费人群。在杨杰看来,年轻一代消费群体之所以青睐临期食品,与消费观念转变有较大的关系。当前,80后、90后等年轻一代上有老下有小,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临期食品正好满足了他们对价格、品质的需求,成为他们的新选择。

记者在连续两日采访中发现,自驾前来采购的顾客中,不乏开着大奔、宝马等豪车的车主。在现场,记者遇到了开着宝马来“淘宝”的刘女士。她说,她是特意从市南开车过来的,“这里的商品太实惠了,不少商品保质期在半年以上,感觉还是挺划算的。”当被问及对临期食品的质量是否放心时,刘女士说,“能有什么问题啊,在保质期以内的质量都是可以放心的。我觉得自己买到了便宜的放心食品,又可以为防止浪费尽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呢?”

5月12日下午,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位家住市南区的市民,开着奔驰越野车到店里购买了一大批商品刚刚离开。在杨杰的印象中,这位顾客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店里购买一次,每次消费至少上千元。他还称,一些大学教授也成了店里的常客。

值得注意的是,众多前来采购的市民中,还有不少零售商家的身影。5月13日下午,记者看到,两位年轻女子推着满满一购物车食品走出店里,正忙着往后备厢里装货。她们称,自己开的是实体店,过来进一些货拿回去卖。

前来进货的赵先生告诉记者,他做这一行已经有10多年了,以前这里只做批发,现在放开零售了,作为批发商,他感受到了压力。“我线上线下都做,在网上有自己的店铺。一般每次会过来进一万多元的货物,这次我是来补货的。”赵先生说,做这一行,赚的就是差价,“要做这一行,一定要对市场有个充分的了解,进货要选对商品,不然卖不出去,可能会砸到自己手里。”

趋势

众多商家争相跑马圈地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我们这里的商品,都是从国内外生产厂家拿的一手货源。”在杨杰看来,临期商品之所以受到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在价格方面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不惜驾车跑远路赶来采购。

他向记者举例说,一款还有七个月到期的意大利曲奇饼干,在青岛某高端商场的售价是69元,在该店的价格是15.8元。今年3月19日生产的一款星巴克饮料,售价只有9.9元,“超市里的售价一般为15.8元。”再比如,“我们店里的一种酸辣粉,店里只卖10元钱一箱,一般商超的零售价格起码在20元以上。而且,很多商品往往是卖完就没有了。”

此外,他还说,虽然是临期商品,这些产品质量与正期商品一样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店里也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提供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如果存在质量问题,会给予售价的十倍至二十倍赔偿,最高赔付200元。

杨杰分析,临期商品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可以帮助商家消化掉库存产品,同时也解决了因处理不当造成浪费的问题,做到了物尽其用。而且对许多商家来说,生产商品过程中本身就有一定的报损,如果临期商品得到了合理的处置,等于是帮商家赚回了真金白银。“据我所知,青岛现在有很多商家,也在急于寻找处理临期商品的渠道,这块市场还是很大的。”

杨杰还说,目前,临期食品在整个国内市场都是处于火爆的状态,进入这个市场的商家也在增多,成本也在逐渐提高。他说,这段时间以来,前来店里寻求合作的商家也络绎不绝。他们的店每个月在整个山东市场的出货量都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

“毫不夸张地说,临期食品几乎是一夜之间在网上走红,这一块的市场太火了,我们现在也正在忙着筹备市北、崂山两家分店,预计最近就能开业。”此外,目前已经有一二十个商家在跟他洽谈,预计未来很快会在一些社区陆续开设临期食品超市。

声音

临期食品处理不当会致浪费

临期食品处理不当,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3亿吨食物被浪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400亿美元。

5月12日,记者在城阳区鑫山路一处物流仓库门口看到,10多堆成箱的西班牙原装进口橄榄油摆放在院子里。记者走上前看到,这种橄榄油每瓶是500毫升或750毫升,每箱有12瓶。记者从箱子里随机拿出一瓶看到,瓶子里空空如也,橄榄油已经不见了。根据瓶身上的标注,这种橄榄油的保质期是两年,生产日期为2018年11月5日。工作人员说,这些橄榄油因过期已经被“处理”了。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看到,这款500毫升橄榄油每瓶的价格是108元。记者估计了一下,按照每箱1000元来估算,数百箱橄榄油价值惊人。“这么多橄榄油就这么处理了,真是让人感到心疼。”一位市民惋惜地说。

杨杰坦言,临期食品如果不及时清仓,就会导致食品过期造成浪费,这也是为何距离保质期越近,价格越低的原因。让他颇为不满的是,之前曾有部分批发商故意压价,逼迫他们就范。“去年,有一批进口果汁,因为马上到期了,我们给批发商报价15元每箱,但他们只肯出每箱10元的价格。结果因为谈不拢,眼睁睁看着果汁过期,他只好从外面请了两位工人来帮忙全部倒掉了,当时一共是八个托盘,损失好几万元。”他心疼地说。

杨杰说,因为临期商品一到期,就成了过期商品,就无法在市场上销售。一般快到期的前一两天,店里都会以赠送等方式将产品送给顾客。下一步,也会积极对接敬老院等机构,定期赠送部分产品做公益活动。

专家

未来有望形成产业链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宝维教授在接受半岛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一种食品在上市之前都会做大量的稳定性实验,只要处于正常保质期内,而且按照要求储存得当的话,其维生素和脂肪成分有稍微变化,其他营养变化不大,是可以放心食用的。食品冷链运输与销售有利于营养物质保存。他还提醒,食品一旦超过了保质期,出于安全健康考虑,建议不要食用。

“做好临期产品的销售工作也是对食品生产者劳动成果的尊重,更是勤俭节约风尚的体现。”青岛市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锡芬向半岛记者表示,商家通过对临期食品进行单独展示,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可直接带来销量的提升,既减少了食品浪费,又减轻了商家的库存压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值得提倡和鼓励。如今,还有一些商家发现了临期商品中潜藏的巨大商机,开折扣店专门做临期食品生意,这其实是市场规律使然。他认为,随着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实施,珍惜食物、拒绝浪费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临期食品也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未来有望形成更加成熟的产业链。

城阳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监管科科长程建勇表示,一般商超都设有临期食品专柜,通过打折让利的方式销售给顾客。他说,临期食品也属于正常商品,消费者在购买时首先要看相关标识是否齐全,其次要仔细查看是否处于保质期内。“一旦发现问题食品,消费者可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执法人员将依法处置。”

山东文康律师事务所许光磊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在销售临期食品的过程中,商家应仔细地做好商品区分标识。在销售前,应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让顾客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临期产品。同时,商家还应该严格把好质量关,及时做好临期商品更新,防止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等行为。一旦出现违法违规,商家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三人目]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