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第一集”登上央视 节前仅剩3场别错过

原标题:“余额”不足 赶“第一集”要抓紧

前不久,倪萍带着朱迅、伊一、张海宇,组团逛李村大集,让“青岛第一集”再次火出圈。1月22日,冒着大雪,记者终于“挤”进李村大集,一睹腊月顶流的火爆场面。

百年大集雪中再续红火

李村大集延续了百余年历史,如今的火爆程度依旧不减。记者赶集当天恰逢下雪,搭乘公交车来到大集时已是早上8时许,车上过半的人都在李村大集站下车,穿过马路涌向集市门口。此时,返程的公交站也聚集了不少人,他们拎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有位市民的小推车被年货撑得满满的,旁边的市民见状热心地搭把手,帮他把沉甸甸的小车搬上公交车的台阶。记者从西北门进入,左手边是整个集市的导视图,区域划分详细,方向指引明确。虽然当天天气寒冷,但摊主们的热情丝毫没有受影响。记者转了一圈发现,没有一家摊位打烊,全部准时“赴约”。更有意思的是,露天理发十分火爆。顾客依次在板凳上落座后,理发师动作麻利地挥舞着剪刀,一会功夫让顾客的发型焕然一新。理发师掸去顾客身上的雪花和碎发,两人寒暄一番后,顾客便清清爽爽地去赶集了。

大学生慕名“组团”来体验

买对联、选花卉、吃美食……作为第一个入选青岛市级非遗的大集,李村大集因规模最大、人气最旺、商品种类最全而闻名,堪称青岛大集中的“天花板”。这里不单单是一处采购年货的大集,还是许多青岛人寻找年味的地方。当天,在雪景的映衬下,对联一条街显得格外红火。刚选购完年货的单女士说:“这次专程来买‘福’字和春联,这里花样多还实惠,我买的这个50×50cm的‘福’字才3元一张,买了这一摞才花了10元钱,放到别的地方根本不可能。趁着赶集我还要多买几张装饰一下家里,增加些年味儿。”

上午10时许,越来越多的市民来赶集。市民曾先生是李村大集的忠实粉丝,每逢二、七便拉着小车赶大集。“我几乎每个大集都来,这大集东西全,不图别的就图一热闹。要不是今天天气不好,咱们怕是都挤不进来哟。” 曾先生说。在馄饨摊上,六人围坐,暖意融融。一张小桌前坐满了来自青岛大学的大学生们,他们告诉记者,是在小红书上刷到了李村大集,听说这里馄饨挺出名,于是趁着没课便起个大早一起来尝一下,“感觉馄饨还挺合胃口的,吃完了我们再去旁边的花市看看,好好逛一下这个百年大集。”

凌晨开市持续近16个小时

李村大集管理人员苏先生介绍,大集大约从凌晨2时30分开市,晚上6时许结束。一次李村大集差不多要持续16小时。“商品货真价实,做人本本分分。”这是肉摊摊主李老板一直以来的经营理念,他的摊位上方还挂着2020年3月李村大集农贸市场管理所授予的“文明诚信经营户”荣誉牌匾。为了筹备腊月十二的这场大集,夫妻俩凌晨1时许备货。“一般早上5时到8时是李村大集最热闹的时候,不少市民赶来买菜,主要图个新鲜,大约到中午的时候肉就卖得差不多了。不论批发还是零售,我们的肉一直保质保量。”李老板说。

大集上,记者还遇到了一位“显眼包”老板——穿着一身红色蒙古族服装的王老板。她热情地推销着家乡的五香酱牛肉:“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我们家的牛就是吃着草原上的草长大的,酱牛肉的原材料绝对让大家吃着放心。”王老板告诉记者,她曾经是一名导游,后来转行做销售卖起家乡特产,在多家农贸市场都设有摊位。“李村大集的人流量最大,生意也是最红火的,每年腊月我一定要来。”王老板说。

新闻内存

李村大集走过百年

李村大集始建于1892年,距今有130多年的历史,农历逢二、逢七开集。起初李村大集位于河道之上,后于2016年正式搬迁至现在的位置(青山路与重庆中路交会处)。现在李村大集总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

春节前,只剩最后3次李村大集,分别是1月27日、2月1日、2月6日。有赶集计划的市民游客,可要抓住大集的“尾巴”赶紧来采购年货。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见习记者 管浩然 李嘉欣 摄影报道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戴慧慧]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01/24 09:20
· 来源 ·
青岛晚报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