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宜今兴的糕点、劈柴院的坛子肉…青岛人童年的味道找到了

原标题:宜今兴的糕点、劈柴院的坛子肉……青岛人童年的味道找到了

街市中人声鼎沸,商家忙得抬不起头,游客乐得合不拢嘴……春节期间,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市南区中山路老城区再合适不过。是什么原因让这里变得如此火爆?2月17日,记者现场采访了项目运营单位、业主和游客,听他们讲述老城区的蝶变。

老城区 春节欢乐逛街里

2月17日上午10时,地铁1号线中山路D出入口处,乘客们刚刚走出站门,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2024青岛·市南“第二届新春逛街里节”在这里举行,商铺林立,到处张灯结彩,充满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

吃的、玩的、用的,每个摊位前都围着大批游客。改造一新的老里院也已入驻了业态各异的商家,游客们进进出出,流连忘返。

“这跟以前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变化太大了,都认不出来了!”不少岛城市民一边逛,一边寻找着老城区的旧日痕迹。

在老字号“苟不理”包子铺门口,游客们排起了长队。“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来这里吃包子了,今天特意带着朋友过来尝尝。”单位在安徽路上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老城区改造前,他和同事是这里的常客,“之前这里道路坑洼不平,房子年久失修,大茅房那里长年有股难闻的味儿。现在改造了,虽然看着还是‘旧’,但旧得让人舒服,修旧如旧,赏心悦目。”

在四方路和易州路交界处的三角地,一场“街里游园”活动正在举行。投壶、打鼓等游戏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街心的舞台前,许多市民游客围成一圈,欣赏乐队的演出,歌手们轮流献唱,一首首老歌收获了一阵阵喝彩。

青岛味 中式点心惹人爱

开在“苟不理”旁边的“宜今兴”,是一家专营中式点心的店铺,顾客络绎不绝,店员一刻也不得闲。

“1911年宜今兴在潍县路81号成立,经营南式糕点,采取前店后厂的方式,因为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效益。”宜今兴的店长于琦告诉记者,宜今兴也是家百年老店,生产的糕点过去曾被青岛人当作“青岛特产”馈赠亲朋好友。

春节期间,宜今兴一直营业,这让许多来寻找“青岛味”的市民格外开心。“价格不贵,孩子老人都爱吃。”在附近玩了一上午的王女士打算回家,特意带着孙女到店里来购买无糖点心。

面对顾客盈门的火爆场面,于琦和同事们在产品质量上愈加精益求精。“青岛老城区的复兴不仅是建筑方面的修葺,作为经营业主,我们一定要保证产品质量,把价格控制住,让市民和游客真正感受到物美价廉,在老城区玩得开心。”于琦告诉记者,她不担心春节过后店铺的生意会回落,因为她发现,市民在这里找回了老青岛的味道,“热闹劲儿又回来了!”

劈柴院 建章立制解决问题

对于劈柴院,青岛人再熟悉不过,这里的小吃承载了很多青岛人的回忆。不仅如此,因为紧靠中山路,这里还曾是游客来青必逛的景点。但有一段时间,因无序竞争、业态重复等原因,再加上一些业户“挣快钱”的心理,让劈柴院的经营陷入低谷。

2月17日中午,记者在劈柴院中山路入口看到,如今的劈柴院又恢复了青春活力,游客们纷纷涌入,欢声笑语不断。

“我们将劈柴院定位为‘中国领先美食文旅聚集地’‘青岛美食文化输出者’。”劈柴院运营方海源里商业运营管理公司策划总监王朝伟告诉记者,劈柴院目前储备商户120家,计划今年“五一”正式开街,春节期间开业的共有35家店铺和39个市集。

王朝伟介绍,为了从本质上解决劈柴院之前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运营方第一步就是请老字号回归。目前,让青岛人心心念念的豆腐脑、坛子肉、锅贴、饺子楼等老字号都已经入驻劈柴院。第二步,运营方对所有有意向入驻的商家进行严格筛选,考察业态需求和经营管理理念是否符合要求,最后还要由包括市民在内的“劈柴院试吃委员会”现场打分,分高的留下,分低的淘汰。第三步是搭建品控机制,在产品特色、盈利能力、场景展示、品质控制、分配机制上都有完善的制度,所有商户必须明厨明档、现场加工制作,让顾客吃得放心;所有的原材料统一供应,只发放一日使用量,原材料溯源,食材不过夜;对于产品价格,商户必须与运营公司协商定价,不欺客宰客。

午饭时间,王朝伟从河北路上的招商中心来到劈柴院,每经过一家店铺,他都要和商户打招呼:“今天营业情况怎么样?”“很好,顾客盈门,忙不过来啦。”大部分商户如此回答。

老字号 “青岛味道”回来了

“坛子肉”是运营方请回来的老字号之一,店里的大师傅都汉林告诉记者,他做坛子肉已经30多年了,很多青岛人对这种美食情有独钟,隔三差五就要来吃一顿。看着劈柴院内拥挤的客流,他欣喜地说,作为名声在外的美食集中地,劈柴院又回来了。

“店面有点小,顾客坐不下,所以接待量不大。”都汉林告诉记者,好在有很多顾客都是老主顾,打包带回家吃。“下一步我们打算帮都师傅扩充下店面,让更多人能坐下来品尝老青岛的味道。”王朝伟说。

市民于先生进店买了一份坛子肉,“我今年53岁,吃了几十年的坛子肉了,从上世纪80年代5分钱一块肉的时候吃起,这个老味道一直忘不了。”

58岁的曹秀娟专做油炸糕,她的炸糕店前,顾客排起了长队。她和店员汪梅忙着和面、包馅,再下锅炸制。“因为生产工艺所限,产能就这么大。”曹秀娟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质量,她不会为了赶速度而省掉工序,就是要踏踏实实地把油炸糕做好。

在附近上班的小孙一下子买了10个油炸糕,说是要带回去给同事尝尝。在排队等候的时候她告诉记者,单位离劈柴院近,她和同事们经常过来吃“好吃的”。看到这里的好东西越来越多,他们都很高兴。

“越是火爆,越要沉住气,把产品做好,把价格稳住。”曹秀娟说,能够为劈柴院的复兴出一把力,她感觉很自豪。(本版撰稿摄影(除署名外)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魏铌邦 姜丹宁)

【新闻延伸】

劈柴院 唤回青岛人的记忆

“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这是萦绕在许多青岛人心头的童年歌谣。上世纪末,青岛五金、交电、化工、糖酒、百货等二级批发站和市属百货、食品、蔬菜、酿造、饮食等公司均设在中山路一带,四方路、海泊路、即墨路市场和劈柴院等马路市场随处可见,国货商厦、华联商厦、东方贸易大厦、发达商厦、百盛商厦等大型商场相继在中山路建成,市民消费休闲的首选之地莫过于此处。历史老城里院的一砖一瓦,承载着一代代青岛人的城市记忆。青岛着重保护修缮老里院等历史建筑的同时,引入丰富多元的新业态,为“老里院”注入“蓬勃气”。

“三江里”人气持续走高

龙年春节期间,“三江里”人气持续走高,成了一处掩藏在人间烟火气之中的“宝藏街区”。“三江里”位于市南区济宁路24号,是济宁支路、济宁路、四方路的交会区域。“三江里”的前身是青岛三大会馆之一的三江会馆。三江会馆建成于1907年,和相邻的广东会馆一度成为商界名流的聚集地和各类社会组织的驻地。所谓“三江”,指的是江苏、江西、浙江三省。三省同乡会初建时,因名称中均含“江”字,故称为“三江会馆”。三江会馆建成后,施医所、书店、报馆等商铺也随之而来,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戏楼,有“琴港第一戏楼”之称。当年的演出照片上人头攒动的场景,足见其人气之旺。上世纪30年代,这里成为“三江里”,是当年租金最高的上等里院,被誉称“人生更有戏,就来三江里”。

如今的“三江里”焕新升级,集手作、书坊、咖啡、烘焙于一体,引入失物招领照相馆、悠然商店、里院茶馆等各具特色的商铺,令传统与时尚碰撞出耀眼火花。

在老街里品味悠悠书香

走进“三江里”的里院书房,可以看到一面充满回忆的照片墙——里院住户门前挂着的晾衣绳、夕阳余晖中的石板路、小巷市集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奔跑追逐的孩子们……里院书房主理人介绍,这些照片均是里院翻修前保留下来的,有关部门按照修旧如初的理念,尽力保留原有的里院特色风貌。如今的里院书房、里院茶馆正是依托翻新后的里院设计规划而建的,同时沿用庭院理念布置内景,让前来读书品茶的游客也能够感受到百年里院那份烟火气。

自然、古朴却又不失精致,是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里院书房里,复古音响流淌出婉转的音乐,一本本精心挑选的书籍陈列于书架之上,还特地开辟了“青岛专栏”区域,将与青岛风土人情有关的书籍集中在一起,便于游客翻阅,于字里行间走近青岛、爱上青岛。除此之外,还设有盖章打卡区域,游客可以根据喜好挑选青岛元素的印章打卡。为了契合春节主题,书房还增设了更多种类的印章,如文人墨客关于青岛的佳作名句,将青岛情怀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里院茶馆则古香古色,庭院里摆上了竹桌椅,轻纱帷幔随风轻扬,与两三好友一起围炉煮茶,氛围感瞬间拉满。

“里院书房在2023年初入驻营业,里院茶馆则是2023年7月正式营业的,今年春节期间能明显感觉到客流量更大了,和去年过年相比大概上涨了50%,我们心里非常欣慰,也特别感谢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推介。”提及政府给予的支持与鼓励,里院书房主理人感受颇多。自从入驻以来,有关部门便不遗余力地为商户们解决各种问题,经常实地走访,挨家挨户地上门了解经营情况,面对面收集建议或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不仅贴心、用心,办事效率也很高。特别是今年的“上街里·新春逛街里节”,以精致的年节布景、丰富的活动项目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涌入历史老城区,也为“三江里”等老里院街区带来了新的机遇。

里院书房主理人向记者展示了“上街里·新春逛街里节”的宣传手册,喜庆的图册装点着龙年元素,游玩地图、优惠活动、打卡攻略等信息一目了然,满含着老城张开怀抱的诚意。“一直以来各个部门都在帮我们大力宣传,不仅在街区布景上下功夫,还经常组织各种研学参观活动,宣传老街历史。有这样坚实的后盾,我们各家商户也更加有底气、有干劲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大家拧成一股绳,‘三江里’未来也会越来越红火。”

留住难以割舍的老城情怀

对于“三江里”悠然商店主理人张斌来说,这片老街区不仅是梦想启航之地,也是儿时记忆的寄托。张斌生长在这片历史老城区中,中学时期他几乎每天都会穿过济宁支路上学、回家。时光荏苒,借着城市更新的契机,他再次回到这条老街,开起了“悠然商店”。

“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确实对这里有感情,正赶上里院更新招商,便‘故地重游’了,希望能让‘三江里’热闹起来。现在大家生活节奏都比较快,我想让大家在店里时能放松一下,感受到悠然的氛围,再加上我的女儿也叫悠然,就这样给店取名叫‘悠然商店’。”带着这样的情怀与热情,张斌致力于将悠然商店打造成一家融合复古与潮流的综合性艺术店铺,店内既有怀旧的老相机、老电视、摆钟等老物件,也可以看到艺术家最新画作及衬衫、挂件等周边产品。“店里很多作品都出自于青岛艺术家、设计师之手,他们的作品中带有青岛的文化基因、城市情怀,支持他们创作,也能更好地让青岛老街区焕发活力。”张斌说。

在“三江里”经营店铺的一年里,张斌再一次感受到了老街带给自己的幸福感,店铺人气也持续升高,而今年春节期间,客流量更是明显增加,他表示:“在创业前期,我们享受到了政府的减租补贴政策,能切实感受到近年来政府部门对老城区复兴的重视。希望新的一年,能有更多人了解‘三江里’,来这里体验青岛的老城魅力。”

【新闻内存】

劈柴院的前世今生

●1902年,因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为大窑沟提供木柴,劈柴院由此得名。1904年随着胶济铁路开通,劈柴院成为青岛当地名气最大的市井市场,是大众文化娱乐、美食休闲的聚集地,诞生了一批青岛人耳熟能详的名小吃与老字号。

●1924年,劈柴院建筑得以改良,多数由板房改建为砖房。

●2007年,市南区对劈柴院开展全面整修及重新招商,劈柴院再次出现繁荣景象,成为外地游客来青岛旅游的必到之处。

●2023年青岛实行“三年攻坚行动唤醒百年老城”计划,劈柴院的更新列入重点工作,对劈柴院进行统一的招商运营,改变过去散乱的经营局面,唤回青岛人的记忆。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陆云琦]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02/18 10:51
· 来源 ·
观海新闻
· 责编 ·
陆云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