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山东港口青岛港依托一体化协同发展 跃升“世界一流”

原标题:山东港口青岛港:跃升“世界一流”

黄海之滨,一座世界级港口,展现着山东港口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强劲脉动。

就在上个月,15天内山东港口青岛港接连开通3条外贸集装箱航线,吸引马士基、地中海、韩国现代商船等头部船公司加码布局,充分彰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的能级。

密集开通的国际航线是青岛港“龙头”高昂的一个缩影。山东港口成立五年来,青岛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行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世界排名连年进位升级,货物吞吐量连跨2个亿吨台阶,超越新加坡港、广州港,跃居世界第四,集装箱量跨越3000万标准箱,超越香港港、釜山港、广州港,跃居世界第五。

日前,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2024)》显示,山东港口青岛港在“世界前列”方阵中位居第4位,并且连续两年在“世界前列”排名中位次前移。

“龙头”更加高昂

“悦航佰福”轮是“日照-青岛”内贸集装箱航线上的常态化班轮,从日照港发出石材、塑料、纸等货种,到青岛港再次集港后发往海外,2022年运营以来完成集装箱量超150万标准箱,发运超2000班次。

像这样青岛港与兄弟港口、板块集团的业务融合协同还有很多:携手渤海湾港,开通“潍坊-青岛-日本关西”新航线;联合航运集团,成立“山港快线”专班;联合贸易集团,落地保税原油混兑业务;联合投控集团,助力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功揭牌开市……

一体化改革之初,外界对于港口整合的一大主要疑虑就是担心出现强港被弱化的现象。事实证明,青岛港年年有新提升、年年有新跨越,“龙头”地位更加高昂。

2019年,山东港口成立的当年,青岛港集装箱量超越2000万标准箱,世界排名前移至第7位。2020年,疫情之下,青岛港逆势发展,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双双进位争先,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第6位。2021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再进一位位居世界第4位。2022年,青岛港集装箱量位居世界第5位。2023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000万标准箱。

这一切的背后是山东港口构建“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特别是在集装箱一体化运营格局下,青岛港成为远洋航线喂给港,集装箱量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巩固了航运枢纽地位。

据统计,五年来青岛港新增航线65条,航线增速达到历史之最,总数达到220多条;开通班列28条,总数达到83条;新增内陆港39个,总数达到50个;海铁联运连续九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一;累计完成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占山东港口总量的43%、73%。

迈向智慧绿色

港口作为核心战略资源和对外开放门户,必须抢占行业科技制高点。

五年来,青岛港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接连投产全自动化码头二期、三期,建成世界首个“氢+5G”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首个全国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创新建设全球首个智能空轨集疏运体系,入选全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成为港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在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等方面,青岛港“先他人之先”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建成国内最大的轨道吊自动化堆场,推进干散货“数智”码头、“四最”粮食枢纽中心、智能化纸浆物流中心等智能化示范工程建设,“云港通”升级至2.0版本。

近日,青岛港QQCTU新远控7070桥吊——92号桥吊在104泊位顺利上岸。QQCTU虽然是传统集装箱码头,但智能化程度并不低,50米高的桥吊室内空无一人,货物装卸全面转向远程操控,堆场作业如行云流水,重达数十吨的集装箱被精准堆码。以QQCTU为试点,青岛港更逐步延伸水平运输无人化和远控桥吊规模化改造,探索传统集装箱码头的全场景自动化作业模式。

与数智化改造同步推进的是绿色转型。

全国首座港口加氢站、全国首艘全电动拖轮、首创氢动力轨道吊、氢能集卡规模化应用、桥吊光伏发电设备……随处可见的清洁能源应用,让港口成为新能源的“代言人”。目前,青岛港全港清洁能源占比达66%,已建、在建光伏改造项目年发电能力达到1500万kWh,LNG冷能发电、甲醇燃料船舶加注、风电制氢等新能源技术也在加快研究。

随着港口软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更多航运要素向青岛集聚,国际船公司和贸易公司竞相布局,金融、贸易、航运、港产城融合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争创“七个一流”

当下,在青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新征程上,青岛港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和定位——不仅仅是当好山东港口的“龙头”,更要成为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的“龙头”。

前不久,青岛港对标世界一流强港,系统梳理了在吞吐量、连通性、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港城融合等方面的差距,制定了“全方位领先 事争一流”实施方案,明确“七个一流”建设目标,即一流的生产经营基本港、一流的全球物流枢纽港、一流的智慧绿色引领港、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龙头港、一流的三区互融示范港、一流的企业管理标杆港、一流的企业文化先锋港。

从“七个一流”不难看出,青岛港将在港航科技、航运服务能力、港产城融合等方面突破创新,全面提升港口枢纽能级和经济贡献度。

其中,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交通(智慧港口方向)应用基地具有战略意义。港口大模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辅助决策和生产监管,还能进一步帮助执行更复杂的工作流程,让人机协作更加密切,在智慧港口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青岛港正依托云港通、玉衡两大平台,聚焦集装箱、干散货、件杂货和油品四大数字化场景,通过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落地,全力打造青岛港样板,再领世界港口之先。

再比如,建设世界级临港产业体系。山东港口成立以来,青岛港累计在青完成工程建设投资369.5亿元,董家口原油码头二期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拔地而起,吸引建邦球团、渤海粮油、垠泰矿业等临港产业项目落地,带动船供油、原油混兑、混矿等新兴业务逐渐壮大。在此基础上,青岛港将发挥各港区资源禀赋,加快集聚资源,吸引优质产业,塑成创新模式,打造港产城融合“四个示范区”。

“未来,青岛港干部职工必将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走在前、挑大梁,以一往无前、勇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披荆斩棘、阔步追梦,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进程中贡献最大力量。”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建光表示。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王荣]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08/09 07:34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