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一座城市集聚的有为青年越多,青年居住和奋斗的环境越好,这座城市的竞争力、创新力就越强。“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看青岛如何打造一个充满活力、机会和梦想的“青年向往之城”。
-
政策聚焦青年群体安居乐业
-
-
毕业生免房租——青岛以安居促乐业的人才战略实践
4月16日,青岛发布12条房地产新政。值得一提的是,降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租房成本的保障政策相当具有诚意。在免租金住宿保障政策适用对象方面,主要是来青岛求职、在青岛就业创业的毕业3年内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
信网 -
青岛已为超2000位青年人才发放购房券
在当下的城市竞争中,人才是竞争中的关键因素。自2024年11月起,青岛市青年人才购房券政策正式施行,符合条件的硕士、博士可在原一次性安家费的基础上,再分别申领5万元、10万元购房券,直接抵扣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房款。记者8日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购房券资金由市级统一安排预算,截至目前,已有2051人申请成功,1025人使用购房券买到心仪住房。
青岛日报 -
青岛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微短剧人才引育专属新政
青年人才是微短剧发展的生力军。针对加强微短剧青年人才储备,市人社局专门发起了微短剧工匠培育计划、“金种子”培育计划、研究生实习计划,引领广大青年人才集聚青岛投身微短剧产业发展。
信网 -
青岛将开展“十个一”助航行动 促进青年群体就业
青岛市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就在青岛 享有未来”青年群体就业助航行动的通知》,明确将开展“十个一”助航行动,集聚政校企资源,充分挖掘就业渠道,全面释放就业潜能,做实做细就业服务,引导在校生尽早规划职业方向,帮助毕业生正确选准就业方向,助力离校未就业等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青岛日报 -
青岛市南区人社局携手培训学校 搭建人才与岗位的高速通道
本次活动,市南区人社局和泉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组织了咖啡师、中式面点师和婴幼儿发展引导员三个专业共计15名结业学员,与致璞咖啡、玥悦佳月子中心等单位进行岗位对接,通过面对面交流,为企业与培训学员搭建沟通桥梁,助力人才与岗位精准对接,实现从“教室”到“职场”的无缝对接。
信网 -
从校园到职场 青岛十项举措为青年群体就业加码赋能
组织一千场招聘活动。结合我市“10 1”创新型产业体系,持续发挥国企招聘平台作用,联合举办“国聘行动”等招聘会。依托“青岗优聘”专区,汇集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高质量优质岗位。全年全市分行业、分链条、分群体,采取专场招聘、人才夜市、校园招聘、设立专区、直播带岗等形式,搭建线上线下供需对接平台,提高市场化就业成功率。
观海新闻
-
-
青岛持续推动“文旅年轻化”
-
-
青岛农贸市场“改天变地焕新颜” 年轻人直呼“成逛街新场地”
整治行动带来的不仅仅是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是消费者购物体验的提升。家住南京路附近的王女士今年27岁,作为上班族的她还是浮山所农贸市场的常客。她告诉信网记者:“以前这里环境差,我宁可多走几步路也要到附近超市买菜。现在逛菜市场跟逛超市一样,瓜果蔬菜摆放整齐,价格也实惠,方便又放心。我现在天天来这儿买菜,都成逛街的新场地了。”
信网 2025-04-29 -
不止Citywalk 青岛年轻人又爱上了Citydrink
如今,青岛许多景区在创新业态时也将打造“Citydrink”考虑在内:从一浴的“归山海”到金沙滩的MZ,青岛Beach Club行业沿着海岸线持续铺开;“六个铜板”凭借酒类、餐食板块维持运营,探索街边小酒馆在青岛的发展之路。
信网 2025-04-29 -
新潮碰撞浪漫 百年“三江里”成为年轻人的宝藏“向往”
通过大数据及线下调研,有人给常去三江里的消费者画了这样一幅群像:他们是一个18-35岁的中青年客群,主要有效消费群体年龄跨度在22-30岁之间,单日人均休闲消费为120-150元/人次,住宿消费人均160-180元/人/间夜。
信网 2025-04-29 -
年轻人根据演唱会决定旅游目的地 青岛抢抓机遇
“去看一场演出,顺便去另一个城市走走”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新安排。毫无疑问,年轻人是“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的主力军,拖着行李箱追一场演唱会,也打卡举办地的景点、美食,带动交通、酒店、餐饮、景区等消费,这种更具性价比的组合可以获得不止于两倍的满足感。不少地方的文旅部门甚至开始将追看演唱会的年轻人视为“行走的GDP”,一场火爆的演唱会是城市传播的良好载体,能够成为拉动客流量、带动本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契
信网 2025-04-29 -
“可以看见海”的咖啡馆成为青岛市南风貌“标配”
小门脸,石头墙,刷着白漆的门……天气逐渐和暖,这家位于青岛市南银海大世界的咖啡店vanilla cafe挤满了五湖四海的顾客。来自河北的“00”后李秋玉慕名前来,“我喜欢这里的手冲,同一种豆子,可以品尝到冷热两种口味。当然无敌海景是最主要的。”
信网 2025-04-29 -
创新阅读项目 青岛市南区新增一高空网红读书角
此次打造的高空网红读书角,是市南区在全民阅读推广道路上的又一次大胆创新。在电视塔入口和咖啡厅入口,醒目的指示牌可以引导着游客前往高空读书角。读书角主体区的读书台装置与华为PuraX手机主题紧密契合,上面摆放着文学名著、畅销小说、科技杂志、旅行指南等各类书籍,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书架上的华为PuraX手机展示位,充分展示了手机的阅读功能与相关应用。
观海新闻 2025-04-29 -
青岛历史城区潮流业态迎客忙 创意产品受年轻游客青睐
青岛历史城区处处散发着春日的浪漫气息,街区的时尚潮流业态迎来一波客流小高峰,市民游客纷纷为创意产品和沉浸式体验“买单”。“我们正在考虑带什么‘特产’回去呢,不经意间走进的这家小店给了我答案。”清明假期来青岛游玩的顾女士边挑选护手霜边说,“这款青岛城市建筑手绘护手霜,就很有纪念意义。”
青岛日报 2025-04-29 -
青岛多部门联合发文 打造文旅发展“人才引擎”
明确将在建立文化和旅游青年人才库、实施青岛市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支持青年文艺人才创作项目、实施青年文博人才培养项目、实施非遗人才培养项目以及开展多层次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青岛日报 2025-04-29
-
-
青年人才为城市建设“聚人气”
-
-
推出“十大行动” 青岛力争年底集聚博士后1万人
青岛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行策略。一方面组建专业化引才团队,计划于今年奔赴北京、上海、西安等高校资源富集地区开展巡回招聘。另一方面,高质量举办“蓝洽会”“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等活动,并专设博士后人才招聘专区。全年预计举办博士后专场招聘活动10场以上。
青岛晚报 2025-04-29 -
青岛崂山区招才引智持续发力 奔赴三校加速人才集聚
活动现场同步设立职业指导区和政策服务区,邀请职业指导专家来到活动现场,向求职学生提供职业规划、面试技巧等指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步发放人才政策宣传册,积极宣传青年人才留青留崂系列优惠政策。
信网 2025-04-29 -
在“抢人”上拔得头筹 人才争夺战市南下好“先手棋”
近几年来,市南区坚持产才融合,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根据产业链的布局来打造“人才链”,形成“平台引企业——企业引人才——人才带动产业链——产业链发展聚人才”的虹吸效应。
信网 2025-04-29 -
青岛多部门联合发文 打造文旅发展“人才引擎”
围绕加快文化和旅游高端人才集聚,《若干措施》提出了引育文化和旅游领军人才、设立金梧桐名家工作室、建立文化和旅游领域智库等具体措施。在领
青岛日报 2025-04-29
-
-
聚焦“年轻力”青岛打造潮流消费新场景
-
-
向歌迷派送优惠礼包 青岛用“小票根”撬动大消费
青岛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具有城市印记的文化IP,文创企业开发城市限定周边,融合帆船、啤酒等青岛元素 。未来可以进一步挖掘票根经济的潜力,例如开发演唱会主题的文创产品、推出演出场馆的旅游专线等,擦亮青岛“跟着演出去旅行”文旅品牌,保障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有序发展,主办方与演出团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策略。
信网 -
机场增值服务“卷”上天了——青岛提振消费的策略启示
机场经济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青岛这波系列举措能否落到底见实效,离不开机场的参与和配合。机场不止是商业场所,更是城市文化窗口,也同时链接着多少打工人、学生党、游客美好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其背后释放的消费潜力正在各地“卷”上天了的餐饮等增值服务中转换为红利,最终变成城市竞争力。对机场的深度开发和应用,为青岛提振消费列出了颇多策略。
信网 -
青岛今年要发千万元文旅消费券 必吃必玩榜将有官方版
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推动旅游住宿业提质扩容,引进国际、国内高端品牌酒店,壮大高星级饭店和旅游民宿规模。评选青岛“十大名菜、十大名点、十大特色小吃”,发布“青岛必吃必玩榜”,着力打造海洋美食之旅。
信网 -
青岛举办“手账市集” 有游客从吉林飞来青岛参加
引进央视文创“大春晚季”、青啤系列文创、饮料集团系列文创等产品,打造文化体验区,还有各种买赠、集章、抽奖、游园等活动。此外,开展朗读者、音乐会、故事会等活动累计近20场,有力增强门店体验感,聚集人气,促进节日销售。
信网 -
激发消费新潜能 青岛市南区打好“时尚”牌
近年来,随着新型消费风尚的兴起,“悦己”“松弛感”正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时尚表达,不仅重塑了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观,更带来了可供挖掘的新消费点。在万象城,美妆柜台前人群簇簇,刚在Chanel柜台购入一款冬季新款唇膏和红山茶喷雾的周楠对记者说,“产品非常精致,还能经常参加商场活动,体验不错,每次来商场都会来逛逛”。叠加“她经济”“Z世代”等消费新势力崛起,“时尚”正成为商业创新的重要密码之一。
信网 -
"为情绪买单"成新的消费热点 年轻人为何如此青睐
情绪消费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受到情感驱动,追求产品本身带来的情感满足和心理慰藉,进而达成对心理的补偿的行为。相比之下,消费者对于情绪消费的实用性诉求不强,而是更看重商品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和情感共鸣。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