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查看手机版

专题导读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年轻网民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网贷风险。尽管监管部门三令五申,部分不良平台仍顶风作案,非法校园贷屡禁不止。综合媒体报道,度小满、马上消费金融、微粒贷、玖富普惠等网贷平台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管漏洞、利率陷阱等,这其中网贷平台的暴力催收更是对借贷者形成了身心双重压迫。

网贷催收行业“软暴力”屡禁不止

  • 妻子婚前欠网贷 玖富普惠催收电话打到丈夫工作单位

    在向单位领导、同事了解完情况后,王先生这才知道,妻子李女士婚前曾在玖富普惠平台借贷,如今催收人员不知从何处获取他的相关信息。“这笔钱是结婚之前贷的,那时候妻子根本不知道我的手机号,不知道信息是怎么泄露的。”王先生说,他们不仅给领导、同事打去电话,还拨打单位座机。

    信网 2025-09-23
  • 市民遇家庭变故网贷逾期 中邮消费金融催收添压力

    逾期后,郭女士开始频繁收到中邮消金的催收短信与电话,内容涉及“目前部分法院已与当地通信公司合作,将对您的手机号设置彩信铃声,提醒来电人您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等,这让本就因家人病情和经济压力而感到焦虑的她,精神负担进一步加重。“每天被催收信息打扰,担心影响征信,吃不好也睡不好” 。

    信网 2025-09-23
  • 蚂蚁金服在小红书上招催收员?官方客服称将报警处理

    该赵经理向杨先生介绍,催收员工作地点为杭州或济南,工作内容为通过支付宝后台预留信息联系客户,对花呗、借呗逾期用户提供账单通知服务,流程正规,工作简单,不限学历。

    信网 2025-09-23
  • 莫名成网贷担保人遭威胁 市民怒怼“嚣张”催收人员

    谁料对方的回复不仅没有丝毫歉意,反而变本加厉,言辞中充满了威胁和挑衅的意味:“还有3万条,别急。” 这样的回应,令孙女士倍感愤怒。孙女士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明明与贾某某毫无交集,也从未参与过任何贷款担保行为,为何会平白无故遭受这样短信轰炸的威胁?

    信网 2025-09-23
  • 网贷用户乱填紧急联系人 省呗已向被骚扰者致歉

    “求求了,现在谁还能联系到咱们学校的孙某某?她借的钱,平台天天给我发短信。”日前,青岛市民戈女士在朋友圈发起了“寻人启事”。起因是她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一位高中同学设置为了网贷“紧急联系人”。

    信网 2025-09-23
  • 网贷逾期未还 小鹅花钱催收员扬言要找孩子学校

    逾期未还款,借款平台肯定要催收,杨女士也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除了我自己,亲戚和原来的同事也都接到过催收电话,我也只能好好跟人家解释和道歉。可前几天有人加我微信,说要去找孩子的学校,我一下子就慌了。”

    信网 2025-09-23
  • 洋钱罐频繁骚扰网贷紧急联系人 律师认为此举涉违法违规

    接到电话的明先生感到非常的莫名其妙,“我认识这个姓李的,但是早就跟对方断了联系,不知道怎么能联系上他。我再三解释过了,但对方根本不听,时不时就给我打通电话,来电号码还一直在变化,手机拦截功能根本没用。“

    信网 2025-09-23
  • 新手机号码带来烦心事 用户遭催收电话骚扰运营商无能为力

    自从办理了新号码,市民林女士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催款短信和电话。原来,是石某某在办理网贷业务时将该号码的前任使用者设置为了常用联系人,但运营商在将号码重新投放市场时,无权对此进行变动。为此,信网联系了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目前已有相关人员对情况进行处理。

    信网 2025-09-23

非法“校园贷”让大学生背上“青春债”

警惕网贷平台的套路

  • 在达内教育培训后能安排高薪工作?一学员却稀里糊涂贷了款

    市民李先生向信网反映,自己在2019年通过58同城求职时,被达内教育以“培训后安排高薪工作”为由诱导,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度小满金融的教育培训分期贷款。贷款金额两万多元,如今逾期加上高额利息,还款总额竟飙升至五万多元。

    信网 2025-09-23
  • 没签合同还帮忙操作网贷 顾客感觉被鑫华悦汇美套路了

    王女士称,自己从未接触过网贷,鑫华悦汇美的工作人员直接拿起自己的手机,从花呗和借呗贷款了3万元后还操作了1万元的转账。当天晚上,鑫华悦汇美就给自己安排了双眼皮手术,还打了瘦脸针。

    信网 2025-09-23
  • 警惕套路 6名大学生讲述落入“培训贷”陷阱经历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很多大学生在就读期间或毕业前后,都想学得更多技能以增加就业的砝码,不良培训机构则看中了这一“商机”,诱导不少大学生落入“培训贷”陷阱。虽然相关部门对此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发出预警,但大学生被骗的事例仍屡见报端。

    信网 2025-09-23
  • 求职反被套路背上万元网贷 不良机构诱导学员借钱培训

    一些不良培训机构和网贷平台勾连,盯上求职或兼职的年轻人,他们以通过培训提供就业机会为诱饵,引导一些年轻人借贷支付培训费。培训往往“课不符实”,后续就业机会也无法兑现,求职者不但面临还贷压力,还陷入退费难的窘境。

    信网 2025-09-23
  • 以贷养贷陷入恶性循环 “困”在网贷里的那些年轻人

    “当时想着利息也不高,按月还应该没问题,就放手借了。”林芳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说,后来到了还款日还不上,她就接着从其他平台借款,以贷还贷,不少网贷平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雪球越滚越大。

    信网 2025-09-23
  • “你不还钱当作福利送你了” 网贷广告越离谱坑越大

    当下网贷广告几乎无处不在。线下,地铁里、电梯内到处张贴着各类网贷平台的广告;线上,各种App都可能内嵌网贷广告,比如美颜软件、充电软件、天气预报软件等;还有一些平台,当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会主动跳转、引导、默认勾选进行分期贷款的选项,或是在突出位置显示借款端口。如果想关掉这些广告,有时还难以找到关闭键。

    信网 2025-09-23
  • 想在豆豆优选贷款 钱没借到反被扣了299元会员费

    根据评估,系统提示他可以贷款16000元,如果真的能顺利把这笔钱借出来,他也不会惦记着追讨这299元“会员费”,然而这款所谓的贷款APP只提供给了他一些如:分期乐、有钱花、360借条等正规贷款平台的链接及优惠券。“这些贷款平台我本来就知道,用不着花299元让它给我推荐,我因为缺钱而贷款,最终还又被坑了钱!”

    信网 2025-09-23
  • 没借过网贷却接到催收电话 浙江网商银行被告上法庭

    为了弄清楚电话那端就究竟是什么人,贾先生只能向浙江省通信管理局投诉,最后被告知打电话的是深圳万乘,这家公司是受浙江网商银行的委托,对拖欠银行蚂蚁金服贷款的人进行电话催收。而经信网了解,浙江网商银行是蚂蚁金服旗下的子公司。

    信网 2025-09-23

多家银行助贷“白名单”披露

  • 助贷新规落地在即 多家银行披露助贷机构“白名单”

    综合名单来看,大型互联网平台、头部民营银行、融资担保机构成为银行的合作首选,其中不乏蚂蚁系、京东系和腾讯系机构。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助贷新规落地后,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模式将迎来多方转变。中小机构需及时响应新规,及早规划互联网贷款自营发展路线。

    信网 2025-09-23
  • 手续费达15%冒用银行经理开展业务 助贷行业乱象待解

    市民李先生因生活所需,急需借贷,但是他名下已有车贷、房贷和多笔个人消费贷款,因此他想通过信用贷款方式暂时渡过难关。李先生在网上咨询相关业务时,了解到一家名为融亿诚(青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助贷公司。该公司工作人员在推销中承诺,公司有办法在他个人资金流水状况不佳的前提下,帮助他办理银行低息贷款。

    信网 2025-09-23
  • 抵押贷款想提前还款遭拒绝 客户愿意支付违约金也不行

    据了解,毛女士的这笔贷款是由蓝海银行贷款发放专用户放款,还款时毛女士使用龙环汇丰的公众号还款,付款账户是湖南樽昊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明明是通过龙环汇丰办理的抵押贷款,怎么放款和还款的公司都另有其人呢?

    信网 2025-09-23
  • 银行因催收被罚款80万 不良贷款外包转让也不能无限催收

    催收外包只是银行等机构处理不良贷款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在业内,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流转中心”)是接受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金融基础设施,一些银行信贷业机构也会通过这一流转中心发布不良贷款的转让信息。

    信网 2025-09-23

贷后管理不到位 金融机构被罚

理性消费 远离网贷陷阱

  • 银行推费率优惠等活动发力信用卡分期业务

    在信用卡业务呈现整体“收缩”的大背景下,分期业务正逐渐成为银行的重要发力点。为在市场竞争中突围,不少银行加大信用卡分期业务推进力度,通过优化产品设计、降低分期费率、简化办理流程等手段,吸引更多客户选择分期服务,进而探寻新的业务增长点。

    信网 2025-09-23
  • 多地金融监管部门提示“代理退保”存多重风险

    不法中介常常冒充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人员,博取消费者信任后,进行欺骗性虚假宣传。同时,往往以“全额退保”“免费咨询”“代理维权”等为幌子,声称金融机构产品“有问题”“不划算”或存在“误导销售”,诱导或怂恿保险投保人进行退费、退保,并谎称由其代理可“减少损失”。

    信网 2025-09-23
  • 网上租赁手机只交首付成被告 平度法院提示超前消费需谨慎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租”手机业务悄然兴起,这样不仅可提前享受新产品,还可分期还款,缓解经济压力,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为了“面子”而“超前消费”。可是,看似“美好”的手机租赁行为背后也存在着法律风险,平度法院明村法庭审结了一起关于租赁手机逾期还款引发的纠纷。

    信网 2025-09-23
  • 中消协呼吁青年消费者:远离网贷陷阱

    审慎评估还款能力,量力而行消费。消费应建立在自身稳定收入和实际可承受范围基础上。借贷前务必全面、客观评估未来收入预期及持续还款能力,充分考虑潜在风险。避免因一时冲动或盲目攀比,进行超出自身经济实力的消费,尤其要警惕大额网贷。

    信网 2025-09-23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