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查看手机版

专题导读

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是一场承载千年文脉、跨越时空界限的文化盛会。诚挚邀请海内外宾朋共聚孔子故里,聆听先贤智慧的回响,体悟中华文明的博大包容,感受“好客山东”的真挚热情。

最新动态

  • 2025孔子文化节来了,亮点抢先看→

    整体活动架构可概括为“1 3 N”:“1”即紧扣“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这一主题;“3”即三大主体活动,包括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跟着孔子研学游”推广活动;“N”即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各类孔子文化主题文旅活动。

    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5-09-24
  • 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邀世界聆听穿越千年的和鸣

    “孔子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们跨越山海,相聚于这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圣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寻。”马来西亚资深华文教育和儒家文化推动者、教授莫顺宗在发言中呼吁各方,要认识到孔子的思想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各族群应同心协力,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智慧和“己欲达而达人”的共享精神。

    大众日报 2025-09-29
  • 追求精致!祭孔大典首次以“天子长安”编钟为核心元素编排乐舞

    这次的祭孔大典,主要体现各个环节的精致,在礼制规范的框架以内,力争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致。比如像开城仪式、开庙仪式,还有呈现献花篮的伴唱形式,都是在精致上下了功夫。在万仞宫墙,我们做了编钟乐舞《金声玉振》。在这段乐舞编排上,导演组用了一个方、一个圆,这也是东方文化儒家思想的一个核心规矩——天地方圆。

    海报新闻 2025-09-29
  • 知济漫评丨在孔子的城,我们都是未写完的“子曰”

    就像大成殿里那尊孔子像,始终保持着“执礼而问”的姿态——他不是在宣谕真理,而是在邀请对话;那些回荡在杏坛古树下的“学而时习之”“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仁者爱人”……早已浸润了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理,从书斋到市井,从庙堂到乡野,如同春风化雨,滋养着一代代求索者的灵魂。

    济宁日报 2025-09-29
  • 孔子的思想远渡重洋、扎根异乡,马来西亚的建国与发展历程是儒家“立人达人”思想在海

    孔子的思想远渡重洋、扎根异乡,马来西亚的建国与发展历程是儒家“立人达人”思想在海外的生动实践。

    闪电新闻 2025-09-29
  • 儒韵时评丨当下,我们为何仍需回望孔子?

    2500余年岁月流转,孔子思想历久弥新。从1984年曲阜以“孔子诞辰故里游”拉开序幕,到以“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巍然启幕。一场绵延四十余载的文化盛宴,不断叩问时代:今时今日,我们为何仍需回望孔子?

    大众网 2025-09-29
  • 望岳谈 | 孔子2576岁了,为何还是顶流?

    孔子“和合”理念影响深远。在中华文化语境中,“和”即调和、和谐,“合”即联合、融合。各要素相互依存、和谐共处达到一种“和合”的状态,进而可以共同生长、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实现“共生”。

    大众新闻 2025-09-29
  • 闪电评论丨“大哉孔子”声传四海,“两创”实践韵动齐鲁

    文化节围绕“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主题,将开展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跟着孔子研学游”推广活动三大主体活动,并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各类孔子文化主题文旅活动。山东以圣城曲阜为轴心,用一场庄重简约的盛会,让儒家文化从典籍中走出,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文化“两创”的山东实践,彰显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齐鲁担当。

    闪电新闻 2025-09-25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山东 | 曲阜“三孔”:老树新枝绽“两创”春华

    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山东曲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耕人文沃土,交出了一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古城焕新的时代答卷。厚重的儒家文化正从典籍走向生活,从历史走进现实,焕发出蓬勃生机。

    中国网 2025-10-01
  • 再遇孔子丨“和合”为桥,文明互鉴

    今年文化节以“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为主题,将“和合”这一古老的东方智慧深度融入到各项活动与创新形式中,不仅让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也为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架起了更加坚实且宽广的桥梁。

    海报新闻 2025-09-30
  • 孔子文化如何与世界“和合共生”

    此次活动以孔子在齐鲁大地的足迹和影响为脉络,以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为灵魂,面向青少年、成年人、银发族、亲子家庭、国际游客等不同群体,让孔子思想从典籍中走出来,成为可触摸、可感悟、可践行的精神滋养。

    闪电新闻 2025-09-29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