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1 05/31 09:22
· 来源 ·
青岛晚报
· 责编 ·
光影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街头绿茵场越来越多 十几个社区都有了球队

原标题:社区里的草根足球梦 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

漫步在青岛的街头,越来越多人发现,家门口的绿茵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到了晚上,在灯光照射下的铁笼里,很多人纵情奔跑,挥汗如雨,一旁还时不时传来叫好声——植根于最基层的青岛社区足球,悄悄改变着社区的面貌。这背后,有一群人在默默坚守:有人坚持搞了22年社区足球,为高校输送了不少体育特长大学生。有前国脚也下沉到社区,悉心守护社区足球的一片绿茵。

今年51岁的傅大雨是李沧区九水路街道刘家下河社区的党委书记兼社区主任,他从小就爱好足球。

上世纪90年代初,20多岁的傅大雨和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痴迷足球,但那个时候条件有限,大家只能就地取材:一开始只有几个人踢球,屋前的几分地就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场地就显得小了。

故事

他带领全社区踢了22年

要组建“九水联队”,参加全市联赛

社区足球队的诞生

傅大雨找来找去,终于在村头找到一块面积稍微大一些、能适合踢球的平地。

“说是平地,其实也只是块稍微平点的土地,一旦下了雨地还没干,地上到处都是坑。 ”傅大雨回忆,为此,他和同好们没少受伤。除此之外,这块球场边还有个猪圈——遇到哪个脚法不好的,一脚稍微用力的半高球,球就飞到猪圈里去了。谁去捡球,都会沾上一身味。

尽管当时的条件没那么好,傅大雨和同龄人们没有放弃对足球的热爱。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办起了集体企业,也建起了工业园,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红火起来了。就在这时,中国足球开始了职业化,头几年火爆的球市,让傅大雨产生了一个想法:社区有这么多爱好足球的年轻人,我们为什么不能组建一支球队?1999年,在傅大雨的组织下,刘家下河社区足球队正式成立。

业余球队有了赞助商

球队成立后,吸引了10多名球员加入,开始了一周双赛,还经常和周边的单位、社区约战。

“那些年轻的球员比我技术好。 ”傅大雨回忆,作为队长,他必须为全队的成绩考虑:他踢过边后卫,还当过守门员。

队伍成立后,正赶上青岛市首届城市联赛成立,傅大雨就报名带队参赛了。虽然大家只是一支社区球队,但是球队的纪律和管理非常严格。傅大雨告诉全体队员,大家出去打比赛代表的是全社区的形象,所以一定要作风文明,更不能斗殴。

2005年3月,以刘家下河社区足球队为班底的青岛海神足球俱乐部成立。由于之前球队经常和附近的恒星学院的球队约战,双方发现场上位置互补,合并成了一支球队。

俱乐部成立之后,经过一系列比赛,也在业余足球圈里有了一定名气,经过傅大雨和朋友们的运作,球队有了赞助,统一的队服上,也印上了赞助商的广告。

“当时也不知道这支球队能走多远,只想着尽最大努力。 ”傅大雨称,成立几年以来,他发现队员们乃至社区的年轻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悄悄的变化:喝酒泡吧的少了,愿意去场上踢球的多了;社区年轻人的朋友圈不再仅限于周边,走在路上,大家经常能看见球友;社区的年轻人不仅是邻居,还成了队友,大家团结一心,社区工作的号召力也增强了。傅大雨开始琢磨,社区足球这条路,一定要好好走下去。

请专业教练教孩子练球

2010年以来,随着李沧东部发展速度的加快,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多的好政策也从上面落到了社区——2016年,为鼓励全民健身,社区附近建起了带有铁丝网、夜间灯光的人工草皮足球场,大家踢球的积极性更高了。

崭新的社区足球场吸引了不少爱好踢球的周边居民,也吸引了专业的足球教练和运营团队把这里当做训练基地。一来二去,傅大雨的足球朋友圈越来越大了。

时光飞逝,足球队的第一批成员从小伙子变成了老队员,但傅大雨欣喜地发现了社区里喜欢足球的孩子们越来越多了。

傅大雨为孩子们请来了教练,每周一三五带着孩子们训练,这样可以为社区球队培养小球员,也能成为家门口的足球“托管班”,让大家放心。

“自从踢上足球,孩子体质增强了,不怎么感冒了。 ”袁女士7岁的儿子淏淏今年上一年级,踢球一年多以来,她发现了淏淏的变化。

今年8岁、上二年级的沐沐也喜欢踢球。前不久,傅大雨发现,沐沐训练时有些心不在焉,还没等教练上前批评,一旁的沐沐爸爸上前就把儿子拉到了身边,告知他做事必须坚持。

“体育运动,能塑造孩子的精神。 ”傅大雨感叹。 22年社区足球生涯里,他见证着不少孩子因为足球,迈出了人生的新步伐:有的孩子因为天赋出众,被评为国家二级运动员,被高中录取;有六个孩子成为体育特长生,迈入了高校的大门。

“足球运动如果从社区开始普及,假以时日,足球人口会增加,青年队、少年队选不出适龄球员的问题,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傅大雨表示,对于青岛足球乃至中国足球的未来,他充满期待。

十几个社区都有了球队

刘家下河社区附近的这片球场,成了大家以球会友的平台,也悄然改变着周边社区的面貌:以这片球场为中心,九水路街道的十几个社区都有了自己的足球队,队员们既有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有租住在此或者买房居住的。

“年轻人们一起踢球,社区越来越团结,干什么事情都齐心协力。 ”尤家下河社区足球队队员刘刚告诉记者,2020年疫情期间让大家一时无法踢球,球队的年轻人承担起了防控疫情的重任:值班、巡查、张贴宣传材料,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足球,增加了大家的责任感。

2017年,在李沧区教体部门的支持下,一年一届的“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开踢,有了赞助,也有了专业裁判,社区足球的发展越来越正规。对于社区足球的未来,傅大雨充满了期待。

在欧洲,很多参加顶级职业联赛的俱乐部,都是由社区球队或者大企业的球队慢慢发展起来的,他们的队徽上,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很多社区居民、企业员工里的好几辈人都是球队的铁杆粉丝。无论是征战顶级联赛还是降级,他们一样痴心不改。 “足球不仅是运动,更应该是一种社区文化,应该成为男人的‘广场舞’。”傅大雨有个设想,周边的社区足球队联合起来,成立“九水联队”,参加青岛市足球协会举办的联赛。[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