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建阳光社区筑温馨家园 西海岸社区治理模式实现再升级

2020-06-29 17:55:08
来源:信网
责任编辑:芃芃

信网6月29日讯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在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注重推动社区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重要指示,从建设“阳光社区”入手,努力在社区“组织好、制度好、自治好、服务好、环境好”上有作为,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每年打造20个“阳光社区”,加快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推进新区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固本强基,建设组织好的“多元社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我们在社区治理上加强党建引领,突出党的领导核心。一是夯实党组织基础。深入推进以“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党建“三基工程”,着力构建基层党建工作“大联动、大融合、大治理、大保障”工作体系。研究制定“七个一”示范点建设标准(一个社区工作品牌、一套上墙工作制度和组织架构图、一条观摩线路、一套解说词、一名固定解说员、一份宣传折页、一部电视宣传片),培育打造了长江路街道长江中路社区、红石崖街道福莱社区等18个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二是筑牢自治组织平台。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加强社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抓好村(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畅通社情民意沟通渠道,发挥民主监督作用。2019年,珠海街道郝家石桥社区、灵山卫街道窝洛子社区、辛安街道蜊叉泊社区等10个“阳光社区”居委会通过理制度、整环境、优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平台示范作用。三是搭建“四社联动”架构。搭建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服务共同参与的治理架构。建立“四社联动”召集人制度,总分结合,定岗定责,通过抓“联”抓“动”,让“四社联动”在社区实现“挂图作战”,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良性循环,“四社联动”在社区养老救助、矛盾调解、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等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坚持因地制宜,建设制度好的“有序社区”

完善社区治理制度体系,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制度建设,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加强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一是完善基本制度。指导村(居)依法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细化村(居)委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工作职责,健全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记录,去年,黄岛街道前湾社区在“阳光社区”建设试点过程中整理各项规章制度29项。二是修订村规民约。从完善内容,着重体现新时代村居自治新要求;程序合法,着重体现新时代村居法治新气象;落实得力,着重体现新时代村居德治新作为等方面着重抓好修订工作。在修订过程中,共发现并整改了3大类40余个问题,评选出了200份优秀的《村规民约》,为村居自治提供有效保障。三是建立准入制度。根据《青岛市市直部门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实施细则》,编制印发了《社区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梳理城市社区服务事项46项,村(居)服务事项43项,进一步规范了社区服务事项,厘清了村(居)委会权责,便于村居依法开展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自治好的“民主社区”

加强村居自治,大力开展议事协商,严格落实村(居)务公开,充分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建设民主社区。一是开展议事协商。开展社区协商试点和建立社区协商示范点,帮助居民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指导和规范村(居)议事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成果运用,建立议事协商成效反馈机制,涌现出“公平秤”“和事佬”“向日葵”等较好的社区协商案例。二是落实村(居)务公开。按照“四议两公开”规范村(居)政务、财务、事务事项,由镇街统一标准配套设置村务公开栏,每个公开栏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每个公开事项公开时间不少于5天,详细记录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和形式。灵山卫街道北窑社区、隐珠街道李家石桥社区整理村(居)务公开档案3000余份。三是实施村(居)务监督。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依纪依法、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监督,不直接参与具体村(居)务决策和管理,不干预村(居)“两委”日常工作,主要开展民主决策、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等村(居)务监督,充分保证村(居)民的知情权、质询权、审核权、建议权和民主评议权,较好地形成了村居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坚持普惠共享,建设服务好的“幸福社区”

按照“受益广泛、群众急需、服务专业”的原则,采取“政府委托、责任约束、评估监管”的运作模式,不断深化社区服务项目化运作。一是项目主体明确。社区服务项目完全依托于社区居委会开展,满足社区少、青、中、老等年龄段居民多样化需求。社区专项类服务项目注重向养老服务、困境儿童、社区救助等方面倾斜。社区综合类服务项目以普惠性综合服务活动为重点,符合社区治理特性,特别是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突出社区居民心理干预和社区工作者心理减压等内容。二是项目运作规范。项目统筹居民需求、按照受益人数筛选内容,每个项目全年受益人数不少于1000人次。年初,由各街道围绕社区居民需求积极开展社区服务项目申报,经初审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下放给居民委员会,由其组织社会力量展开实施。年底,由区教育、卫生、文化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评审组,采取查看项目实施方案、听取PPT汇报、现场打分亮分等方式进行评审,按照分数折算扶持资金,完成项目验收后归档整理项目档案,形成了规范的项目运作程序。三是项目成效明显。2015年以来,534个社区服务项目开展了2136个服务科目、2万余场服务活动,涌现出了如“邻里一家亲”“小夫子”“线下拆书”“周末加油站”“茂腔传承”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服务项目,政府财政补贴过亿元,很好地满足了居民群众健康生活、养老助残、矛盾调解、教育培训、文化体育、非遗传承、志愿服务等多样化需求,受益群众达200余万人次,为社区治理发挥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坚持统筹发展,建设环境好的“精品社区”

着力优化提升15分钟便民服务圈,加快社区服务现代化建设步伐,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一是优化社区服务场所。城乡综合服务场所基本功能设置上,按照“一厅二堂三站四苑五室”基本格局进行布置。分别是:社区公共服务厅;社区议事堂和社区大讲堂;文化艺术服务站、体育健身服务站、残疾人康复服务站;童趣苑、青博苑、中康苑、老乐苑;社区综合工作室、治安调解工作室、社区治理工作室、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工作者活动室。二是打造社区环境精品样板。积极开展城市社区综合服务场所星级达标活动,指导街道、社区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场所,长江路、灵珠山、黄岛等街道6个社区顺利通过申报社区服务场所星级达标的验收。投资500万元建设了50处社区花园和50处健身场地,为社区居民生活空间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保障。三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按照民政部《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开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政务平台整合民政、卫计、残联、人社、教体等部门多个子系统业务,服务平台进行个性化开发社区家园网、集成自助服务终端两个模块,在社区设立家园网子站、镇街设立分站、区设立总站,构建三级服务网络,实现三网融合,为街道、社区提供了办公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社区家政、社区商圈等互联网服务,将多种形式的管理链条延伸至社区,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信网记者 杨宇宣

[来源:信网 编辑:芃芃]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