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0 12/08 15:23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龙怡 李美玉
· 责编 ·
亚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地铁1号线海泊桥站至水清沟站区间左线贯通

信网12月8日讯 12月8日,随着“启航号”TBM(硬岩隧道掘进机)巨大刀盘破壁而出,由中国铁建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青岛地铁1号线海泊桥站至水清沟站区间左线全部贯通,标志着穿越国内最密集破碎带地铁TBM隧道和全国首条连续皮带运输系统地铁TBM隧道顺利贯通。

( 来源:青岛地铁)

青岛地铁1号线为连接青岛西海岸新区、市南、市北、李沧和城阳五个区的南北向骨干线路,线路起于西海岸新区王家港站,止于城阳区东郭庄站,穿越胶州湾,全长约60公里。该区间隧道穿越主城区,位于青岛市市北区主干道人民路下方,地面交通繁忙,居民、商户密集,地下管线复杂。

本次贯通的区间隧道地层主要为硬度高达100多兆帕的微风化花岗岩,同时夹杂着77条富水砂砾的破碎带,如同“石头和鸡蛋混杂”,是国内同类型隧道中软硬转换最频繁、地质强度对比最大的工程之一。据中铁十四局项目负责人魏清武介绍,破碎带是TBM施工的天敌,施工难度系数极高。施工团队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创新采取优化刀盘参数、超前地质监测、破碎带注浆处理、“远程监控系统”等多项举措,严格控制掘进参数、吹填碎石、壁后注浆,成功攻克混杂地质难题。他们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提前做好施工的风险研判和处置准备,加密下穿立交桥段的地质勘察。在穿越立交桥时,特别加强监控量测,通过洞内监测手段,对隧道管片拱顶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研发综合监控系统,对桥面实施全自动化监测,及时调控TBM掘进参数,同时做好同步吹填豆砾石、注浆加固,确保施工安全。通过“地上+地下”的全方位保障,TBM成功实现“零沉降”下穿立交桥。

渣土运输是制约TBM掘进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TBM掘进过程中高峰期每天将产生约1960立方米渣土,传统地铁建设使用的矿车作业循环平均45分钟以上,建设全程共需约2万次危险吊装作业,效率低、风险大,设备损耗大。施工团队创新采用“连续皮带机+水平储带仓+垂直皮带机+旋转布料皮带机”连续运输系统,这在国内TBM地铁隧道施工领域尚属首次使用。该系统较传统的矿车出渣减少了近2万次的渣土提升和1万次的机械水平运输,综合工效提高了近3倍。特别是在掘进3公里长远距离后,仍然达到日进尺31.5米的最好成绩,创下国内地铁施工远距离TBM日掘进最高纪录。

该线路通车后将有力助推西海岸新区发展腾飞和青岛同城化进程,为青岛市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跻身全球化视野中的“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通讯员 龙怡 信网记者 李美玉

[来源:信网 编辑:亚麦]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