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1 02/02 19:00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张孝鹏 张涛
· 责编 ·
光影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即墨民间艺人创作烙画迎新春 用烙铁绘制“牛”葫芦

信网2月2日讯 2月2日,山东青岛市即墨区民间烙画艺术家、青岛非遗传承人黄旭在即墨区古城内的工作室里用烙铁烫制“金牛”题材的作品,迎接牛年春节的到来。黄旭以葫芦为纸,用烙铁“铁笔”烙上各类节庆图案,让这些小小的葫芦充满了年味。

\
来源:即墨区委宣传部

走进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葫芦挂满了整个房间,有福禄寿喜、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形形色色的图案。这些惟妙惟肖的葫芦烙画作品,都是黄旭的得意之作。黄旭说,每到春节,他都会烙制一些以生肖为主题的作品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今年关于生肖牛的烙画了20多种,有“金牛纳福”“牛气冲天”等。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叫“火笔画”、“烫画”等。据记载,烙画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烙画其实就是用一种特制的金属笔在各种木质材料上烙制成的工艺画,呈现载体包括了葫芦、木板、树皮,同时还有宣纸、丝绢等等。烙铁为笔,葫芦作“纸”。电烙笔通电后产生热量,利用碳化原理,不施加任何颜料,在木板、宣纸、葫芦、丝绢甚至牛皮上烘烫勾勒进行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书法等创作,形成烙画。在烙画小屋随处可见各种烙画作品,以葫芦居多,当然还有木板、宣纸作品。根据黄旭的讲述,每一件烙画作品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创作故事。

黄氏烙画始自黄旭的爷爷辈,当时爷爷在家具上烙画最简单的“寿”“囍”等喜庆图案,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从小就听家里老人谈论绘画、烙画等艺术,听他们将怎样画才能得到最好最美的效果,所以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后来也因此选报了美术专业。”黄旭说。今年51岁的黄旭从小受爷爷影响,非常喜欢工艺美术,工艺学校图案设计专业毕业后,黄旭到工艺品厂从事花边绘画工作,经过他手设计绘制的花边图案受到各方客户的一致好评,客户大赞“老黄的作品很接地气”。

黄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烙画创作,先后尝试了用宣纸烙画、麦秸烙画,再到后来的木板烙画、树皮烙画,直到2008年,黄旭发现在葫芦上烙画效果很好,便一直持续到如今。几年的时间里,黄旭已经创作了大大小小的葫芦烙画千余个。

“葫芦的寓意好,葫芦谐音‘福禄’,葫芦多子,葫芦蔓方言谐音‘万’,因此在民间葫芦代表着多子多福,福禄相随。葫芦是自然天成的产物,多了一份自然之意,喜欢收藏赏玩葫芦的人也越来越多。”黄旭说。黄旭的烙画作品中简单的只需一两个小时,而复杂的或是篇幅大的作品甚至要用三个月的时间。

黄旭的工作室,除了展示各种烙画作品、招揽客人以外,遇到对烙画感兴趣的人,他也会免费传授这项老手艺,让更多人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各式各样的葫芦,都是黄旭自己栽苗培育的,现已在即墨区灵山、龙泉、金口等地种植了八宝葫芦、酒葫芦、鸡蛋葫芦、蚂蚁肚葫芦、草葫芦等多种类型。每一次的精心创作,黄旭都要先选择合适形态的葫芦,像小的葫芦适合画简单的花草、生肖,大一点的葫芦就可以画福禄寿喜,适合顾客定制,形态比较奇异的葫芦就可以凭灵感做创意作品。根据构思确定好合适形态的葫芦,就开始布局,先用铅笔在葫芦上轻轻撩画,再用电烙铁勾画,按层次一次一次的加深,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表现出立体感。

“如果说葫芦作纸,那烙铁就是我的笔了,看似简单的线条,但从构思到创作需要大量的时间,精神需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这笔法的轻重缓急,哪一笔该深哪一笔该浅,都要细细琢磨,多次斟酌,一旦下笔,就不能再改动了。烙画技艺是中国一种珍贵的稀有画种,现在已经非常稀缺了,因为这门老手艺必须要静心且有耐心,有好多年轻人想过来学手艺,可惜都急于求成,耐不住性子,最终都不了了之。”黄旭边精心创作边说到。

随着春节临近,黄旭烙制的牛气冲天、金牛纳福等“牛”葫芦走俏市场,越来越多寓意好的葫芦也是销量陡增。对于黄氏烙画能够成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旭表示自己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有更大力量来保护烙画艺术。信网记者 张孝鹏 通讯员 张涛

[来源:信网 编辑:光影]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