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老外晒看病经历引热议 青岛医疗服务何以被外国人羡慕

尼克·斯坦科维奇(Nik Stankovic)发布的贴文,分享了在青岛看病的经历(来源:海外社交媒体)

近日,来自塞尔维亚的尼克·斯坦科维奇(Nik Stankovic)在海外社交媒体分享了自己在青岛黄岛区中心医院看病的经历,引发热烈讨论。短短两天,这篇贴文被查看了34.5万次,2098人点赞,388人转帖,来自美国、德国、迪拜、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网民纷纷留言评论,分享自己的经历。相比之下,这位塞尔维亚友人的就医经历,让国外网民羡慕了:“在中国看病,比在自己国家便宜且高效不少。”(详见《塞尔维亚友人晒“在青岛瞧病”经历 吸引多国网友羡慕围观》)

外国友人在中国看病的经历引发全网围观讨论,是因为“看病难”“看病贵”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即使是一些发达国家,这个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而言,这道题的难度和挑战性不言而喻。从“能看病”到“看好病”“不得病”再到目前逐步完善的医疗体系中看,我国正在朝着“病有所医、病有所养、全面健康”的方向前进。相较之下,中国的医疗服务也正成为很多外国人羡慕和学习的对象。

破解看病贵: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近年来,医保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降低群众就医费用负担,但还存在托底保障功能不足、救助不及时不充分问题。破解群众“看病贵”问题一直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部分大病重病患者医疗负担较重,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中的一块短板。近年来治疗重特大疾病的医药费用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医药费用上升较快的如肺癌,其人均医药费用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

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是进一步减轻困难百姓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已经搭建完成了由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以及商业健康保险共同构成的重特大疾病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青岛已通过系统对接、数据共享,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琴岛e保等多层次医疗保障的“一站式结算”,参保人出院或门诊结算时只需缴纳个人负担的费用,无需先垫付后报销,也无需在多个部门之间奔走。并且为保障参保人异地就医待遇,青岛市医疗保障局提高了临时异地就医人员的报销比例,由原来的最多降低25%调整到只降低5%。

缓解看病难:家门口可以病有所医、病有良医

“看病难”不是难在大医院不够大、不够强,而是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够多、不够用。实现“家门口就医”,不仅要有顺畅的预约转诊机制扫除后顾之忧,而且要有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人员能满足眼前之需。

跨省就医手续繁多、异地医保报销不便、费用结算流程冗长……过去跨省异地就医时,人们不免要面对重重障碍。青岛的医疗资源总量不断扩容,变化肉眼可见。百姓看病就医越来越方便,对本地医院的信赖感不断提升,求医“舍近求远”的现象正在不断减少。

近年来,青岛不断打造分级诊疗试点区,建立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在试点区,成功将三甲医院与基层乡镇卫生院联体、连心,输出分级诊疗思考下的“青岛模式”;为方便异地参保患者来青岛市就医,截至目前,青岛全市376家定点医院全部开通了跨省住院业务,740家机构开通了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358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已获批全国第四批、全省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实现了青岛国家医疗资源导入零的突破。将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导入青岛,让患者“足不出青”就能够解决疑难病、复杂病,免去了千里迢迢奔波之苦。

“大病不出省”:医疗体系逐步完善 共同守护百姓健康

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要让百姓能感受到的实惠,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的获得感。

青岛在2022年发布《青岛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青岛将新建改扩建各级医疗机构48家,新增医疗床位1.2万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7.5张以上,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4.3人和4.5人。将初步建成功能完善、区域一体、医防协同、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尼克分享的在青岛就医看病的经历值得点赞,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医疗资源相比,我国仍有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与配套的政策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且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就青岛而言,青岛12家三级甲等医院中10所集聚在市南和市北区,其他8个区市仅有黄岛区和即墨区拥有三级甲等医院。青岛仅有32家三级医院12家为三级甲等医院。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6人,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不高。老城区医院面临着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停车困难等突出问题。此外,青岛健康数字化转型尚有差距。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健康是立身之本,全民健康是立国之基。过去的新冠疫情再次提醒我们,在公共卫生方面,我们仍然有跟多需要跟进补足的地方。相信在未来,通过加强深化改革等,我国可以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也能够构建低成本、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保障体系,更好保障百姓各类就医需求,打造出一条可供全世界可借鉴的中国式现代化健康发展之路。

信网评论员 李源菁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12/09 16:00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李源菁
· 责编 ·
陆云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