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网络谣言不能成为地震的“次生灾害”

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目前已致百余人遇难。地震发生十多天后,与震情相关的谣言不断。在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今天,互联网似乎成为一个绝对自由的空间,自由不代表没有约束,拥有权利就要承担责任。网络谣言是一场信息“余震”,对涉及灾难震情的不实信息坚决零容忍,切勿让谣言成为地震的次生灾害。

当前,积石山6.2级地震善后工作已转入安置救助、恢复重建阶段,网络谣言使救援工作、震后安置变得困难,打击抗震救灾积极性。这场地震发生在深夜,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这样危急的情况下,甘肃临夏两位网友发布凌晨将有8.2级余震的不实信息,不少市民晚上不敢休息睡觉,打击了一线救援人员的自信心。更有网友发布信息称,赈灾的羽绒服被倒卖在二手平台出售,这类子虚乌有的谣言,伤害了捐赠者的善意,让灾民寒心。

以往事实证明,灾害越大相关的谣言越混乱。大灾之后为何谣言盛行,这一现象值得深思。一方面,地震灾情作为热点事件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造谣者想通过捆绑热点赚取流量。另一方面,灾情发生后多数人处于恐慌状态,面对小道消息失去客观判断的能力,未经核验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就成了谣言。积石山震情涉及的谣言中,不乏有哗众取宠、胡乱猜测的假信息。例如,搜救犬救出36条人命后牺牲的谣言在早些年就有迹可循,2013年4月雅安地震后,有网友在微博中发布《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为题的文章,已被平台当作不实信息处理。可见内容相似的老谣言在今天依然适用。救援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不该让谣言牵扯更多精力。

靠灾情炮制谣言触犯法律,造谣者必须付出代价。地震作为自然灾害已经对当地群众带来重创,消费震情博取关注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灾难。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并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散播震情谣言触犯法律条例,涉嫌犯罪,公检法等部门快调查、快曝光、快惩戒,方能将谣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目前,甘肃已依法行政处罚抗震救灾造谣网民11人、批评教育105人。这样一来,造谣后果公之于众,造谣成本随之增加,打击谣言产生了很强的震慑与惩戒效应,谣言止于法,必然不传自破。

面对此次地震谣言,媒体的反应与速度令人欣慰。地震发生不到两小时,甘肃省地震局发出第一篇辟谣信息,后被多家媒体积极转发,辟谣渠道随之扩大,辟谣信息公开透明的传递至公众。只有在第一时间捕捉网络谣言,快速全面参与辟谣工作,才能尽快澄清谣言,减少对公众的误导。政府与媒体也应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加强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科普宣传,让市民做到心中有数,真相与科学走在谣言前面,就能在辟谣防谣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谣言由人而起,打击谣言需要所有人的参与。我们应理智冷静的关注震情,在能力范围之内予以援手、传递爱心,不造谣不传谣就是为抗震救灾出力。大家共同努力,相互传递辟谣信息,看到不实内容积极举报,谣言就不会成为第二个灾难中心。守住底线,就是为抗震救灾做贡献。

信网评论员 王熠冉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12/29 17:01
· 来源 ·
信网
· 责编 ·
赵晓珊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