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加快托幼一体化发展 让年轻爸妈“带娃”没有后顾之忧

【编者按】按照“提得准、说得对、办得好”提案工作要求,青岛市政协提案工作办公室联合信网传媒推出“优秀提案背后的故事”系列策划,旨在深入挖掘优秀提案背后的精彩故事,树立典型,凝聚力量,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精品提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生了孩子没人照料”“托幼机构太贵”,养育成本逐年攀升和婴幼儿无人照料的问题,已经逐渐成为阻碍生育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已连续下滑。

“托幼机构如果能像幼儿园一样,将进一步解决群众不敢生育的难题。”在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志昊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亮建议青岛“从加强改进当前托幼一体化‘双轨制’的管理体制、加强托育与幼儿园衔接、进一步打造一体化的师资队伍”三方入手,加快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志昊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亮。

托幼一体化发展陷“瓶颈”

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持续走低。出生率下降已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性难题,其中,托幼服务供求不匹配,是大部分群众不愿意生育的首要因素。

对此,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15号)。2020年,多个省份相继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但实际上制约托幼一体化发展的“瓶颈”仍然未解决。

“比如,我国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面向3-6岁儿童的幼儿园教师;而面向0-3岁的儿童保教人员,多由职业培训中心或职业培训学校培养。无论从数量、质量上看,相对于学前教育,托幼师资力量相当匮乏。”此外,杨亮委员调研发现,托育体系与学前教育体系管理体系分离、0—3岁与3—6岁婴幼儿保育教育衔接重视度不高也是托幼一体化发展缓慢的原因。

委员建议加快托幼一体化发展

面对生育难题,群众对婴幼儿托育教育的美好期待已刻不容缓。在提案中,杨亮委员建议相关部门首当其冲应明确0-6岁托幼事业的管理主体,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明确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职责,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避免多头管理、标准不一。“比如,在场地要求方面应当统一放宽限制,给予公办园场地支持,鼓励民办幼儿园利用现有场地开展托育服务。”

其次,杨亮委员认为,教育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倡导托育机构与公办、民办幼儿园签订“联盟互助协议”,定期组织教师间交流互通,在互学互鉴、共促共进中提升托幼教师能力水平,更好帮助两个阶段儿童实现不同发展需求的有效衔接。

此外,进一步打造一体化的师资队伍也是杨亮委员提案的建议之一。他建议相关部门要统一资格认证与规范管理,建立托幼行业统一资格认证与准入标准,并对进入托幼教育系统的各类人员实行严格规范管理。要整合0-6岁托幼师资培养培训体系,通过开设相关专业与课程,贯彻托幼“一体化”培养理念,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鼓励现有学前教师学习托育相关知识,为幼儿园实行托优一体化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要加大对托幼工作人员的薪酬、社保、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保障力度,增强职业吸引力,确保托幼师资队伍持续稳定发展。

市政协副主席姜巧珍带队调研市南区五角枫幼儿园。

青岛已制定托育服务相关支持政策

杨亮委员的提案提出后,得到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高度重视,为了让青年人才在青岛更好的安身、安心、安业,青岛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已制定托育服务相关支持政策。同时,青岛也将对服务机构运营按照政府普惠指导给予相应补助,进一步解决“养娃贵”的问题。

市民有期盼,政府有回应,相关部门也有行动。据了解,今年青岛各区市也都提出了增加托位的目标。例如,市南区提出今年要增加500个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李沧区提出今年要新增440个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西海岸新区提出,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今年建设普惠托育项目18个,新增托位1730个……下一步,青岛将依托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市级综合托育中心,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加快全市托幼一体化发展。文/信网记者 顾青青 [来源:信网 编辑:陈烛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01/09 14:17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顾青青
· 责编 ·
陈烛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