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市政协委员刘旭:多措并举规范医疗陪诊服务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旭。(来源:受访者)

信网1月29日讯(记者 王晨瑜)医院里有人帮着排队取号、打印报告、缴费拿药……扮演这样角色的可能是患者的家人朋友,也可能是职业陪诊员。随着青岛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以及异地就医人群的增多,陪诊的市场需求凸显。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旭发现,陪诊服务发展的过程中,行业规范和监督还需要再提升。今年青岛“两会”,他建议相关部门和行业携手,让陪诊服务做到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职业化等,更好地链接供需两端,让患者感受到优质、专业的陪诊服务。

事实上,陪诊员的目标群体有很多。比如,部分银发一族可能由于行动不便、不熟悉就医流程选择陪诊员;再比如,异地就医的患者、独自带娃的家长等,也会选择陪诊员帮忙搭把手。这样的需求群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陪诊员从业者要有爱心、耐心、同理心。

刘旭介绍,青岛以省属青大附院医疗集团为区域医疗中心,以市立、中心、海慈等市级医疗集团为医疗集群,在山东省尤其是胶东半岛具有高水准的医疗水平,“人们对陪诊员的需求增加,但在陪诊服务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要提升的地方。”

“目前,陪诊员素质不一,缺乏系统性培训。而且陪诊服务市场定价机制也不健全,没有指导性收费标准,相似的服务内容出现了不同的价格。”刘旭表示,我国法律中还没有针对陪诊员的专门规定,陪诊员也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行业惯例。

刘旭建议,相关部门要出台职业陪诊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主管部门,对职业行为作出界定,细化从业者权利和职责,让陪诊服务制度化;职业陪诊作为一个融合医疗和服务的行业,可将其划为非基本公共服务行列,可以借鉴护工执业发展模式,让陪诊服务程序化。

“陪诊服务属于医疗创新服务,现在没有准入门槛,所以需要构建职业陪诊企业认证与资质管理机制,从职业技能认定和培训,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对从业者进行监督,让陪诊服务标准化。”刘旭介绍,像人社部门可以将“陪诊员”纳入新职业,引导陪诊服务机构对员工开展业务培训,让陪诊服务职业化。

陪诊服务的出现回应了社会需求,也是服务业细分化的体现。刘旭希望,相关部门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让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同时,优化现有的就医流程、让绝大多数患者不必陪诊也能轻松、快速就医。

[来源:信网 编辑:戴慧慧]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01/29 20:54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王晨瑜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