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8所驻青高校开设了微专业,微专业数量超过80个,微专业的开设满足了学生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期望。(详见 《驻青高校聚焦学科前沿、热点领域 开设80余个微专业》)。微专业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并且微专业改变了“千人一面”的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给了学校更多办学空间和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据了解,微专业具有“小而精”的特点,课程门数少但内容精炼,是指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围绕某些新兴的职业领域,以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为导向设置的专业,通过相对系统和迷你精干的课程学习与实践,开阔学生视野,快速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其关键课程一般在5至10门左右,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还有部分在工作日晚上,学生可以在一学年内完成所有学时。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专业往往无法提供全面的职业技能,而微专业则补充了这一缺点。通过聚焦行业前沿知识和实践技能,微专业帮助学生在特定领域内深入探索,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微专业的设置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拓展兴趣爱好,部分微专业受到了学生们的追捧。在青岛大学,电子流行音乐创作与表演、体能训练与健康促进等微专业关注度最高;在青岛科技大学,书法篆刻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微专业之一。驻青高校积极推出相关课程,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如今,不少学生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会考虑再学一个新专业。传统的辅修专业动辄百余个学分,科目多、时间长、课业任务重,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微专业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些问题。“小巧灵活”的结构特征保证了课程学习的系统性的同时,缩短了学习的周期,也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微专业还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今社会,单一的知识体系已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微专业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提升其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在学习心理学的同时,选修商业管理课程,这种交叉学习不仅扩展了知识面,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灵活“充电”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在选择微专业时,一定要着眼于自己的兴趣,不能简单盲目跟风。学习微专业的目的,是为了找工作的方便和发展自己隐藏的才能,而不是赶时髦。高校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信网评论员 陆云琦
[来源:信网 编辑:李源菁]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