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各行中不高,但也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近日,有国有大行资产管理部人士表示。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各银行已普遍感受到来自资产端收益下降的压力。据银率网统计,上周(2016年1月2日至 1月8日)共有812款人民币非结构性产品发售,平均预期收益为4.32% ,较之前一周下降0.11个百分点。多名银行资管人士表示,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是大势所趋,银行将主动调整,预计理财规模增幅将小于2015年。
银行撑不住高收益
有股份制银行资管人士分析称,2015年银行理财产品总体收益率累计下行约100bp(基点),但更为合理的,应下降150bp。“其实还是没有下降到位,今年我们会继续下调。”该人士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下滑,和2015年下半年开始盛行的“资产荒”关系密切。简而言之,资产端的收益已经难以支撑资金端的收益要求,银行难免要“撑不住”。
据一名城商行人士介绍,目前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银行拿到的资产价格在4.8%~4.9%,给到理财客户的利率在4.5%~4.6%,银行在中间只有0.2~0.4个百分点的差价收益。
高收益资产哪去了?
首先是房地产项目和平台项目减少,或转向在债市直接融资,或由地方债置换了一部分。201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资金为股票以及打新资金配资,随着股市波动及配资清理,这部分收益大大减少。“我们看2015年银行参与定向增发配资非常火,但其实业务规模占比不是很高。而且这类业务,本身证券公司有两融的资源,银行还是后来者。”有城商行资管人士表示。
此外,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香港市场的投资机会增多,但银行通过QDII以及RQDII的资金通路并不顺畅。而银行理财资金主要投资的债券市场,收益下降的同时,信用债违约风险则在增加。
银行想做大理财规模
据中债登统计,截至2014年末,全国银行理财规模为15.02万亿元。据银监会初步统计,2015年全年新增理财资金8.5万亿元,依此来算,理财规模增长36.14%。相比2015年新增理财资金8.5万亿元,银监会初步统计还显示,2015年全年新增信贷资金为11.2万亿元。
有股份制银行资管人士表示,2015年其理财规模增长约50%,但实际上,从下半年开始就在有意收缩扩张速度。2016年,其计划规模增速不超过20%。另有国有大行资管人士也认同了20% 的增速计划。
“规模扩张速度会有所控制,但是缩小规模,或者不扩张,是不可能的。”前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 新财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