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生物基因库在深海 蛟龙采样有望革新医药行业

2016-06-24 09:53:28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亚麦

记者昨日从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网站获悉,“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作业采集的样品正在经过科学家的“法眼”进行分析。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玉光从恒温4摄氏度的冰箱里取出他的宝贝盒子,他指着其中一个平板表示,上面培养出的菌落来自10天前“蛟龙”号在雅浦海沟5000多米处采集的近底水样里的微生物。

8000多米深海却并非生命禁区

在“向阳红09”船的实验室里,王玉光已开始对这些深海微生物进行初步培养。待回到研究所后,研究人员要继续将平板上已长成的数百个菌落一一筛选出来,在不同温度下逐个培养,以分离鉴定嗜压、嗜冷的极端微生物。“虽然工作量很大,但如果真能发现那些嗜压、嗜冷的极端微生物,从中分离出有用的酶,对于食品加工、医药都有很大作用。深海是无可替代的生物基因资源库,是人类未来最大的天然药物和生物酶制剂来源地。如果能发现一些微生物新种,从中提取有突出功能的活性化合物,说不定可以制造出新型抗癌药物。”王玉光表示,最深处达8527米的雅浦海沟,高压、幽暗、寒冷,但却并非生命禁区。

探秘生命对环境的响应机制

除了揭示深海底部化学环境与化能生命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此次随船考察的科学家还希望了解生活在深海的生命对环境的响应机制。“深海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远离人类活动干扰的净土,我们希望研究天然条件下微生物与环境之间是怎样取得平衡的,这对于未来科学利用和保护深海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吴谡琦认为,深海微生物活动频繁且生物量巨大,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海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气候,已有人估计,2000米水深以下沉积物中微生物所消耗的碳跟全球陆地上动植物所消耗的总量相当,但科研人员还需对它们的周转率、利用率和转化率深入研究。(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李倚慰)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