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国际化+”步履铿锵 国际友城增至68个

2017-03-20 08:04:08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青岛“国际化+”步履铿锵

res01_attpic_brief.jpg

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未来。

青岛始终站在全球的高度,以更加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跳出青岛看青岛”,精心谋划未来。

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为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的总体要求,开启了青岛国际化的新征程。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多次强调,实施国际城市战略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积极实践,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城市竞争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基于对青岛发展态势、已有基础、有利条件的把握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青岛要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新目标,以国际标准提升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新体系,以本土优势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新途径。

五年来,国际城市战略上升为青岛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成为推动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统领,成为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普遍遵循。在“国际化+”的引领下,青岛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不断赋予现代化国际城市以新的内涵,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攀升,“国际范儿”不断提升。

扩大开放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

没有经济的国际化,城市的国际化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立于开放、兴于开放的青岛,始终把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作为建设国际城市的重要抓手。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新增长点,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五年来,青岛货物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2530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822亿元,实现了难能可贵的逆势增长,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走出低谷;在全球投资意愿低迷、资本外流加剧的当下,到账外资从2011年的36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70亿美元,占全省比重超过四成,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青岛资本加速“走出去”步伐,境外投资额从2012年的10亿美元跃升至2016年的52亿美元,增长4.2倍……目前,青岛外贸依存度超过6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外向型经济活了,全盘皆活。

五年来,青岛GDP连续跨越四个千亿新台阶,并在2016年历史性地跨过万亿大关,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更加令人欣喜的是,青岛经济增长更加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在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对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GDP健康度排名中,青岛名列第一,可谓实至名归。

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大船,青岛愈发自信、愈发从容地走上国际舞台。在如今的全球经济版图上,“青岛元素”浓墨重彩,“青岛力量”不可小觑,“青岛未来”风光无限。

实施“标准化+”战略,促进国际化融合

从一定程度上讲,城市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全方位对接国际标准的过程。

在建设国际城市道路上,青岛加快推进“标准化+”战略行动,促进标准化与国际化融合,以国际标准引领城市开放发展。

为找到一条既符合当今潮流,又契合自身实际的国际化之路,青岛放眼全球,精心选取国内外10个知名国际城市寻标、对标,制定了清晰可行的目标:争取到2020年基本达到低阶国际化水平,到2030年达到中阶国际化水平,到2050年争取达到高阶国际化水平。这些目标又分解为5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看得见、摸得着,可测算、可评估,成为青岛实施国际城市战略的“指路牌”。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标准也是生产力。

在2016年9月于北京举行的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上,作为国内唯一的城市代表,青岛应邀向与会者分享了实施标准化的经验做法,引起到会的24个国际组织和163个国家标准化组织负责人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这场全球性的行业盛会之所以选择青岛作为国内唯一的城市代表,源于青岛对于标准化的“知行合一”。2015年,青岛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提出实施“标准化+”城市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体系,形成“事事有依据、处处有标准”的格局,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地方特色的“青岛标准”。目前,青岛承担了25个国际和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74项、国家标准650多项、行业标准700多项。一大批各个级别的标准都凝聚着青岛的智慧。

时下,青岛已经或正在制定国际城市建设标准、市政公用设施国际标准体系、城市交通国际标准体系、城市生态保障国际标准体系、国际城市卫生环境建设标准体系、城郊田园乡村生态化建设国际标准体系等一揽子国际城市规划建设标准体系,以此确保青岛国际城市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

对接国际标准,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功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城市功能的国际化,就没有城市的国际化。青岛以世界眼光和超前理念规划建设国际城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2016年12月18日,山东省首条地铁——青岛地铁3号线全线通车。这座城市关于地铁近三十年的梦想照进现实,青岛正式步入“地铁时代”。作为推动城市有机发展、输送经济活力的大动脉,地铁重塑这个城市的发展格局,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此前一个月,连接省内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的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青荣城际铁路正式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黄金走廊”正在改写着胶东地区的“经济版图”。

与此同时,胶东国际机场、济青高铁等一批关键工程有序推进,不断强健着青岛的城市体格,畅通着青岛与外部的沟通,加快着城市国际化的步伐。

国际化不是要泯灭城市个性。“泯然众人”,也不是青岛建设国际城市想要的结果。

正如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郭毅可所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是青岛最大的本土优势,在建设国际城市的过程中,青岛应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品牌效应,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城市。

为了充分保护城市自然生态基底和历史文化资源,防止城市无序发展,青岛一口气划定了蓝线、绿线、城市发展边界红线,以及历史文物紫线、市政交通黄线、城市安全橙线、高压走廊黑线等7条控制线。保护胶州湾、治理大沽河、老企业搬迁等一系列“治水”“治气”工程强力推进,成效明显。

而今,绿色发展理念已经延伸至能源、交通、环境、建筑、景观等多个领域,一整套国际城市生态环保指标体系正在建立,“绿色青岛”建设正在步入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新时代。

与此同时,青岛不断深化户籍、住房等制度改革,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眼下,青岛正在向着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飞奔。

“走出去”“请进来”,扩大国际“朋友圈”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五年来,青岛自信地“走出去”,热情地“请进来”,牵手全球,对话世界,赢得热烈的掌声。

从东南亚到南亚、西亚,再到欧洲、非洲、美洲,五年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亲自担当起青岛对外交流的使者,足迹遍及大半个地球。他率团广泛接触受访国政党、政府、议会、智库、媒体、工商界和华人华侨等各界人才,为青岛对外交流与合作架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一大批双向合作项目陆续达成,进一步提升了青岛国际城市的良好形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次高官会及贸易部长会议、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C20)、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东亚文化之都、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活动、“一带一路”战略国际研讨会、中国(青岛)国际电子博览会、中国(青岛)财富论坛、国际城市建设研讨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通过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涉外活动在青举办,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走进青岛,感受这里非同一般的魅力与活力。数据显示,2016年青岛累计接待入境游客超过128万人次,青岛旅游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加C20会议的埃及前总理、可持续发展机构董事会主席埃萨姆·谢拉夫毫不吝啬对青岛的赞美:“毫无疑问,本次会议同往届会议有着显著的区别,因为本次会议召开地青岛是一座拥有开放精神、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会议组织、致辞程序、议题分配都非常国际化。”

市政府外办数据显示,仅2016年,青岛就接待了包括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等在内的境外贵宾团组186批、1900多人次,其中副部级及友城市长团组占接待总数的50%以上。与德国曼海姆市、秘鲁卡亚俄市结为友好城市,与柬埔寨西哈努克省、芬兰萨洛市签署了结好意向书。截至目前,青岛共缔结友城关系68个,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大。

青岛持续推进的国际城市战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近日发布的《青岛市国际化发展报告——基于GNP(GNI)测算的研究》认为,青岛对外开放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之一。

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国际城市建设无法一蹴而就。眼下,青岛正昂首阔步迈向城市功能完善、社会文明有序、生态环境优美、法治体系健全、生活安全舒适、人文特色彰显的现代化国际城市。(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沈俊霖)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到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