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7年青岛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

2017-03-24 07:52:03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2017年青岛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

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工业是立国之本。一直以来,青岛咬定实体经济不放松,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本土优势,将本钱“越积越厚”。3月23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落实“青岛制造”推进大会工作部署,总结2016年工作,安排部署2017年工作任务。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预期目标敲定,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作为配套措施,抓紧制定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15条政策的实施细则,开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新局面。

-新突破

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1.5%

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项阳青介绍,2016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8280亿元,稳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7.5%,高于全国1.5、全省0.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5.9%,创近年来新高,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推选为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可见青岛在提质增效方面成效显著。而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到1608亿元,增长23%,总量超过了大连、沈阳,全国第六个、全省第一个成功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全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做出了应有贡献。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项目这个强有力的抓手,记者梳理发现,去年滚动推进436个重点项目,中铁四方高铁检修中心等118个项目竣工投产,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等236个项目开工在建,空客直升机等大项目落地,而十条千亿产业链贡献了七成的产值和利润,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产值分别达到49.5%、41.7%和20.5%,比上年均有所提高。

在互联网时代,全市的两化融合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融合指数达到了77.98,高于全省平均16.85个点,为“青岛制造”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新形势

企业要练好三项“内功”

“我市工业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受市场环境偏紧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仍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项阳青看来,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的交织下,现在谈工业经济筑底反弹还为时尚早。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被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项阳青说,青岛将深入贯彻“青岛制造”推进大会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政策机遇,应对矛盾挑战。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对于企业来说,实体经济政策环境持续改善的良机要抓住,项阳青通过无数次调研总结了企业需要脚踏实地练好的三项“内功”,首先要理清战略选择,在谋长远上争主动,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企业越要坚守实业、专注主业,力戒盲目浮躁、急功近利,明确自身产业定位,选准技术升级路线。再就是完善制度安排,“好制度能让坏人变好,坏制度能让好人变坏。”他举了一个例子,服务企业良子没有不断告诉员工服务要微笑等,而是告诉员工:客人如果记住你的工号,多提15元,而这家企业的服务一直受到称赞,因此选择合理的管理制度非常重要。最后需要强化文化塑造,在他看来,文化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正如“海尔什么东西别人都可以复制,唯独海尔文化无法复制。”

-新目标

发力“中国制造2025”试点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项阳青说,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发展互联网工业、高技术制造和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工业和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新局面。

全年主要预期目标: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6%。为什么是这一数字目标?“去年,我们艰难完成了7.5%的指标任务,连续下滑的势头基本遏制,但是工业投资增速回落,制造业贷款余额下降的局面依然存在。”项阳青说,今年继续保持这个指标,布局了六项重点工作,首先需要加强运行调度,健全工业经济运行与“三去一降一补”协调机制,紧盯重点区市、重点企业和投资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协调解决企业用电、用水等生产经营难题。

推进电网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售电侧改革举措,扎实做好电煤调运储备、有序用电调度和成品油升级保供工作,引导金融资本投向制造业,力争帮助企业解决低成本融资260亿元,“抓紧制定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15条政策的实施细则,提振企业信心。”项阳青说,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组织举办2017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青岛国际软博会、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外采购投资洽谈会和青岛名牌神州行系列活动,扩大国内外产能与装备技术合作,帮助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新战略

推进100个项目竣工投产

今年青岛将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培育发展新产业,项阳青说,全面推进制造强市建设,贯彻落实“青岛制造”推进大会工作部署,建立健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组织领导、推进实施与考核评价机制,组织实施工业强基、产业升级、军民融合、高端装备创新、新材料研发应用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做法和试点示范成果,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优先在青岛布局。

在项阳青看来,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立足存量调强,制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计划,出台支持企业设备更新等内涵式技术改造的综合奖补政策,扩大工业转型升级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完善企业技术改造“双百”跟踪服务体系,滚动推进300个以上的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力争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等100个项目竣工投产,确保十大工业新型千亿级产业的产值比重在75%以上。

推动新兴产业高端集聚,立足增量调优,推进实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行动计划,瞄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方向,引龙头、抓配套、补短板,跟踪引进电动车、机器人、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等一批高端项目与创新资源,打造蓝色制造、高端制造和新兴制造高地。

-新供给

新培育认定“青岛名牌”50个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原动力和主引擎,“今年我们将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创造新供给。”项阳青说,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开展产学研对接和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活动,办好第四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奖赛,立项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500项,新培育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60家。突出特色优势领域,加快建设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家电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等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探索培育一批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转型、提档升级,新培育认定15个中小企业“隐形冠军”、30个“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和80个“专精特新”产品(技术),争创一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示范企业和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打造“131”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长梯队,培育壮大“233”大企业集群。新培育认定“青岛名牌”产品50个,争创一批全国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和“三品”战略试点示范典型。

“从去年调研的情况来看,企业普遍重视智能制造,但仍有半数的企业反映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今年重点抓好对接服务。”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说,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转型新动力。

提升发展产业集聚区,开展“双区双示范”(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区,“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示范区)建设,培育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工业产业集聚度达到65%左右。培育建设小微双创基地。制定实施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基地滚动培育计划,大力推广工业标准厂房分割出让政策,培育认定6个市级小企业产业园和6个创业基地,争创1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拓展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到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