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成“智库”四年服务数百家青企

2017-10-27 09:37:28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成“智库”四年服务数百家青企

\

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智能焊接中心研发的自动化焊接系统。刘岱 摄

接到一张俄罗斯大订单,可厂里焊接工人不够、产量不足,完不成任务怎么办?主做钢结构铁塔的青岛鲁航铁塔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大波焦急万分。这时,他想起了前不久从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的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会上要来的一张名片,于是他拨通了电话。

“燃眉之急”化解了。上个月,一条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在他的工厂里开始运行。帮助他建起这条“人为干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的,正是那张名片的主人——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以下简称“西青院”)智能焊接中心副主任李振岗。

用上了这套自动化焊接系统,鲁航铁塔招聘一位工人,只需要培训一周就能“一个顶俩”,完成原本两个熟练焊工的工作量,而且因为是机器焊接,能达到国际标准,精度完全不用担心。“用了自动化焊接,不只是对工人技能要求降低、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焊接成本也能减少30%。”李振岗笑着说:“这不是变戏法,这就是技术的力量。”

李振岗告诉记者,有时候只是通过电话或者微信里的一句话、一张照片,甚至一个词语,他就能帮助许多中小企业解决“难题”。“因为中小企业管理者把很大的精力放在经营上,对很多前沿的技术研究和信息并不掌握。”他告诉记者,前不久西海岸新区一家做轮胎的企业辗转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咨询怎么将铝焊到钢上。在这家企业发给李振岗的视频里,一名工人手持激光焊接工具作业,但试了好几次,都被突然迸发的火光中断。李振岗只用了“真空钎焊”四个字就解决了这家企业的困扰。

类似的故事,经常在西青院上演。“大”到与中车四方、海尔、海信、中集集团等合作研发新材料、机器人焊接,参与推动青岛轨道交通装备、家电制造、冷链物流3条千亿级产业链发展;“中”到为企业提供激光加工、3D打印、微观检测的技术支撑;“小”到每年为上百家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此外,西青院还构架了“研究院+孵化器”的建设模式,与30多家企业签订入孵协议,5家孵化企业获得青岛市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项目支持,5家孵化企业已在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

“我们与大企业主要是以科研项目的形式进行合作,与中小企业则是以实用技术开发为主。企业与大学科研之前是脱节的,而我们就是连接的桥梁。”西青院院长张建勋告诉记者,作为青岛引进的第一批大院大所,西青院2013年落户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已相继为青岛数百家企业提供了“智造”支持,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高达7000万元,转化成效“走在前列”。

目前,西青院已获批山东省智能焊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3D打印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装备动态性能测试与智能诊断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制造粉体工程研究中心,同时建成山东省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青岛市先进制造系统工程公共研发平台和十余个校企合作平台及众多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24个,拥有发明专利40余项,涉及仿真模拟、智慧院区、新能源、智能加工等领域,专利成果申请知识产权近80项。

“我们还在今年建立了‘专利池’,从西安交大引入了不少专利资源,现在里面已经有上百件专利。”张建勋告诉记者,西青院的“专利池”目前是免费向企业开放的,目的就是尽全力帮助本地企业发展。

今年,西青院还组织了青岛企业深入接触世界焊接领域的重要学术团体,带领青岛企业参加国际焊接学会年会及国际学术会议。这些会议中的每一项决议和创新点都有着影响世界焊接行业发展的潜力,对于企业日后发展有着重要启发和推动意义。

“当初来的时候就我们一家大学研究院,这几年来,西青院在胶州就像竖起了一面旗帜,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多人看到了这座城市气质的变化。”张建勋表示,未来,西青院将继续坚持“落地青岛、服务山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建院宗旨,继续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积极探索重点科研项目研究,不断提升产学研平台集聚能力,谋划布局重点未来产业,努力发展成为青岛地区的一颗明珠,继续为青岛的人才、科技、经济发展发挥示范与拉动作用。(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刘 岱 通讯员 姜方梅 张明瑛)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