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外贸稳保"三增长" 经济驶入国际化快车道
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里面放置着大量的集装箱。(资料图片)
据青岛海关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1~10月,青岛市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三增长”,进出口4158.78亿元、增长18.9%;出口2496.32亿元、增长8.7%;进口1662.46亿元、增长38.2%。青岛市前10个月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不振的逆境之下,青岛对外贸易“新”字当头,推进外贸供给侧改革,培育竞争新优势,发展外贸新业态,多元化拓展外贸新空间,力促外贸新旧动能转换,对外贸易的兴旺正是青岛国际城市建设成效的力证。
■新体制
青岛经济驶入国际化快车道
全球经济瞬息万变,随着国际分工日益深化,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传统外贸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青岛经济驶入国际化快车道。今年2月份,《关于建立现代国际贸易运行体系的意见》印发实施,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涵盖货物进出口额、服务进出口额和境外投资贸易营销额的“三位一体”现代国际贸易运行体系,开创了国际贸易管理的新时代。
青岛不断拓宽招商渠道,拓展投资领域,优化外资结构,创新投资方式,实现了利用外资“量与质”的同步增长。过去五年间,来青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近百个,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
在全新的开放实践中,青岛注重“走出去”战略在对外开放提升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建立“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外贸、外资、外经、外包联动发展,境内外经贸合作园区并重发展,“稳外需”与“扩内需”融合发展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
通过“走出去”主动创造外需,1~10月,全市对外承包工程货物出口增长13.6%。制定实施国际市场开拓“千企百展”计划,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出口1320.6亿元,同比增长9%。
自贸区战略推动青岛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过去五年,切实增强青岛参与实施自贸区战略的能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提升青岛与日韩的合作水平和合作规模,同时抓住非洲、中亚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引导企业重点开拓自贸区市场和新兴市场,加快推动与东盟在海洋产业合作示范区及境外经贸园区建设的合作,不断扩大与新兴国家地区的合作水平。
■新技术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1.2%
长久以来,外贸出口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痛点,要提振外贸收益,核心之一是提高出口产品在全球价值链地位,青岛在这一棋局中,用新技术带动新增长。
近年来,青岛深入推进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优质优价”、“优进优出”外贸战略,扩大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出口,不断创新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据青岛市商务局统计,今年1~10月,青岛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1.2%。
新技术的应用,将“青岛制造”升级为“青岛智造”,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122届广交会上,青岛品牌的新技术新产品大放异彩,广受国际采购商关注。广交会一期,青岛交易团成交11.16亿美元,其中,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品牌企业以5%的企业数量,贡献了80%的交易额。
■新市场
“买卖全球”产品好路子广
作为品牌之都,在与全球的合作和竞争之中,青岛坚持品牌战略,以品牌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借助广交会平台,连续开展广交会“通商青岛、品牌之都”全球促销推广工作,推动青岛著名商标产品、中华老字号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122届广交会上,品牌企业成为拉动青岛成交增长的主要支撑。品牌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在“外贸品牌小镇”战略之下,青岛推动特色出口产品集聚区域开展整体品牌建设工作,增强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集约化发展水平和产业链配套能力,经统计,2017年1~10月,“外贸品牌小镇”带来农产品出口增长10.2%,轮胎出口增长2.1%。
互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了世界无限可能,也给传统外贸带来一次颠覆性革命。青岛海关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10个月,青岛市跨境电商一般出口8494.3万元,同比增长122.5%。青岛市商务局统计,今年1~9月,青岛市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58.91亿元,增长67.3%,预计全年有望突破200亿元大关。跨境电商为青岛外贸增幅立下首功。
过去的3年,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实现了青岛外贸的转型升级。2017年,按照《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青岛跨境电商加快建设线下载体,建设13处重点产业园和12家示范企业,覆盖全市的跨境电商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电商企业在境外设立“公共海外仓”并延伸开展增值服务,截至目前,综试区跨境电商企业在亚太、欧盟、非洲等地区设立“海外仓”32处,总面积达到12.9万平方米,并形成了与国内保税库互为补充的跨境仓储配送网络。
制图/王倩
■新动力
出口增长2倍 提振“青岛服务”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对培育新增长点意义重大。2016年,青岛成功获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今年,在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报告中,青岛在10个新增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位列第一,成功跻身全国外包服务“第一梯队”。
海尔海贸云商、新华锦“锦贸通”、阿里一达通、万达汇富、青建国际、澳柯玛世贸云商等新兴综合服务企业电商服务平台的快速壮大,为青岛外贸注入了新鲜活力,在全球贸易中叫响“青岛服务”。今年1~10月,青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实现出口71.86亿元,同比增长2倍,成为推动全市外贸稳增长新动力。
作为传统国际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的关键力量,服务贸易是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着力点,对培育新的增长点意义重大。记者探访海尔海贸云商平台发现,其魅力所在,是能为更多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在线国际贸易供应链各环节服务,让门槛极高的外贸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平台引入海城邦达、嘉里大通等300余家物流服务商,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11家金融机构,以及国内外知名管理咨询、研发设计等第三方增值服务,提供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装船出运的全流程产业链服务,打破中小外贸企业资源局限性,增强中小企业接单能力,降低企业交易运营成本,零距离对接全球客户,促进产销扁平化。
该平台的成功不仅得到业界肯定,商务部《“海贸云商”引领互联网+大外贸值得支持推广》的调研报告获汪洋副总理重要批示:“多年多地多企的实践表明,外贸综合服务应是促进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要围绕推广中遇到的问题抓紧协调解决,使之成为全年外贸回稳的重要手段。”
/ 解读外贸发展新速度 /
缩短“地球半径”!打通国际物流“黄金通道”
多式联运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现代运输方式,是实现物流供应链整体效率最优化的有效方式。2014年12月,全国沿海首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落户青岛,实现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打通了国际物流“黄金通道”。
海铁联运直接提升了青岛外贸的物流速度。以胶州企业为例,在没有设立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前,企业出口货物至少要3~4天时间,通过监管中心通关发运后,2天内货物就可离港,时间可压缩1/3以上,同时通过胶黄铁路班列运输,与利用集卡车直接集港模式相比,每集装箱可节约运费成本200元。
目前,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进出口货物流向可达北美、欧洲、东亚、南亚、中亚、东南亚、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地区。中心站铁路货运网络已连接西安、郑州、洛阳、武汉、成都等国内重要城市,以及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二连浩特等边境口岸,开通并常态化运营胶黄省内班列1条,至郑州、西安等跨局班列6条,中欧、中亚、中蒙和“中韩快线”国际班列4条。
海铁联运推动了港口功能向西延伸,也开通了山东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实现了沿海与内陆的协同发展。2015年中心站集疏集装箱20.1万标箱,同比增长5.7倍;2016年集疏集装箱35.4万标箱,继续高位增长76.4%,箱量为2014年海关入驻前的11倍多;今年前10个月,中心集疏集装箱34.2万标箱,同比增长26%。
5月1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应急协调中心”在青岛正式启动试运行,青岛、济南、郑州、太原、西安、银川、兰州、西宁、乌鲁木齐和拉萨10个海关共同开启“十关如一关”的通关模式。通关一体化后,区域内企业无论在沿线10个海关的哪个现场办理业务手续,都享受同样待遇和标准。企业在任一海关办理注册、备案、核销等手续,完成的商品预审价、预归类、原产地预确定等海关专业认定,办理的税款保函、电子支付担保等,在10个海关均互认通用。
通关一体化打通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高速路”,从根本上打破地域限制和关区的行政界线简化海关手续、降低物流成本,可为企业节省通关成本20%~30%,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关最具革命性的变革。
11月1日,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程序优化改革在山东口岸落地,大幅下调进口商品的抽检比例,70%以上的进口食品、化妆品、卫生用品、小家电均可在1个工作日内通关。青岛鑫三利冷箱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1批价值95万余美元入境冷箱用电缆首尝“审单放行”模式,从报检受理到归档的流程时限不足1分钟。
通关新速度让“地球半径”继续缩短,为进出口贸易开拓了全新空间。以青岛机场口岸为例,今年迎来了加拿大珍宝蟹、智利三文鱼、波士顿龙虾、加拿大象拔蚌等一大批进境鲜活水产品,1~9月,青岛机场口岸进境冰鲜水产品31.06吨、货值36万美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600倍和300倍。此外,青岛机场口岸今年还获批了进境水果指定口岸。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编辑:乒乓]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