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山东经济实现由重变轻转型 服务业占比首超工业

2017-01-25 08:37:01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亚麦

工业一枝独大,服务业长期“短腿”,这曾是山东经济示人的传统印象,然而最新数据表明,山东经济结构正在实现历史性转变。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6年山东经济成绩单。

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魏华祥介绍,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16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700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除经济增速7.6%这个并不意外的数字外,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工业,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构成为7.3:45.4:47.3,山东经济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变。在经济总量前10位的省份中,山东也是继广东、江苏、浙江、湖南之后,第5个实现这一转变的省份。

山东省统计局巡视员刘兴慧分析认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突发事件频发,以及我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并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形势下,山东实现7.6%的经济增速来之不易,可以从“稳”“进”“好”三个方面来理解。

从“稳”的角度看,主要调控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一是经济增速稳。全年GDP比上年增长7.6%,位于7.5%-8.0%的年度目标区间。二是就业稳。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9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9.98%,比上年增长3.6%。三是物价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增长2.1%,低于3%的调控目标。四是收入稳。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8%和7.9%。

从“进”的角度看,主要指标增速逐季回升。分季度看,GDP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分别增长7.3%、7.3%、7.5%和7.6%。

全部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6.2%、6.3%和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增长6.7%、6.6%、6.7%和6.8%。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6%、8.9%、9.2%和9.3%。

“进”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速上,还表现在经济结构上。去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9.4%,为历史最高水平。服务业中,金融业、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6%和7.9%,增速均快于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

从“好”的角度看,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如期完成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7%的目标任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全面完成新增2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140万城中村城边村居民市民化任务。

“好”也同样体现在各项收入的继续增长,民生保障力度的加大。居民、企业、政府收入的增长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高的重要表现。2016年1-11月企业利润增长1.2%,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在企业效益好转的带动下,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上年同口径增长8.5%。与此同时,全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6883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8.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超额完成脱贫120万人的年度任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85元提高到100元。

“总的来看,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开始显现,主要先行指标持续走强,市场供求关系逐步改善,微观主体发展活力提升,经济平稳向好的积极因素不断积聚。”魏华祥表示,而要让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更为平稳,则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攻坚克难,适度扩大总需求,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创新,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

我省产业结构是如何“变轻”的

2016年,我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调整为7.3∶45.4∶47.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三产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二产,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变,初步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格局。这一历史性突破的背后,是怎样的努力?

供给侧改革, 艰难的轻装上阵

今年春节,肥矿职工终于能过个好年了。而去年此时,肥矿集团负债100多亿元,职工被拖欠10个月工资,还在四处上访。

和银行经过41轮艰难谈判,肥矿集团改革重组方案终于敲定,职工代表也100%同意。目前,重组已经完成,新企业轻装上阵,6000名分流职工全部依法拿到了应有的补偿。这个“山东最大僵尸企业”,涅槃重生。

作为重工业大省,这样的艰难蜕变,在我省各地上演着。来自省国资委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省第一批计划出清的125户“僵尸”企业已完成处置97户,其余28户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已进入尾声。

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魏华祥介绍,2016年,我省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生铁270万吨、粗钢270万吨的去产能年度任务;淘汰煤炭产能1960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21%;电解铝、平板玻璃、子午胎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数据显示,2016年,我省“5+4”产能过剩行业投资放缓,全年仅增5.4%。其中,船舶、平板玻璃、炼油行业投资分别下降30.1%、28.2%、16.7%。

去库存,我省多地也下了一盘惊险的活棋。

这个春节,曹县尹坑村村民孙海涛搬到了锦绣江南小区的新家。新房离老村1公里,之前他就想买,但没有下定决心。老村棚改,他用安置款买了房,还有剩余。像孙海涛这样,2016年菏泽6.2万户居民棚改,57%选择了货币化安置,全市商品房去化周期同比减少了8个月,进入了合理区间。

据介绍,2016年,全省商品房去化周期降至14个月,进入了9-16个月的合理区间,其中住宅去化周期10个月。工业品和农产品去库存,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以上。因为我省工业体量庞大,据测算,工业产销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为我省企业减少资金占压约1500亿元。

去杠杆方面,我省积极探索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资本金比重等途径,稳步降低企业杠杆率。2016年,全省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5794.7亿元,增长26.2%;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4%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

降成本方面,我省出台了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财务支出成本的意见,围绕税费、电价、融资、物流、社保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轻成本负担600多亿元。

我省聚焦薄弱环节补短板,扭住基础设施完善、精准扶贫脱贫等重点难点问题不放,2016年全省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教育卫生等投资增幅均达到20%以上。

三产融合带来乘数效应

2016年12月在杭州召开的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全国9件获得金奖产品(作品)中,山东就有4件,一改人们对山东产品“朴实无华”甚至“傻大笨粗”的印象。

正因为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一二产业的巨大作用,省发改委副巡视员赵锋认为,我省“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形成,是一件历史性、标志性的大事。从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经验看,这是经济体向中高收入迈进的一个临界点,也是工业化向中后期迈进的标志之一。

一度“闷头搞生产”的山东企业,也开始注重微笑曲线的“两头”了。赵锋说,诸城北汽福田公司2014年85%的投资投到研发和市场销售上。

即使在“最不挣钱”的粮食生产上,变化也在发生。高青农凯米业公司精心研究市场需求,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佐竹精米加工设备,针对不同品种和不同用处的大米,分配各碾米部的碾磨比例,精加工后的大米理化指标和外观光泽达到中国大米的最高水平,普通的大米也能卖出每斤5元的价格。

赵锋认为,下一步,我省服务业的发展要以扩大总量和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服务业集聚度、创新性和高端化水平,加快推动转型升级。不能就服务业抓服务业,而是要与城市规划建设、开放、生态等统筹思考。

“就好比旅游。过去我们就旅游谈旅游,后来抓生态文明,很多地方都成了旅游点。不开放,光靠当地人自驾游不行;而没有规划建设,一到旺季就堵车也不行。城市建设、规划布局,包括将来的产业发展都是互相牵连的。”

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初显

山东新凤祥集团是麦当劳、肯德基在我国最大的鸡肉供应商之一,其旗下的凤祥食品,2015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利润只有1021万元。而拿凤祥食品的“下脚料”生产宠物食品的乖宝宠物食品公司,因为拥有自主品牌,出口1亿美元,利润却高达6000万元人民币。

凤祥食品痛定思痛,在省商务厅的指导下,借助我省与阿里巴巴、京东的合作机制,注册了“优形”“爱闲扯”“幸福小馆”等电商品牌,目前其“优形”品牌已全面进驻天猫超市、京东生鲜、我买网、本来生活、1号店等国内主流电商平台,2016年底电商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利润率比“无牌供货”大大提高。

新凤祥的“新经济”,是我省“新动能”的一个缩影。2016年,统计数字显示,我省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产品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成长,新兴动能持续集聚。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活力凸显,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3.7%,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增势明显好于规模以上服务业。创新成果加快转换为新产品,全年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00.0%、58.8%和32.3%,代表高端先进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微波终端机产量分别增长49.1%和71.1%。

企业的创新驱动力在增强。全年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增14家,省级技术中心新增225家,规模以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000亿元以上;工信部发布全国首批6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我省就有13家,居全国第一。

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速渗透,我省传统工业正加快向中高端推进。装备工业做优做强,全年实现增加值增长7.6%,比规模以上工业高0.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引领工业动能转换的优势产业;汽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7%、8.2%、6.6%,分别比上年提高5.0、4.4、0.6个百分点。

改造旧动能,培育新动能,虽然经济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任重道远,但毕竟,曙光就在前面。

大众日报记者 代玲玲 杨学莹 实习生 李泽坤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