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数说2016青岛经济:民生投入比上年增加103亿

2017-02-23 07:52:24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万亿标注新高度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全市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高,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快,改革开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民生保障和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当然,数字最有说服力。2016年,全市经济总量一举跨过万亿元大关;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7:41.6:54.7,实现持续优化;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取得重要进展,围绕沿线重点国家、重点领域建立72个总投资达200多亿美元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重点项目库,其中35个项目开工建设;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00万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跃升33个位次;国家级创业孵化载体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民生投入比上年增加103亿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屹立山巅,方见天地壮阔。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全市上下坚持系统谋划与精准施策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协调,优化存量与引导增量相呼应,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创新相促进,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续写出青岛经济的精彩华章,为“十三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稳中求进,“稳”中展现“新强态”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强调,要打造青岛经济“新强态”,勇做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抢抓好牌、打出好牌。

打造经济“新强态”,我市稳中求进,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在“进”上多发力。

2016年,全市上下以速度稳、结构优、动力新为目标,目标坚定明确,步履铿锵有力,措施精准得当,最终换来的,是各项经济指标光彩熠熠——

全市经济总量实现10011.29亿元,增长7.9%,超过了全国6个省级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79.61亿元,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三二一”产业结构体系愈加稳固;固定资产投资达7454.7亿元,占全省的14.2%;财政收入突破1100亿元,占全省的18.8%,五个区市财政收入超过百亿,在全省“百亿方阵”六席中占据五席;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实现251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四分之一,2012年以来年均增速16%。

稳中有进,得益于大项目拉动、大企业带动。

近年来,我市大项目建设的力度和强度之大前所未有。2012年至2016年,全市共安排70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28万亿元,其中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26个。截至2016年底,70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当期完成投资7500多亿元,完成投资占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25%以上。

在中车四方股份、海尔、海信、双星等大企业和一汽-华东基地、董家口港区、青岛国际邮轮城等大项目引领带动下,我市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2016年,全市十条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十大新兴产业、十个现代服务业千万平米工程纷纷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十条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5.7%,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软件产业规模翻了两番并跨上千亿元台阶,产业结构一骑绝尘向中高端迈进。

稳中有进,消费充分发挥了“稳定器”作用。去年我市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104.93亿元,市场规模稳居全省第一,增速五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同时高于全国的增长水平。汽车消费、网络消费等持续升温,销售高速增长。仅全市51家开展“网售”业务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法人企业,就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60%,成为推动市场繁荣的积极力量。

稳中有进,对外贸易的表现不遑多让。2016年,青岛出口强力企稳回升,全市出口额2821.91亿元,增长0.2%,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是计划单列市中唯一实现连年增长的城市。实际到账外资70.02亿美元,增长11.3%。

稳中有进,更体现在民生持续改善。去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增长2.7%。全市安排民生支出97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高达72%。

科学谋划,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青岛转型升级主旋律。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指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点做好“减量、增量、存量、变量、需量”五篇文章。

去年以来,我市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谋划、精准施策,迈得开步、忍得住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互联网+”“海洋+”“国际化+”“标准化+”共同发力,“一谷两区”等重要载体加速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各个领域取得突破、拓出新路、成效显著。

老城区企业“腾笼换鸟”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已有111户企业启动搬迁,67户企业搬迁竣工,100户企业老厂区实现关停。

去产能稳步推进。2016年,全市“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产量下降,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81%,处于79%-82%的合理产能利用率区间。

去库存效果明显。房地产去化周期处于合理区间。截至2016年底,全市新建住房库存去化周期为8.5个月,较年初缩短4个月。

降成本效果良好。去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8.2%,同比下降0.5%;为企业减负100亿元,规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4.1元,下降0.25元。

补短板持续发力。2016年,全市脱贫攻坚、环境治理、棚户区改造等补短板工作均取得重要进展。在脱贫攻坚方面,去年市定标准建档立卡的10438户、25984人全部脱贫。在环境治理方面,全年PM2.5下降11.8%,PM10下降9.6%,二氧化硫下降28.6%,二氧化氮下降3.0%;胶州湾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1%,比2015年提高6个百分点。在棚户区改造方面,去年启动棚户区改造6.05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000户,全部完成年度计划。

埋头耕耘,必有收获。

叩关百遍,必有回响。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7%,海洋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大幅增长;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高端创新资源加快向青岛集聚;全域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一谷两区”等重点区域加快崛起,蓝色高端新兴产业特色日益突出;民生质量得到改善,一年间提高15项民生保障标准,新增6项民生保障事项,扩大3项民生保障范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优良率均居全省前列……

创新驱动,释放出巨大“红利”

“谁注重创新,谁的日子就更好过。”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多次强调。

创新,是2016年青岛经济的关键词。

去年以来,青岛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任务的城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又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速驶入“创”时代。

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7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1家。2016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6561件,增长26.9%,增幅居副省级城市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906件,增幅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技术交易额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04亿元,同比增长16.3%。

截至去年底,我市瞄准蓝色、高端、新兴产业,组建各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8家,智能机器人、海洋装备材料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专项支持,新型航空润滑材料、超高压电缆制造等一批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产业链、技术链全面走向高端。

创新驱动,使我市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建设结出丰硕果实,青岛创客大街、五四创客城、盘谷创客空间等12个创业街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千万平米科技孵化器、千万平米人才公寓等项目进展顺利,签约引进高等院校28所,高端创新资源引进取得新成绩。

创新驱动,使我市新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到去年年底,我市私营企业达31.7万户,增长14.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生产继续保持领先发展态势,增加值增速为10.6%,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3.1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我市去年每月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5万户,按每月22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天新增750户;银行机构开户数量显示,2016年单位开户63万户,个人开户91万户,充分显示出大众创业的澎湃热情……

创新释放出巨大“红利”,有力支撑了经济转型升级。

创新发射出强烈“信号”,全面吹响了攻坚克难号角。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青岛再跨越,未来更可期。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对于今年的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了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宏观政策和重大举措。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推动青岛经济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到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