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春潮拍岸千帆进 集群发展提质增效看新区

2018-04-20 10:18:49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春潮拍岸千帆进 集群发展提质增效看新区(图)

\
\

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风貌。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归根到底是高质量发展。今年,西海岸新区提出重点规划建设“四大基地”“七大中心”,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力求做强蓝色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具有西海岸新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四大基地承托高质量发展

日前,西海岸新区印发加快建设四大基地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并将于5月1日开始实施。集群发展、提质增效。这是新区高质量发展喊出的最强音。为此,新区将着力培育“海洋制造产业引领示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崛起壮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信息技术、循环经济、智能制造、海洋制造四大产业基地。

以海洋制造基地为例,青岛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西海岸在获评国家级新区之时,在功能定位中就明确了肩负海洋战略的重任。在规划中,新区将建设海洋制造基地,以海洋高新区为主,古镇口示范区参与,建设国家级海洋生物产业基地,依托中央活力区、海洋装备和海洋生物产业园“一区两园”,大力扶持以明月海藻、聚大洋、科海生物为代表的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哈工程三体超高速舰艇、深水勘探器等军工融合产业,引进发展海洋仪器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还将建设信息技术基地,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战场,依托国家智能化工业园区示范试点、海尔国际信息谷、天河智造青岛研究院和青岛仪器仪表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同推进大数据、物联网、高端电子、软件等产业,重点发展以海尔整体厨房、海信信息产业园、澳柯玛智慧冷链为代表的网络家电产业,以中电科为代表的仪器仪表产业等先进制造业;依托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清洁能源客车,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建设循环经济基地,以董家口经济区为主战场,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重点发展以海湾化学、双星轮胎、益凯新材料为龙头的有机化工、新材料产业,以青岛钢铁为龙头的钢铁深加工产业,优先布局发展海水淡化、船舶海工等临港先进制造业。

建设智能制造基地,以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为主,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参与,重点依托海尔工业4.0、海尔智能研究院和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发展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华大基因“三库两平台”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产业。规划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园,发展汽车电子芯片和工业控制芯片等产业。加快力神动力电池、蓝科途电池隔膜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大项目全面爆发后劲十足

项目建设最能体现新区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据了解,目前新区在建重点项目266个,总投资3820亿元,年度投资690亿元。其中,年内计划竣工120个,总投资985亿元,年度投资360亿元;年内新开工146个,总投资2835亿元,年度投资330亿元。按产业分,一产26个,总投资110亿元;二产93个,总投资760亿元;三产147个,总投资2950亿元。

“目前的大项目建设呈现出几大特点,最能反映新区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发改局重点项目科科长薛学江介绍,从目前大项目进度来看,大功能区主力军、主战场作用进一步凸显。项目数量和总投资分别占全部项目的55%和68%。其中,市区重点项目数量和总投资占比,较去年分别提高9个和16个百分点。

而目前新区的发展建设也呈现出高度的针对性,大项目建设与“十强产业”高度契合。“十强产业”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量分别占全部项目的81%和85%。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项目数量占比较高,均超过10%。此外,项目平均投资强度有所提升,年内在建项目中,金能科技、中化互联网等投资超50亿元项目有19个,超过总投资的50%;市区重点单个项目平均投资12亿元,较去年提高13%。在谈项目中,投资超50亿元的项目有30个,未来投资释放潜力大。

为进一步深化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新区进一步出台多项新政,为绿色金融、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保驾护航。

首次入选世界五百强奖千万

为更好地推动各行各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区也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以引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支持转型升级,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推进互联网制造业融合,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此次新区在高质量发展中十分注重龙头企业的培育,在用地保障、借力引进、本土品牌培育上都下足功夫。内外资项目规定时间内累计实现现汇到账数额的将给予200万元至1000万元的奖励,“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经济100强”企业奖励额度更高。而如果首次入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经济100强”、“山东省100强”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10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3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也分别给予企业经营者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

转型升级是很多企业迫在眉睫的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鼓励支持转型升级,新区出台政策,对符合新区制造业发展规划的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按设备实际投资额不超过12%比例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800万元。对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项目的企业给予优先扶持。此外,对新认定的国家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试点示范企业、工业精品企业、省“三百工程”企业、市三品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等等。

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传递出来的重要信号,对此,新区也出台多条新规,从税费负担、到用人成本,从用地用房用能到中介物流,政府都要做企业的贴心人,给出了大幅度优惠政策。例如在用电方面,新区将探索有条件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扩大企业直供试点范围。

\

青岛雷沃挖掘机有限公司。

\

海尔智能互联工厂。

\

上汽通用五菱车间一角。 (安殿堂 摄)

\

西海岸新区前湾港。 (杨利华 摄)

高质量发展,新区在行动

海洋制造业:

勇担重责,三大蓝色产业异军突起

在位于西海岸新区的海西湾国家级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基地内,不大的地方却汇聚了众多中字头的企业,中船重工、中石油等,在这里,高高的龙门和来往如织的巨轮象征着青岛在海洋领域的实力。全力推进海洋制造业,实现蓝色产业引领示范发展,是新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次新区明确的高质量发展意见中,未来海洋制造领域将重点突出海工装备与高技术船舶、海水淡化、海洋生物等三大蓝色产业,为探索海洋先进制造业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

未来西海岸新区在海西湾国家级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基地就将坚持造(修)船、海工双轮驱动,以“中”字头企业为核心,发挥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中心、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中船重工702所、中船重工712所、哈工程青岛船舶科技园科技引领作用,聚焦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船舶海工配套、船舶海工军民两用产品及技术、装备制造高端服务业等五大领域,形成长链条、深配套的能力,重点掌握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高效、低排放大功率大型低速发动机及曲轴、船舶智能监控系统、电力推进系统、超高速舰艇等。力争到2020年,海工装备与高技术船舶产业产值超过500亿元,打造全国高端船舶修造产业基地和世界级海工装备基地。

加强海洋基因组学研究,依托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建设国家海洋基因库“三库两平台”,加快基因测序、细胞规模化培养等技术研发应用。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围绕海洋药物及医用材料、海洋生物制品等重点产业,加强定向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到2020年,力争海洋生物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打造国家级海洋生物产业基地。

高端制造业:

存量变革,打造传统优势产业集群

在西海岸新区还有一大传统优势产业——家电等制造业,而如今搭上科技快车,传统制造业也纷纷华丽转身,立足存量变革,加快提升企业装备技术和智能制造水平,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重点提升家电、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向网络家电、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的产业集群。

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车整车项目是去年3月在西海岸新区签约落地的项目,而在经历短短的五个月后,上汽通用五菱旗下五菱品牌首款SUV“五菱宏光S3”在新区下线,这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区速度。“这是青岛制造业历史性的一刻,标志着青岛汽车制造由‘商用车’向‘乘用车’的全面转型,青岛拥有了SUV乘用车型整车制造能力。”西海岸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的确,在发展优势制造业方面,西海岸新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里,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优势企业都重点布局,未来新区将依托家电电子产业集群优势,积极顺应国际网络家电发展趋势,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设计改进新型家电产品。依托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优势企业,推动家电制造向智能、绿色、健康方向发展,实现从传统家电向智能家电,从被动智能到智能生态的跨越式创新。到2020年,家电产业力争实现产值1200亿元,成为青岛家电产业由大变强的核心支撑,建设全球网络家电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

智能装备方面,新区将推动现代传统机械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以天河智造青岛研究院、中科院轻型动力研究所、大东科技、环球集团、雷沃工程机械等重点院所和企业为主体,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先进成型装备及成组工艺生产线、智能纺织成套机械、智能印刷机械、智能轮胎成套装备与控制系统、大型智能工程机械、高效智能农业机械、装配式建筑生产设备等。到2020年,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建成国内知名的专业化智能装备制造业基地。

还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汽车及零部件产值达到500亿元,建设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新兴制造业:

抢占核心,实现新兴产业崛起壮大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存量求变的基础上更要力求增量崛起,培育扶持新兴制造业,实现新兴产业崛起壮大发展。新区将全力培育扶持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项目储备条件,且符合青岛市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制造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材料、仪器仪表、高端医疗器械等四大产业,推动高端新兴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群式发展,培育新区工业发展新动能。

新区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上具有先天优势,更在此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发展。新区将立足其产业发展需求,发挥家电电子、机械装备、汽车制造、船舶海工等系统(整机)应用市场优势,面向智能家电、物联网、信息通信设备、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应用领域,以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智能家电、汽车电子芯片和工业控制芯片以及MEMS传感器作为主导方向,在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规划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产业高端集聚区。力争到2020年,新引进和培育集成电路企业10家以上,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

新材料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对此,新区布局依托益凯橡胶新材料、双星轮胎智能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双星集团石墨烯轮胎中心实验室等项目,大力发展高分子材料、有机化工中间体和特种橡胶等新材料。依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哈工程船舶科技园,推进多功能防护材料、深海浮力材料、耐压耐温耐腐蚀结构材料、海洋钢结构防腐涂料的研发和产业化。依托蓝科途新能源电池隔膜项目、中科华联湿法锂电池隔膜装备制造基地,研发锂电池隔膜材料,建设国内领先、北方规模最大的隔膜工业生产基地。支持山东科技大学铝离子电池及储能系统研发,推进铝离子电池加快实现产业化。积极跟踪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光热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争取率先引进落户和产业化应用。到2020年,力争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 韩丽(署名除外)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