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上创业者线下开店人气十足 引商业格局之变
网购、快递、外卖、网约车……在互联网大潮之下,一批批新行业应运而生,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倒逼一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一边是陆续关门闭店的商场、超市、饭店,一边是借助网购、外卖等线上平台利润大幅增长的新兴商业模式,这背后的原因何在?记者探访发现,通过网购,消费者买到了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生产厂家通过网店以及微商扩大了自己的销售渠道,网店和微商在这一过程中都分得了一杯羹,而位于中间环节的经销商和实体店则因为种种原因逐步丧失了往日的优势。自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策划——《被互联网改变的生活》。
近半个月内,岛城三家商超相继关门引起业内关注。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岛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依然有较大幅度增长,消费增长之下,却有商场超市关门,这背后原因令人深思。微商网店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时也在不断进步完善,虽然网购对线下实体店构成了冲击,但岛城多家商超综合体依然保持客流量和交易额的增长。专家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长,消费需求也在日益提高,如何能够将线上的信息优势与线下的体验优势相结合,也是目前实体店面临的难题。
■案例
手机线上卖服装
一年进账90多万
在机关单位工作6年后,王菁菁辞职做起了微商,这让家人直犯嘀咕。2017年,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靠一部手机卖出90多万元销售额的服装,给家人吃下了定心丸。近期,就在岛城多个大型商超先后停业的大背景下,她却开起了自己的线下门店,相比周边店铺,她的小店人气十足。
王菁菁对衣服有着独特的喜好,但她不是科班出身,大学时她读新闻系,2009年毕业后进入机关单位工作。业余时间曾摆摊卖过衣服,2015年她决定辞职做微商专门卖衣服。那时她刚生了孩子,这一决定让家人有点难以接受。从此,王菁菁经常抱着孩子在微信上回复客户,晚上哄睡孩子还要打包衣服,经常一天用快递发出几十件衣服。
今年初,她打开微信查看账目流水,数字出乎她的意料,“去年总共卖出90多万元的衣服。”王菁菁感叹,她以此为爱好,没想到能做到这样的规模。
实际上,王菁菁一直“很拼”。平时,她会从“大街上找灵感”,无论是走路还是坐车,看到漂亮的衣服都尽量靠近观察一番,方便的话就拍照。接下来她会加以发挥设计服装样式,衣服制作则交给一名20多年经验的设计师进行。衣服做成后,她在微信上发出照片,说明这件衣服什么样的人群适合。这种原创服装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
线上购物只能看图片,王菁菁随意用手机一拍就发出去。在2年多时间里,很多客户要求试穿衣服,不少人直接到王菁菁家里。虽然不断有大型商超停业,这种大背景下,2017年7月,她以每年3万元的价格租下门头房,开起了实体店。
王菁菁的店位于乐客城金街2楼169号,门头挂着“自在”两个大字,看上去不太像衣服店。她还在门口竖着的牌子上注明:更多好货请关注微信。这显示出她的身份更像是一名微商。
由于地脚稍偏僻,客流量不大,相比大多数店铺门庭冷落,王菁菁的店很独特,经常有人站在门口等着开门。那些都是王菁菁微信上的老客户,专门前去试穿衣服。
在小店里,王菁菁接待过从湖北专程赶来的客户,他们还谈到将来一起合作。想要做加盟商的客户还有不少。这给了她很大的动力,“将来我要创立自己的衣服品牌,在青岛开更多的实体门店。还要学习专业知识,教人怎么更好的搭配服装。”王菁菁说,她感谢微商这一身份给她带来的利好,未来要结合实体店铺,将服装做成一个大事业。
4日上午,王菁菁刚开店门不久,隔壁开店的刘女士就来挑衣服。她选了几件都觉得不合适,就请王菁菁帮忙推荐。王菁菁根据她的体型,从货架里挑出几件让她试穿,很快,刘女士就挑中了2件拿走了。
在王菁菁的客户中,很多人很依赖她的“眼光”。一堆衣服中找不到一件中意的,只要王菁菁挑出一两件,几乎就能让顾客满意。“这是靠多年的经验,根据身高、体型、肤色,就能判断穿什么衣服好看。”王菁菁说。
她的衣服还有一点很受欢迎。“现在我主推的衣服是原创定制和外贸原单,再过一段时间,争取不再销售从批发市场拿到的‘市场货’。”王菁菁说,“市场货”几乎每家都有,没有特色,为了多卖只能薄利多销,彼此降价促销,将来只能是关门大吉。
朋友圈里揽生意
月销售额近五万
90后的姜磊在工作之余,通过自己的一些人脉联系上了一些运动产品的生产厂家,有了自己的渠道之后,小姜产生了做微商的想法:“我的工作比较自由,闲暇时间也挺多,于是就想着在业余时间做微商。”
在小姜的朋友圈当中,记者看到他卖的知名品牌运动鞋大都在500~700元之间,相比于实体店当中的同款品牌,一般都要便宜一两百元。“各种型号各种品牌的运动鞋厂家都可以加工,发货也是有了订单之后由厂家直接发给客户,中间的很多流通环节例如房租、进场费以及人工费用等就都省去了,这样就省了大量的成本,卖得便宜一些也还有利润。如果有人离我近的话,我就亲自给他们送过去,一个月下来,一般订单能有一两百单,每个月的数量都是浮动的,不确定,但总体差不多就是这个数。”
记者看到,小姜除了在自己的朋友圈当中发布产品信息之外,身为足球爱好者的他还建立了名为“足球饕餮”的微信公众号,专门提供各种运动装备,每到周末,他也跟随业余足球队一起踢球运动,很多跟他一起踢过球的球友们经过交流之后,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他这里购买各种运动鞋运动衣裤等等,最终反馈也大都不错。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当中,小姜微信账单上面的销售额达到了四万八千元左右,扣掉各种成本,他的利润也比较可观:“朋友圈里面大都是朋友熟人,而且我自己建了一个群,相互之间的信任都能建立起来,我做了一年多了,产品出现问题的情况很少,即使遇到一些问题,也要了解相关品牌的售后服务标准,尽量与各个品牌的标准保持一样,只要不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一般都是该退的退,该换的换。”小姜月底也会在朋友圈中“炫耀”一下自己的“战果”。
在一些运动品牌的实体店当中,虽然也有不少顾客,但工作人员和顾客们都表示,去试穿的占了绝大多数,最后真正买的人很少。
此外,岛城还有不少通过网络压缩渠道,实现创收的例子。崂山区西麦窑村村民刘永香,两年多前接受培训后,赶时髦当起了“农民微商”,每月给她带来两三千元的收入,加上退休金,她自己的收入每月能达到5000元左右。像刘永香这样的农村女性,崂山区已有200多人,她们给当地企业做起了“经销商”,用手机接订单,企业将油盐酱醋等生活日用品送到这些微商家中,她们再送到村民家中,价格比超市还便宜。
■调查
网购纠纷逐步增加
相关法规亟待完善
记者与多位市民交流发现,无论是装修家电,还是各种日用品,网购都成为了消费者的主要购物渠道,现在逛街的主要目的变成了体验和比价。而在2017年底刷屏的“晒支付宝账单”当中,网购金额达到数万元的市民大有人在。
根据国家统计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商品、服务类电商交易额21.83万亿元,同比增长24.0%;交易额持续增长,增速进一步提高。对个人交易额的快速增长说明网络购物在我国已经得到普及;对单位交易额的快速增长意味着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经营的水平也在不断上升。
据公开资料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33亿,较2016年增长14.3%,占网民总体的69.1%。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PC端用户逐渐向移动端倾斜,预计中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蓬勃发展的网购同时也有问题出现。面对日益增长的互联网交易,记者发现,网络购物纠纷数量也逐步增加,因为属地问题、提供证据较难等等原因造成维权成本高,目前相关法规也在逐步完善当中。
2017年6月,杭州设立互联网法院,集中解决辖区范国内网络购物合同纠纷等沙网案件,降低网络交易诉讼成本,到2017年底共立案4859件,结案3064件。而《电子商务法》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法,与行业和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立法进程更加审慎。目前,《电子商务法(草案)》已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正在对草案进一步修改完善。
新兴综合体人气火爆
购物体验是生存关键
虽然实体店受到互联网冲击,有一部分店铺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关门。但根据青岛市商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社会消费方面,今年1~3月份,岛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30亿元、增长9.5%;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270亿元、增长15%,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60亿元、增长12%,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13。7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还是处于增长状态。
公开资料显示,以万象城、凯德MALL为代表的12家城市商业综合体2017年总客流量1。3亿人次,实现销售额61。6亿元,同比增长35。4%。与传统商业看重商圈为商场带来的客流不同,新兴的商业综合体更注重通过举办丰富多彩活动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城市商业综合体所举办的营销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降价,而是融合了文化、科技等多种元素的娱乐活动,让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获得更多美好的体验。
针对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各大商业综合体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全新业态吸引消费者。据一位曾在万象城工作过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不同节日到来的时候,都会推出各种不同主题的活动以及减返打折等促销,邀请一些明星演出等,各种各样的卡通人物和游戏也可以更好地吸引孩子和年轻情侣的目光,让顾客们每次逛商场能够保持新鲜感,增强购物体验,想尽一切办法留住顾客。
而像一些发展定位不清晰、固守原有销售思路、产品又没有特色或者转型方向不对的商场,可能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关门倒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同时也引发了商业格局的改变。
■观点
实体店应做好生产者
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实体店还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现在实体店确实遇到了一些阶段性难题,比如在某个区域内的线下店是否已经饱和的情况。在市场饱和、价格又普遍透明的情况下必然又有一部分线上客流被线下客流所抢走。之前的时候因为生产环节处于垄断地位,往往是生产什么人们就消费什么,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成了人们想要的产品能不能生产出来的问题。”罗清启说,以衣服为例子,如果所有的实体店都关门了,那么以后消费者去哪里试衣服呢?除非实体店零售的职能被一个更加低成本的电子工具取代,把人的身高体重面料等等数据都输入到后台进行定制,一个虚拟的人直接在电脑里面试衣服,那么实体店才会真正面临危机。
罗清启说,现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到了这个阶段,供需关系也随之出现了变化。现在的局面只是卖东西的空间变了,人们的需求变了,而不是卖的东西变了。以后发展的模式就会变成人们想要什么,生产者才会生产什么,生产一直是处于核心地位的,现在人们呼之欲出的东西应该是“新工业”“新生产”,能不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来,今后有前景的还是在工业的生产领域。“作为实体店来说,不仅既要利用线上销售平台做好销售,提供公开透明的产品信息,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线下实体店的体验服务,做好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将消费者的新需求转达给生产者,让生产者的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平台更受消费者信赖,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罗清启说。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可可]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