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马云双:内外兼修让中车四方持续领跑

2018-05-07 10:04:59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马云双:内外兼修让中车四方持续领跑(图)

\

中车四方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

\

中车四方研制的高端装备已登陆全球市场。

\

生产线上正在忙碌的中车四方人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往返京沪之间的“复兴号”列车倍受热捧,参与研制“复兴号”的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再度被人们提起。近年来,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运营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这家起源于青岛老四方的百年机车厂,铸就了我国高铁装备领域的一个又一个第一,将高速动车组打造成一张张亮丽的国家名片。究竟是什么因素支撑着这家企业持续发展?该公司总经理马云双认为,“技术+市场”的交互驱动,是中车四方能唱响“中国制造”的主要原因。今年,将研制一节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样机,2020年研制出样车,继续领跑轨道交通装备领域。

创新让高铁跑出新速度

2017年9月21日,中车四方研制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为全球高铁树立了新的标杆。

这样的第一,在中车四方还有很多。近几年,一件件引领行业标准的“大国重器”在这里横空出世。我国首列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以及首列“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都诞生于此。这里驶出的CRH380A,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运营试验第一速。

截至目前,已经从这里驶出了1200多列高速动车组,是国内在线运营高速动车组数量最多的企业。

从时间维度来看,中车四方也是亮点频出:2011年,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创造了时速605公里的实验室滚动试验最高速。2012年,首列城际动车组填补国内空白;2014年,耐高寒抗风沙动车组问世,能够适应零下40℃高寒和风沙恶劣环境;2015年,成功研制引领未来牵引方向的我国首列永磁高速动车组;2018年1月,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方案在青岛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由中车四方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课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高速动车组驰骋四方之时,中车四方也赢得了“标准”话语权。在高速动车组领域,目前已获得了近一千项专利,主持或参与编制百余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十余年的持续创新,让中车四方成功实现由“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蝶变。

四个阶段打造创新体系

“创新是打开高铁大门的金钥匙。”回顾近十余年间走过的足迹,总经理马云双感慨良多。他认为中车四方的创新体系建设目标明确,一步一个脚印,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

早在2004年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之初,中车四方就明确了“以我为主”的创新策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把握创新的主动权。“以我为主,先人一步。”马云双介绍,企业每花1元资金引进技术,就要配套7元资金进行自主创新。通过先期引进学习,中车四方完成了由老的粗放的工业体系向西方现代工业体系的过渡,实现了与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的接轨。

2006年,当第一列国产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动车组问世时,中车四方股份不仅完成所有原始图纸、资料和技术标准的消化吸收,还针对中国铁路运营环境完成110项优化设计,解决了引进技术“水土不服”的难题。接着,又陆续把列车速度等级从200公里提升到300公里~350公里。这一阶段,中车四方基本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第三个阶段,历经两年的创新攻关,中车四方成功突破了动车组系统集成、头型、铝合金车体、高速转向架、减震降噪等九大关键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H380A动车组震撼问世,被誉为中国高端装备自主创新的典范产品。这期间,中车四方着眼于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形成了完整的制造质量体系和供应链。

厚积薄发。不断的创新和积累,让中车四方迎来了新的创新使命。从2012年开始,历经五年的攻关,“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惊艳问世。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标准化。2017年9月,“复兴号”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为全球高铁树立了新的标杆。通过“复兴号”的研制,中车四方的创新体系也进一步完善,自主化率全面提高。

练好内功满足各种需求

梳理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企业不难发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不仅要有强大的创新生产能力,还要有不断拓展市场的意识。前者是一个企业的内力,后者则是外家功夫,真正的武林高手都是内外兼修的。在马云双看来,中车四方近年来的一路高歌猛进,正是“技术+市场”交互驱动的结果。

今年47岁的马云双,早在1993年就进入了四方机车车辆厂(中车四方的前身),最初从实习生做起一步步成长期间,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从事产品技术研发工作,深知“只有拥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对市场需求的挖掘才能更丰富、更精准”。

马云双认为,总体上来说,轨道交通装备属于定制化产品,只有通过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相对完备的制造质量体系和供应链支撑,才能不断升级产品、保证产品持续领先。在面对不同的市场时,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需求挖掘,并以最快的速度整合自身最先进的技术,将需求转化为产品。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近年来,中车四方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方面总是能先人一步,占得先机。他们将高速动车组技术创新延伸,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列城际动车组,填补了我国城际铁路客运装备领域的空白。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打造覆盖A、B、L各种车型的地铁车辆产品技术平台;世界首列氢能源有轨电车,以及跨座式单轨列车、悬挂式单轨列车也在中车四方问世。

目前,中车四方已经成功打造了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高档客车、内燃动车组、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单轨车辆7大产品技术平台,实现了运营时速50公里至350公里轨道交通车辆速度等级全覆盖,是国内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最全的企业。

“我们已经拥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底气,向全世界的用户提供所需求的任何产品。”马云双说。

高速磁浮列车今年出样机

“经过十年发展,高铁运营里程从百公里发展到2.5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络日益完善,国人的出行观念将发生根本转变,更多的轨道交通产品需求将被激发出来的。”马云双认为,伴随高铁的快速建设,从现在的“四纵四横”到未来的“八纵八横”,国人对出行时效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除了市场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市场环境。就像种子的生长依赖于环境,对市场环境的适应也是决定产品创新的关键。以中国为例,高铁已经成为国家的一张重要‘名片’,这张‘名片’要不断地擦亮,要与世界同步,就需要有具有一定技术前瞻性的产品来支撑。”马云双说。

正是基于对未来市场需求和国内环境的判断,2018年,中车四方又开启新的征程,发力新一轮创新。今年,中车四方将研发时速350公里长编组中国标准动车组和时速2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助力“复兴号”形成系列化、谱系化,满足中国高铁多样化的运营需求;与此同时,研发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培育满足全球竞争的新优势。

按照计划,今年,中车四方将研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一节样机,2020年研制出样车,并完成5公里试验线验证,进行集成示范,为实现高速磁浮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奠定基础。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于丰富我国轨道交通体系结构,形成由航空运输网、高速轮轨网和高速磁浮网组成的高速运输网,实现我国轨道交通技术持续领跑,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抢占技术制高点,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未来的轨道交通工具,还将是以智能化为基础的全新一代产品,它可能是‘智慧地铁’‘智慧高铁’,或者是更加融合的产品。每个产品都是一个服务终端,在终端基础上,应用和服务也会不断更新。”马云双说。

\

只有拥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对于需求的挖掘才能更丰富、更精准。

◎我们要做一个能够提供“产品+服务”的企业,当我们提供的“菜谱”越丰富,用户的选择性越多,企业适应市场就会越从容。

◎你是在推销一个产品、还是深刻领会用户需求,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每件新产品,都可以看做是企业预测到的一个潜在需求。创新,就是围绕一个新的需求,如何整合最先进的技术去满足的过程。

◎智能化是新的未来,新一代的轨道交通工具每个产品都是一个服务终端,在终端基础上,应用和服务也会不断更新。

——马云双

■记者手记 善建者行,成其久远

中车四方的建厂历史可以追溯到1900年,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不仅屹立不倒,近些年来更是高歌猛进,2016年甚至还取得425亿元的销售收入,自然有其内在的发展动力和企业精神。

从基层员工一步步成长为中车四方的总经理,马云双在中车四方工作了25年,见证并参与了中车四方发展历程中的很多重要节点。要揭开中车四方的创新“密码”,采访他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马云双是个相当低调的人,从网络上查不到有关他的太多资料,他本人也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的采访,给人的感觉是不善言辞。但是面对此次“弘扬企业家精神,聚力高质量发展”众多媒体的采访,他用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脱稿将中车四方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逻辑严谨、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对中车四方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马云双在企业做了很多年的产品研发,重视技术创新,但又深知单纯的技术创新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发展,提出“技术+市场”双驱动,甚至不惜在海外也建立多个研发中心,去整合发达国家的技术,从而更好地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他认为“菜谱”越丰富,应对市场的时候就会越从容,因此建立了“全速度等级”“全产品谱系”“全寿命周期”的产品及服务供应体系。

正像马云双所说的那样,优秀的企业家身上应该具备这样的精神: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胸怀和不断创新的韧性。

链 接

在全球市场上 叫响中国制造

通过“技术+市场”的交互驱动,中车四方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有极大份额,研制的高端装备产品还陆续登陆美国、新加坡、阿根廷、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全球市场。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从单一的卖产品,到“产品+技术+服务”全方位“走出去”。

2017年4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企业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总承包(EPC)合同在印尼雅加达签署。作为承包商联合体成员,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将为雅万高铁提供11列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雅万高铁项目全部采用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借鉴中国高铁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是中国高铁真正全方位“走出去”的第一单。

在美国,2016年3月,中车四方在国际竞标中胜出,中标芝加哥846辆、金额总计13亿美元的地铁车辆项目。这不仅是芝加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轨道车辆采购,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最大地铁车辆项目,“中国造”地铁将登陆美国芝加哥。

2017年9月,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与巴西圣保罗城际铁路公司(CPTM)在圣保罗签署了8列(64辆)城轨车辆供货合同,用于装备圣保罗13号线。这是中国企业在巴西圣保罗赢得的城轨车辆第一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2015年7月,中车四方获得93列共计744辆地铁车辆供货合同。这是港铁公司历年来最大规模的车辆采购订单。

在新加坡,中车四方累计获得916辆地铁车辆订单。

在阿根廷,2013年,中车四方赢得总计709辆金额近10亿美元的城际动车组供货合同,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城际动车组出口订单。目前,这些“中国造”城际动车组已全部在当地投入运营,每天服务上百万阿根廷人,被誉为流动的“中国名片”。

在斯里兰卡,中车四方累计获得390辆内燃动车组订单,占到斯里兰卡铁路运营车辆总数的50%以上,成为斯里兰卡最大的铁路客运装备供应商。

在高端装备走出去的同时,中车四方还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打造全球框架下的创新体系。近年来,相继成立“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中泰高铁联合研究中心”“中英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面向全球整合创新资源,开展持续的科技创新。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