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打造“农创平度”品牌 “农创体”趟出脱贫新路

2018-05-18 10:01:49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平度“农创体”趟出脱贫新路

头茬蓝莓上市。

王桂欣在查看盆景葡萄长势。

立夏刚过,平度市旧店镇隆中园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内,300亩各色牡丹花竞相盛开,争奇斗艳,引得市民争相前来观赏。园区里,农民创客杨洪军忙活着给花儿们浇水,而目前以职业农民的身份和园区“业主”的身份参与园区经营管理的返乡农民工有120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3.9万元。

近年来,平度市立足农村区域广、农民数量多的实际,认真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借助全省唯一的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探索农民创新创业农创+科技、农创+名品、农创+旅游、农创+电商、农创+脱贫、农创+金融六大模式,打造“农创平度”品牌,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农民致富奔小康新路径。

2017年,平度市农民创新创业人数达到了13354人,同比增长42%,新增城乡就业2.2万人,“农创平度”荣获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优秀项目奖,统筹布局建设28个总投资59亿余元的优质高效农创项目,组织了“农创平度”大讲堂等活动,培育了侯元江、昌云军、刘德波、王桂欣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草根达人、致富先锋。国家发改委领导对平度市创建农民创新创业载体的思路、做法给与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经验在全国推广。

“农创+脱贫”“农创+科技”

质量兴农

改变以往送物送钱的“输血式”扶贫方式,如今平度通过科技引领建设扶贫农创体,大力开展产业“造血式”扶贫。

崔家集镇制订 “一点一园六辐射”总体规划,统筹6个经济薄弱村扶贫资金,建设占地260亩的蔬菜扶贫农创体,并同步建设农民学堂、新品种示范推广中心、交易市场,邀请专家和当地种植大户,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已建成使用36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年产樱桃西红柿36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300余万元。 6个经济薄弱村每村获得租赁收入5万元,当年全部脱贫摘帽,同时吸纳23名贫困群众和16名边缘贫困群众入园打工,实现家门口脱贫致富。

蓼兰镇统筹资金350万元(其中整合3个贫弱村扶持资金220万元),在杨家顶子蔬菜扶贫农创体建设占地4500平方米的“智能育苗温室大棚”,利用全程机械化的先进技术,实现大葱种植温度湿度、种苗播种移栽和水肥管理一体化。年产种苗2400万株,节本增效110余万元,同时将周边12个村庄的50户贫困户、138名贫困群众纳入帮扶范围,实现共同脱贫。

地势低洼的明村镇巡栈村,大多盐碱地土壤,番茄品种、品质参差不齐,平均价格仅每公斤4元。明村镇“原野牧梦”创业团队进驻后,建立漾花湖果蔬种苗繁育场,先后从国内外引入42个番茄品种试种,团队自研了水肥一体化系统,免费帮16户贫困村民安装使用;他们对这些农户施行统一品种、统一育苗,对种植户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统一种植技术。巡栈村的冬暖大棚由最初的6个发展到现在的109个,每个大棚的利润跃升为9万元,年产番茄100余万斤,为农户增收800余万元。从此,巡栈成为明村镇最大的番茄专业种植村,巡栈番茄被誉为青岛市最好吃的番茄。农户由衷地称道“一分地,一万元! ”这也成了当地农户的口头禅。

平度市已利用扶持资金建设扶贫农创体27个、种养加产业链项目53个,惠及1000余户贫困户,“小康梦”正在家门口逐步实现。

“农创+名品”“农创+旅游”

促农增收

小小的樱桃,在田间地头不过值几毛钱,加工成樱桃酱、樱桃汁后价格就能倍增;如果是周末假期到田间旅游采摘,甚至将番茄作为盆景观赏,那它的价格就是几十倍上百倍了;如果再进一步,把这小小的樱桃注入绿色、有机、品牌农业等优质、特色的“基因”,其价格将难以估量……

云山镇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土壤结构及气候情况,把大樱桃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突破口,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强化服务、示范村和典型户带动等措施,使全镇的大樱桃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该镇先后成立了大樱桃协会及果品协会,聘请专家举办技术培训、优化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重点打造的大樱桃采摘、农业观光游等一系列旅游项目,下大力气引进大型果品加工企业,开发大樱桃深加工产品,提升其增加值,延长其产业链。下一步,计划使全镇大樱桃面积达到30000亩,仅凭大樱桃一项增加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

平度市农业资源丰富,拥有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云山大樱桃、平度大花生等1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建设以名品带动产业、产业助推创业,互促共进的扶贫农创体,不断向新品种种养、新技术开发和新模式拓展。

大泽山镇走“旅游+”的发展道路,做好山水体验、葡萄养生、民俗感受等产业融合文章,大力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大泽山地区有1.2万农户种植葡萄,种植面积3.6万亩,年收入3.7亿元,人均收入3万多元,还为74户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农创+电商”“农创+金融”

激活动能

要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关键要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平度市将创新作为引领农民创业的第一动力,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注重发挥农村小能人、土专家的示范作用,涌现出发明智能喷灌机的蓼兰农民陈世磊,研制出大葱收获机的南村农民綦博兴等一大批农民“创客”。

64岁的王桂欣是平度市农民创新创业协会会长。他带领志愿团队义务助农增收,通过举办“庄户学院”“合作社大讲堂”等,建立了“合作社+党员+致富能手”的组织体系,先后帮助3万余群众致富;为了让更多农民加入进来,他开设“庄户学院”,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他把土专家和种植高手请进来,种什么就培训什么。从产前、产中、产后,到销售、市场分析都有专人讲,老百姓种地的习惯也改变了很多。

王桂欣引进的圆葱优良品种直接改变了平度市仁兆镇及周边地区的圆葱销售模式和销售范围,他自学互联网电商平台,“买全国”“卖世界”,促进仁兆蔬菜走向国际市场,王桂欣也被称为“圆葱王”。 2016年,王桂欣牵头成立了沙北头农民创业园,先后有11家创业实体入驻,吸收返乡农民、下岗工人110人,引进了高科技的盆景葡萄栽培技术,开始了盆景葡萄生产,一年一季大田种植改为一年两季葡萄生产,一亩地过去收入1万元,现在能收入30万元。

为激活农村种类资源要素潜能,创新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方式,确保效益最大化,平度市扶贫办以集体增实力、农户增收益和产业增效益为落脚点,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贫弱村庄扶贫资产及其收益管理的通知》,在全省率先设立贫困帮扶基金,以不低于5.5%的比例分红给贫困户,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取得初步成效,真正实现了贫困户与扶贫项目挂钩。

目前,平度市49个已产生收益的扶贫农创体(不含光伏),共创收278.88万元,建立扶贫帮扶基金57.44万元,已使用扶贫帮扶基金21万余元,惠及贫困人口823户2270人。

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张德杰 孙科强 摄影报道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