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十年突破两个“万亿关” “财富青岛”招牌越来越亮

原标题:“财富青岛”十年突破两个“万亿关”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

2012年12月31日晚,一年一度的金融业年终决算正如火如荼进行,本外币贷款余额超过8600亿元,全年新增贷款超过1100亿元……新鲜出炉的2012年信贷数据让几位经验丰富的“老银行人”倍感振奋,并乐观预测,两至三年内青岛本外币贷款余额将过万亿大关,十年后超过2万亿大关。

彼时,这几位“老银行人”没有想到,接下来的十年间,青岛金融业发展会如此强劲,原本乐观的预测变为“保守”。

2012年后不到两年间,2014年4月末,青岛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就突破万亿元,达到10060亿元;2012年之后的第八年,到2020年5月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青岛成为山东省唯一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的城市。2022年上半年,青岛本外币贷款余额又先后突破2.5万亿元、2.6万亿元……

近十年间,正是中国金融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10年,金融改革进程不断加快,青岛始终与中国金融业改革同频共振,尤其自2014年获批全国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青岛激活沉寂已久的金融基因,不断释放潜力和活力,以财富管理为特色,重塑城市金融业发展新动能,书写了“财富之城”崛起的“十年传奇”。

十年间,青岛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3年末的5.9%上升到2021年末的6.6%。截至2021年底,青岛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86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38家。

本外币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超12%

各种金融数据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存贷款规模所反映的,是一座城市对于资金的吸附能力。只有源源不断地对实体经济“供血”,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才会得到强力支撑。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的测算显示,从2012年末到今年上半年,青岛本外币贷款余额增了2倍多,年均增速超12%。

亮眼数字的背后,是十年间金融活水的不断澎湃聚集,产业活力被空前激发,新动能、新产业被源源不断地“输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今年上半年,青岛贷款规模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4月末,青岛本外币贷款余额在全省率先突破2.5万亿元,6月末,再次突破2.6万亿元,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26018亿元,较年初增加1929亿元;本外币存贷比达105.4%,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连续29个月实现正增长,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5个百分点。

海量资金的“浇灌”下,“青岛制造”源源不断地从工厂流向市场,一大批培植着城市未来的项目正在加速落地、见效,青岛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未来可期。

上市青企数量十年间增长2倍多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十年间,中国资本市场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角色定位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新三板设立运行、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北交所设立,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断提升。

十年间,认知资本、借力资本、善用资本成为青岛的发展新思维,不断发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社会融资结构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转变,社会财富通过股市、债市、基金、理财等直接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明显拓宽。

境内外上市青企数量十年间增加2倍多,由2012年底的24家增加至目前的75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由21家跃升至60家,数量位居省内第一、北方城市第三;境内拟上市公司达34家,“辅导一批、申报一批、过会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格局持续巩固。

更为重要的是,十年间,青岛上市公司结构质量全面提升,60家境内上市公司目前覆盖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四个板块,涉及A、B、H、D四个股票类别;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由1176亿元增至6600亿元,增长4.6倍;年度营业收入总额由1663亿元增至5208亿元,增长2.1倍;营业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4%增至37%,上升13个百分点;年度净利润总额由94.2亿元增至382.1亿元,增长3.1倍,上市青企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充分彰显。

榜单背后的“开放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特别是2018年以来,各项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陆续出台,落地速度明显提升。

十年间,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改变,坚持开放,尤其是更高水平的开放,也同样是青岛金融业做大做强的最佳选择。

由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榜单,被誉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晴雨表”。2012年,该榜单上出现了77个金融中心城市,但并没有青岛的“身影”。但未过几年,青岛在“金融中心指数”中排名便呈现“阶梯式”向上增长态势,日渐受到全球经济金融界的关注。

2016年3月,青岛首次被纳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榜单,至目前,青岛已11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50名,2022年3月24日,在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1)”榜单上,青岛位居全球第38位。

不仅仅是榜单位次的提升,十年间,青岛金融业还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开放故事”。

2019年12月,青岛意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获批基金销售业务牌照,成为2017年我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首家获批的外资商业银行全资控股的基金销售机构。作为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中国发展项目”的核心,意才成立伊始,就得到了联合圣保罗银行3.71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2021年7月,联合圣保罗银行对意才进行了第二次增资,金额为1.2亿元人民币。近日,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对意才进行了1亿元的第三次增资。

联合圣保罗银行对意才的频频“加码”再次印证青岛对外资金融机构独特的吸引力。

截至目前,青岛共有36家外资金融机构,占山东省外资金融机构总数的九成,在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第2位。

回望过去十年,青岛金融业书写了“财富传奇”“资本传奇”“开放传奇”,下一个十年,必将又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十年,更多的“传奇故事”将精彩上演。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赵晓珊]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9/05 15:29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赵晓珊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