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快绿色转型,青岛设定时间表施工图
《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提出,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 光
围绕五大领域推进青岛绿色转型
空间格局
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产业结构
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能源结构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筑,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交通运输
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青岛将完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实施交通运输工具清洁化替代
青岛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布《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加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提出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实施方案》设定了青岛绿色转型的路线图、时间表、施工图,围绕5大领域、3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同时,针对不同领域,《实施方案》按照2025年年底、2030年年底提出阶段性绿色转型的主要指标。
其中,从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乡发展、交通运输五大领域出发,《实施方案》提出多项转型举措。
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青岛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深化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5个区(市)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综合性区域试点,争取形成原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
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青岛将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持续推动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到2025年年底,建立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30个左右;每年滚动推进500个以上技改项目建设;到2030年年底,新培育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100家左右,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年均增速不低于10%。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青岛将提升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新一代超临界煤电机组、重型燃气机组等大型支撑电源建设;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新能源基地;到2030年年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规模达到100万千瓦以上。
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低碳转型,青岛将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筑,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以青岛西海岸新区、崂山区为试点,规模化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到2025年年底和2030年年底,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分别不低于1.5亿平方米和1.9亿平方米;2025年起,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以上;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应用,积极发展清洁低碳供暖,到2030年年底,清洁取暖率达到80%以上。
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青岛将完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实施交通运输工具清洁化替代。推进青岛港主要港口、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青岛港水平运输车辆清洁能源替代;完善充(换)电站、加氢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应用,鼓励净零排放船用燃料研发生产应用;加快青岛地铁既有线路绿色低碳改造,推广飞轮储能等节能降碳技术应用,适时开展碳纤维地铁列车示范推广;积极引进电动、氢动力、混合动力等新能源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及示范运营项目。
聚焦打通绿色循环经济的生产、消费、创新三大环节,《实施方案》也推出系列举措。
推动资源全面节约战略,青岛将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强化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石化、化工、钢铁等碳排放重点行业,青岛将试行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推动专业服务机构开展节能诊断惠企服务,到2025年年底和2030年年底,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分别达到35%和40%。作为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青岛将加快废旧家电拆解、报废汽车拆解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利用,打造一批“无废园区”等“无废细胞”,到2025年年底和2030年年底,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5000万吨左右。
推进消费模式绿色低碳转型,青岛将加快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激发绿色消费市场潜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节能灶具、绿色建材下乡活动,鼓励家电和平台企业开展进社区免费检测、上门拆旧换新等服务。
发挥绿色创新支撑作用,青岛将组织实施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计划,支持开展绿色低碳转型相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在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方面,青岛将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低碳零碳工艺流程再造、新型电力系统、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统筹强化低碳零碳负碳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氨燃料船、甲醇燃料船等船舶可替代绿碳燃料技术和绿色智能船舶攻关。在开展创新示范推广方面,青岛将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固态电池项目招引和落地,引导绿电—绿氢—绿碳产业链各环节集聚发展。推进董家口新材料及绿色化工科创园中试基地项目建设。
着眼城市长远发展,《实施方案》还提出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充分调动全社会、各领域积极性,形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合力。财税政策方面,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税收优惠,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推广“反向开票”方式。金融工具方面,青岛将积极把握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延期至2027年年底的有利机遇,发挥好碳减排工具地方法人财政贴息政策作用,推动银行切实加大碳减排贷款投放;积极发展绿色消费信贷、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放大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效应,探索建立企业金融碳账户。投资机制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对重点项目积极予以支持,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项目。价格政策方面,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完善水价政策,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市场化机制方面,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完善用能权交易制度,依法探索建设用水权交易市场,推动落实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制度,认真落实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机制。标准体系方面,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支持青岛港港口集装箱碳足迹核算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参与国家行业组织研制的啤酒、家用电器、橡胶轮胎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据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青岛在落实国家、省有关部署的同时,因地制宜提出了12条创新落实举措,包括建设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综合性区域试点、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海上新能源基地、推进国家首批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建设、适时开展碳纤维地铁列车示范应用、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招引落地、完善海铁联运网络、开展能耗产出效益评价、加快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放大气候投融资试点效应、推动地方性法规制定等。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