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远度智能:“空中之眼”开启新视界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从“定赛道”到“上规模、守安全”,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其中无人机贡献超60%增量。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超级引擎,正助力这片万亿级产业“蓝海”加速“起飞”。
10年前,消费级无人机迎来爆发式增长,主要用于文旅场景,满足个人和家庭的娱乐需求。
而今天,工业级无人机正崭露头角,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和载荷,完成物流运输、应急消防、农林植保、巡查测绘和城市管理等多领域任务,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工作业风险。
在青岛,就有一股来自“云端”的新兴力量正蓬勃生长——青岛远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远度智能”)核心技术团队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是国内少数掌握无人机全产业链关键技术且具备芯片级“智能无人机”研发实力的团队,在低空无人装备管控平台、装备自动巡航运行、复杂环境自主飞行等技术领域具备深厚积淀,已开拓飞行器平台研发与制造、软件科技服务、证照培训业务,深耕智慧城市、能源等行业,正致力于成为国内工业级无人机领航者。
全面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链
“在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传统的方式是:人开着车,带着无人机赶往一线,但是飞行的成果数据需要通过数据卡无线直播回传,没有网络的话只能拷贝回来。这种方式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很不方便。”8月5日下午,远度智能副总经理邵晓在受访时说,“我们的应急指挥车配有三种机型。一种是系留无人机,可以带着电缆和数据线飞到天上,由地面发电机供电,以飞机为中心点,基本上可以做到72小时滞空。系留无人机可飞到七八十米高,对周围两三公里范围内的情况先行掌握。第二种机型是多旋翼无人机,可对周边六七公里范围内的情况进行采集。还有复合翼、长航时的无人机,可以将范围拓展至十多公里。”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辆被称为“应急救援前沿指挥哨所”的应急指挥车,可通过卫星终端设备与后方、大后方进行通信直联,在前方形成一个小的作战指挥部。车里面是可容纳五六个人的小会议室,指挥员可以在这里根据现场情况布置救援任务,外面的作战员可以通过车外同步的屏幕安排人员分工。“作为指挥车,它的灵魂是那套‘神经系统’,就是辅助决策判断的‘大脑’,采集终端会把影、音、数、图这四项内容全部采集到集成决策指挥系统里,以供决策指挥小组综合研判。”远度智能董事长谭炜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应急指挥车搭载的天瞳系统,是国内首个专业级无人装备运管平台,并荣获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智佳奖。
远度智能于2021年落地青岛城阳,目前核心产品包括工业级无人机产品及相应的无人装备管控平台。以此为依托,该公司已全面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链。在设备制造领域,发布了《民用无人机身份识别 总体要求》国家标准,起草了工信部无人机行业标准,参与了民航及空管无人机监管平台建设等工作,引领工业无人机发展方向;在低空信息化领域,天瞳系统全面的无人装备管控能力领先业界,建设的青岛市“智慧低空”一体化共享平台项目,统一管控全市域内无人装备,构建青岛市全域低空综合服务格局;在服务领域,与公安、石油能源、消防救援、应急、大数据、边海防和环保等多部门建立深度合作,先后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认可。
构建智慧城市的“空中之眼”
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前沿科技手段的应用,为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城市应急救援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抓手。
在业界,无人机被称为城市治理的“天空之眼”,可以利用自身先天基因优势,在高空开展城市河流、核心路网、环保绿化等城市管理业务的高效执法,减轻基层执法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工作效率。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可以及时取证、跟踪,提升城市治理效果。尤其是当山火等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发生时,无人机可以第一时间将现场的信息和画面传递给各级政府,辅助决策。在山火初期、救援中期决策和扑救末期,无人机通过可见光、红外、云数据链直播等硬核技术,在800米至1500米高度,第一时间、不间断地为整个救援工作全程的指挥决策提供第一手现场影像资料,为决策研判全程提供依据,方便地面指挥中心制定更加严谨、可行的扑救计划,避免火势蔓延、灾情扩大等后果。
工业级无人机的诸多应用场景中,在消防等高危领域运用的无人机“技防+人防”联合工作模式,为高危行业披上“科技铠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人机就是要解决人所不能及,或能及但不安全的痛点。”远度智能相关负责人说,“看得清、抓得准、取证快、无接触是我们的优势。”
“例如,大山里的电力管廊巡检,两个电力基座之间可能只相距百米,但由于地形环境复杂,人力巡检可能得耗时一天,而借助无人机,数秒钟即可完成,效率相差何止百倍。”远度智能相关负责人介绍。
无人机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本质上是技术迭代的必然结果。下一步,远度智能将不断引领技术变革和行业应用方向,提高时效性,让科技走进生活,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例如,为追求无人机的更大载重、更长续航,我们正在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合作,待成熟后,他们研究的氢燃料电池将作为我们无人机的主动力电源,这对于续航时间是一种优化。”邵晓说。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