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高能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加速集聚。一项有望重塑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崂山区迎来里程碑式突破——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武建飞研究员团队领衔研发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成功实现中试产线落地试运行,标志着我国在这一全球竞逐的前沿技术领域不仅成功填补国内空白,更迈出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一步。
科技创新平台集聚 构筑融合发展生态
今年以来,崂山区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8家,推动全区平台总量达到339家,其中包含国家级平台5家、省级平台56家,平台能级位居全市前列。通过系统布局、精准发力的思路,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平台体系,并针对不同平台的功能定位实施分类指导,有效激活各类平台的创新效能。
成功构筑了"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生态,形成了技术突破、企业聚集、产业集群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突破20余项智能家电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服务企业超200家;浪潮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创财政资金"先拨后股"机制,带动百亿级产业集聚;华理青岛创新研究院建成青岛市合成生物制造概念验证平台。
精准支持成果转化 培育新质生产力
崂山区通过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助力镭测创芯、致真精密等企业争取中央科技财政资金支持,经海仪器、北航研究院等获得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在支持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方面,其依托单位中科院青能所围绕氢能、太阳能等五大方向,建成6个技术创新中心和7个专业技术平台,汇聚众多高端人才。
崂山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科产融合成效显著,市级创新联合体与省级概念验证平台数量分别占全市、全省总量的60%,形成了智能家电、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能源等领域的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强化平台支撑 展望未来发展
崂山区还将继续强化科技平台支撑,加快建设新能源省实验室等平台,推进五级实验室建设。下一步,崂山区将继续依托科技创新平台,不断释放创新动能,为青岛乃至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筑牢技术根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崂山区正以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为核心引擎,全力构建“政府引导、平台支撑、企业主体”的良性创新生态。政府引导精准有力,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政策供给,营造了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优良创新环境;平台支撑动能澎湃,各类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集聚成势,成为技术突破的“策源地”和成果转化的“加速器”;企业主体活力迸发,在市场需求牵引下,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的主力军。
这三者相互赋能、同频共振,正持续聚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崂山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一个更具创新活力、产业韧性和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的蓝图正在黄海之滨徐徐展开。文/记者 戴洁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