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加速场景焕新 AI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

原标题:加速场景焕新,AI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曹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AI智能体作为新兴应用形态,正逐步渗透至日常生活与商业场景,带来生产力的提升和企业运营管理方式的悄然转变。同时,AI智能体的发展也为更多企业开拓创新空间,形成更加完善的AI产业链。

作为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人工智能赛道承载区,市南区抢抓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战略机遇,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深耕“AIGC、智能体、垂域模型、数据要素”四大细分赛道,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引领力、产业带动力、创新辐射力的全区域全领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高地。目前,市南区已汇聚智能体开发平台企业14家,落地场景涵盖制度问答、数据分析、智能客服、流程自动化等诸多领域,整体呈现“应用主导、多领域突出”的特征。

智能体应用加速落地

业界通常认为,AI智能体是指具有自主性、反应性、交互性等特征的智能“代理”,能够自主理解、规划决策、执行复杂任务等。通俗来讲,AI智能体就像一个有智商、有情商、能理解、会帮忙的“小助手”,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自主完成某些“类人”服务。

消费者对着手机说出“帮我点一杯冰美式”,不到一分钟,订单确认、支付完成的信息便已反馈回来;生产线上的工人通过AI眼镜扫描电路板,质检智能体便能实时识别元器件安装问题,大大提升质检效率……

无论是在消费领域的流畅体验,还是化身生产线上的高效工具,这些案例均清晰地表明,AI智能体已不再是概念化的“技术盆景”,它正在实实在在的业务场景中驱动着效率革命。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放眼未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AI智能体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所在。

市南区抢抓通用智能体、行业智能体、场景智能体产品爆发机遇,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加快通用智能体创新研发,开发覆盖多领域、支持复杂任务链且具备自我规划机制的智能体产品。截至目前,市南区已汇聚14家智能体开发平台企业,孵化智能体产品数十个,可提供行业大模型开发、智能体研发、私有化部署等多维度应用服务。

化工行业具有工艺复杂、装置密集等特点。长期以来,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赖人工巡检,存在效率低、响应慢、隐患识别不及时等问题。青岛华正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安全生产智能体”,通过构建“AI监控+机器人巡检+设备预测性维护”三重防控体系,实现化工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监测,大幅提升生产安全和运维效率。

青岛华正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然介绍,从“人防”到“智防”,AI算法能够实时识别人员不安全行为、设备隐患及环境异常,事故识别效率提升90%,重大隐患平均响应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15秒;四足巡检机器人替代人工进行高风险巡检,巡检频次提升4倍,实现数据秒级上报;关键设备布设传感器,结合AI分析实现故障预测,突发故障率下降75%,维修成本下降40%,助力企业构建数智化安全生产新生态。

AI智能体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不胜枚举。山东青博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焦化智脑”智能体产品,通过VR和AR技术模拟工业场景,对干熄焦和炼焦等工艺参数进行控制和预测,助力焦化、钢铁等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与绿色转型。“焦化流程的复杂性为AI技术提供了天然应用场景,配煤、炼焦、干熄焦等环节涉及多维动态数据,传统控制模型难以捕捉隐藏规律,而通过AI手段可以实现精准优化。”山东青博工业科技有限公司CTO李江漫说,“该产品在青岛特钢落地应用,当年即为企业节约成本超2000万元。”

当前,市南区将人工智能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聚力建设“人工智能+”产用融合的特色型发展生态,鼓励传统软件企业拓展智能体业务,打造市南区全领域全行业AI商业应用矩阵。其中,青岛南罗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曜动科技有限公司等均开发海洋知识智能体;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开发用于测录定专业知识智能问答的智能体;青岛道可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道可云智能体平台”,不仅支持知识库数据训练、智能体角色身份设定,还能提供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文生音频、文生PPT等多种内容生成能力。

打造产业集聚基地

随着大模型的持续突破,AI智能体热度持续提升。今年以来,市南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产业部署、政策赋能、项目招引上频频发力,前瞻布局创新应用场景,在场景突破与产业发展的赛道上“强势突围”,智能体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优化智能体创新发展生态,市南区将依托全域无界创新产业园建设,在园区设立智能体创新空间。推进区域智能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聚合主流基础大模型能力,依托区域算力资源,提供区域级低代码智能体开发环境。此外,全面开放重点行业业务场景,搭建智能体供需对接平台,加速企业AI化转型进程。

AI智能体之所以能够拥有自主性和自适应性并独立完成特定任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大量个性化、专业化数据对其进行专业训练,促使其不断自我完善和改进。市南区将数据要素纳入“1+6+1”主导+创新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数据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扎实、应用场景多元”的独特优势,辖区数据企业772家,数据创新应用场景139个,尤其在信用、医疗、交通、海洋等领域数据资源丰富。

目前,市南区已集聚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100余家,人工智能产业呈现良好的集聚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体量优势明显。与此同时,市南区持续优化“四位一体”资本招商打法,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链,精准开展育链、补链、延链、强链工作,推动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招商质效。今年以来,已成功落地集创智造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中声海洋数智技术(青岛)有限公司、青岛希遥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万码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个人工智能企业。

在载体空间建设与产业生态培育方面,市南区将以数字经济产业园、元宇宙产业园、苏州路园区等现有园区为重点载体空间,辐射海创汇上街里园区、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浮山湾数智港等各类楼宇与园区资源,推动形成重点载体引领、全域楼宇协同承载的发展格局。通过数据流、技术流、人才流的高效流动,实现资源整合与价值共创,构建覆盖全区域、贯通全链条、服务全场景的产业支撑体系,全面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度、辐射力和创新能级,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AI产业化集聚示范区。

未来已来,AI浪潮奔涌前行。今年,市南区发布《市南区全区域全领域“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力争到2027年,集聚智能体领域企业25家,孵化智能体产品300个,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智能体创新应用生态。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赵晓珊]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1/26 09:54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赵晓珊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