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如何破解“网络医托”?须斩断背后“利益链条”

2017-09-05 08:13:50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网络医托如何破解

8月29日下午,云南人艾华带着患脑瘫的大儿子被“网络医托”骗到北京就医。这背后,是一个名为北京东方起点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网络医托公司”在暗中操作,这家公司利用连环话术,假冒慈善机构人员和医生身份,骗取全国各地的脑瘫病患者前往与其合作的指定医院就诊,每成功拉到一人前去住院,公司员工可获得1000元提成。(9月4日《新京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8月25日上午,一名员工打开患者资源库,准备给患者打电话。图片来源:新京报

●观察

网络医托的多重罪孽

网络医托是由传统医托发展而来,称得上是医托们的“互联网+”。这样的升级,使网络医托的危害在传统医托的基础上成倍增加。

首先,传统医托在医院或车站行骗,范围尚且可控,行踪也好追寻。但网络医托立足网络,面向全国,受害面要大得多。且网络容易隐匿身份,便于冒充专家,更让患者防不胜防,即使患者足不出户,网络医托也能找上门来,行骗的触角能伸到任何一个角落。可见,网络医托的危害,要比传统医托大得多。

其次,脑瘫患者所处的家庭十有八九十分贫困,因为这个病极难治,需要经过多年的康复治疗,导致这些家庭不仅要花光积蓄,而且可能债台高筑,既穷且病,这些家庭属于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但网络医托专骗这些患者,让这些家属雪上加霜。骗取普通患者的钱就不可饶恕,这些医托骗的是贫困患者的钱,足见其罪孽之深。

此外,慈善的作用是扶贫济困,但网络医托把慈善当成了骗人的幌子,不仅假冒慈善机构人员套取患者资料,而且用慈善项目来诓骗患者。患者原本想得到社会的帮助,结果却掉进了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最后患者既不相信医托,也不再相信慈善,让慈善也躺着中枪,当真正的慈善伸出援手时,这些患者反而不敢接受。利用普通手段来行骗本就十分可恶,假借慈善的名义行骗,就是恶上加恶。

仅从上述三个方面,就可看出这些网络医托的多重罪孽,且他们多行骗一天,受骗的贫困患者就会增加不少。因此,对他们的打击应该保持紧迫感,在处罚力度上,更要考虑其危害的多样性和严重性,确保罚责对等,对网络医托产生足够的震慑力。

罗志华

●剖析

趁早关了无良医院

“网络医托”横行无忌,离不开几个要素支撑:一是患者的信息。“公司每天会将大约200个电话号码发给每个话务员,用来和患者联系的电话号码也由公司统一提供……”那么,这些核心信息如何泄露出去、涉事公司又如何能轻松登录相关医院的后台?这些心照不宣的问题,哪里需要什么答案呢。二是医托的忽悠。据称,一名没有任何医疗知识的新员工从入职到成为电话那头的“医生”,“一上午就可以搞定”。这种专业的“网络医托”要求也很简单,摒弃“善良”的天性就好,胆大心黑、善于忽悠,月入两三万并非难事。三是院方的苟合。相关公司设三个回访组,分别对应国康、京军、西南脑科这三家医院。记者找到一本“小儿脑性瘫痪”的话务部培训手册,手册上标注:北京京军脑瘫病医学研究院咨询部制。“东方起点公司”当然不是慈善机构,穷尽一切手段为三家医院忽悠患者,这是彻头彻尾的合谋还是天降馅饼的巧合?

骗子公司与无良医院之间究竟是怎么勾搭上的,这个问题有待市场监管和执法部门细致起底。但有一点值得反思:2015年11月,“东方起点公司”曾因虚假宣传被北京丰台工商局行政处罚,罚款5万元——仅有50个员工就敢号称“公司现有职工3000余人”,1个专家教授都没有也敢杜撰“知名专家、医学教授200余人”……遗憾的是,5万块钱的罚单与员工收入上万的敛财骗术相比,简直连隔靴搔痒都算不上,又如何能禁绝其矢志不渝于“网络医托”的澎湃之心?

涉事医院大多是民营,民营医院自然无原罪,但野蛮发展中僭越底线的违法问题,恐怕已经透支了太多的医疗行业的公信力。谋财害命、伤口撒盐,“网络医托”和电信诈骗有何两样?那些倚靠“网络医托”做生意的医院,真要奢谈整治,趁早关了又何妨?

邓海建

●支招

不妨从隔空问诊入手

对于“网络医托”来说,都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会严格按预设好的步骤来实施骗局,并且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话术”:第一步,以慈善机构的名义博取患者信任,许诺相关的补贴基金;第二步,冒充“医生”身份告诉患者病情不乐观要及时就医;第三步,引出他们所推荐的指定医院,诱导患者上钩。不难看出,就算这种“话术”再高明,究其实质,都是通过“隔空问诊”来行骗的,也就是说,从始至终,患者都是在网络咨询,并未见过“医生”的庐山真面目,云里雾里间就受骗了。

其实,所谓的“隔空问诊”看似很时尚,也很便捷,却是一个误区;因为就目前的医疗体系和医疗资源来说,虽然很多医院开通了网上预约平台,但是针对患者的网上咨询或寻医问药的热线服务都还没有开通。也就是说,对于正规医院来说,在现有的资源下实行“隔空问诊”并不现实,因为患者可能询问的疾病很单一,很可能是特定的一个症状或者一个体征,如果要解答必须专科医生来解答,而医学范围很广,靠某一个医生根本无法解决。因此,只要是正规的医院,基本都不可能在网上接受“隔空问诊”,患者情况千差万别,负责任的诊治必须是到院就诊。

因此,破解“网络医托”不妨从“隔空问诊”入手,只要把“正规医院不可能隔空问诊”的理念在患者中普及,那些“网络医托”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这就需要卫生系统相关部门多宣传医学常识,比如可以定点、定期进行拉网式讲解,力争让每一位公民都能识别“网络医托”的骗局。当然,从“隔空问诊”的宣传入手,是为了快速规避患者再上当受骗,要根治这种顽疾,肯定需要同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决不给“网络医托”们可乘之机。

徐建中

●溯源

斩断背后利益链条

从“网络医托”的行骗过程看,其编织的谎言、设计的行骗程序十分缜密,即便一些有防骗常识的人,也可能被其“忽悠”,更别说那些缺乏警惕、一心想为患者治病的患者家属了。然而,“网络医托”的骗术并非无懈可击,其终归不是为患者治病的最终实施者,最终还要将招揽的“生意”转手给相关医院,最终由相关医院实施治疗。当然,转手给相关医院并不是无偿的,而是有利益牵扯在里面。以前面所述“网络医托”公司为例,其每介绍一个病人前去“合作”医院就诊,会从中获取一千元提成。可见,“网络医托”的“七寸”就在某些医院和其之间的利益链接上。

根除“网络医托”必须斩断利益链接。有需求才有市场,“网络医托”之所以有“生意”可做,就在于相关医院对其有所需求,需要靠“网络医托”来揽生意、增收益、提效益。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事实上,一些优秀医院是不需要各种医托来招揽患者的,医术精湛、治疗有效,能用质量和疗效赢得口碑,患者自会络绎不绝。而靠医托来招揽“生意”的医院,服务质量和医术是让人生疑的,没有多少患者前来就医,效益上不去在所难免。但无论如何,这些医院都不该和“医托”们搅和在一起,用“下三滥”的手段来引诱患者。所以,“网络医托”失德且违法,而与之有“合作”关系的医院也好不到哪去。无疑,这些“问题医院”也是“网络医托”的培养者、纵容者。

既然如此,在整治“网络医托”的过程中,就不能单就“网络医托”整治“网络医托”,而应该将那些“问题医院”一并考虑,在整治过程中,“拔出萝卜带出泥”,斩断利益链接。只有如此,“网络医托”才会失去存在的土壤、才会失去滋生和蔓延的空间。

桑胜高

●三言两语

这暴露了“争抢患者”的医疗乱象,这种乱象必将导致医疗生态的破坏。

——贾南

医托将患者骗到指定医院是谋财害命,比医托更可恨的是他们背后的“合作医院”。

——孙某

有关部门应对这些网络医托和发放提成的医院立案打击,让这些害人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李方向

“罚款五万元”这样的温柔一刀,不仅不会让他们收手,甚至还会愈演愈烈。

——杨李

从根本上而言,这些医托无论在哪个角落里,无论和哪个医院勾搭着,只要真抓真打,斩断其中的利益链条,就不会有坑人害人的土壤。

——杨玉龙

借助互联网兴风作浪的“医托”并非有多强大,缺的只是精准监管与精准打击。

——李雪

[来源:北京晨报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