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推进健康中国试点 18家二级以上医院转型

2017-01-19 07:40:39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去年年初,青岛市入选第二批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去年7月,“健康中国”“健康即墨·健康家”示范点启动仪式在即墨举行,标志着即墨市正式成为全国首个“健康中国”战略县级市示范点;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而2016年青岛的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92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前列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近年来,青岛各部门携手并进,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健康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大批全民健身精品工程落成

五成市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在城阳区,全区常年参与足球活动的人口约3万人,不到4000人就拥有一片标准足球场地,甚至超越了某些欧洲发达国家的配置水平。而这只是我市全民健身情况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一大批全民健身精品工程相继落成:投资12亿多元建成了青岛黄金海岸健身长廊、市北区体育街、奥林匹克公园等一大批全民健身精品工程;在居民社区建成了107个小型健身中心,全天候对市民免费开放;配合大沽河改造建成了两岸延绵200多公里的自行车骑行道、轮滑赛道和马拉松跑道;在全市建设106处笼式足球和多功能健身场地,并为1054个新农村社区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今年又将建设100处笼式足球场地列为市办实事。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健身设施8400余处,形成了市、区(市)和社区比较健全的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赛事和展示活动,让岛城市民乐在其中。元旦健康跑、畅游汇泉湾、社区健身节、沙滩体育节、帆船周、登山节已经成为岛城人民健身的“固定节目”。全国徒步大会、全国奥林匹克日长跑、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等规模大、层次高的主题活动,也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据了解,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8.5%。

药价降了家庭医生上门了

公立医院改革让市民得实惠

经过长期发展,我市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规划建设医疗卫生项目总投资82亿元,新增病床9060张。此外,为破题“看病贵”,去年7月1日,我市57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部展开,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规范药品集中采购,截止去年底,参与改革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共为群众减少药费支出14.69亿元。

通过发挥医联体建设、集团化发展的载体作用,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使大医院看病拥挤、基层医院吃不饱的现状也逐渐得到缓解。目前,共有2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服务团队1768个,签约居民360万余人。建成各种形式医联体487个,派出3012名医务人员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门诊服务12万人次,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就近可享受大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专家诊疗服务。

加快推进社会力量办医,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重要举措。去年4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社会办医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加快了全市社会办医的步伐。去年1月-9月,全市新增社会办医疗机构393个,增加床位1700张,基本形成了“大专科、小综合”的社会办医格局。

我市还一直致力于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持续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146家县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累计为群众提供了“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医疗机构累计垫付资金达30亿。

优质资源和大项目建设并进

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为全面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我市卫生计生系统陆续引进了詹启敏、陈孝平、郎景和、赵继宗、黎介寿、石学敏、周良辅、邱贵兴、于金明等“院士医生”,成为岛城医疗卫生的金字招牌。此外,我市吸引海内外优质医疗机构、优势医学专科、优秀医学人才落户。仅去年,就与四川华西医院、北大医院和澳大利亚圆美溪国际医疗集团、韩国延世大学医院等28家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42个学科、团队合作,专科建设、疑难病例、远程医疗、人才培养和医院管理等方面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市民在青岛就能得到国内外优质高效的医疗技术服务。

为缓解床位少、看病难问题,我市医疗大项目建设保持持续推进的良好态势。去年开工建设了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立医院东院二期和青大附院东院区综合病房楼主体竣工,新增床位900张。市八医东院区、眼科医院新院区项目落地。

作为全国唯一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我市着力打造中医药工作和医养结合“青岛模式”。去年,我市出台10多项中医药扶持政策,新建80个国医馆,100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新增101家中医药医疗机构,全市所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卫生院实现了中医药服务的全覆盖。目前,全市100%的镇卫生院、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2%的村卫生室可以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了中医药服务广覆盖。

同时,去年,所有市属医院实现就诊“一卡通”,市民在不同医院可实现统一预约挂号、诊疗缴费通用、检验结果互认,完成预约门诊360万人次,方便了群众就医,减轻了群众负担。

18家二级以上医院转型

医养结合让老人颐养天年

家住市北区宁化路的程余伟老人因偏瘫卧床十多年,住院两个月的总花费达到14万元,报销后个人负担2万元。办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后,在红十字老年护理院住院一年时间,老人的总花费不到2万元,报销后个人仅需负担1000多元护理费,在减轻个人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得到了更专业、细致的照料服务。

2016年底,我市人均期望寿命80.92岁,157万老年人尽享颐养天年。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让老年人有尊严地生活,我市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资源,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医养结合类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养、康、护的有效衔接。目前,我市有18家二、三级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护理院或开设老年专护病房服务;全市有71家养老机构具有医疗资质,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共计养老床位6229张)。全市还有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7家镇街卫生院组建了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居家巡诊服务。

一核、两带、三区、四组团

“星座式”布局健康产业空间

作为“健康中国”示范点,即墨市研究制定了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健康服务、养老、养生、保险等健康服务产业,推进医疗器械、健身用品、生物医药等健康制造产业,将即墨打造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和区域特色的“健康之城”。

据了解,即墨将按照规划的“一城一园一带多区”健康产业空间布局,新建鳌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青岛生命科技产业园、大沽河沿岸健康产业发展带、体育休闲养生区和健身养生特色街区等项目,打造国民健康素养示范基地、国民健康素养培训基地、健康中国示范基地。到2020年,初步构筑起生命科学、医药研发生产、医疗养老、疗养康复、养生保健、体育健身等全产业链发展的大健康产业格局。

正如即墨市对大健康产业规划中所显示的繁杂内容,健康产业是一个宏大的概念,不仅有“医养结合”和社会办医,还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信息化建设、健康物联网建设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去年上半年,市政府出台政策,为青岛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

其中,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的要求,我市健康服务业将采用“星座式”的健康产业空间布局理念,根据各区市区位和产业优势,形成“一核、两带、三区、四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核”即依托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的中韩街道区域,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包括医疗服务、疗养康复、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健康产品研发在内的健康高端服务集聚区,打造全球慢病康复愈养基地;“两带”分别是沿海健康产业集聚带和大沽河沿岸健康产业发展带;“三区”是依托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区域、胶州湾北部红岛区域、西海岸大珠山区域建设三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四组团”分别要建设健康产业即墨组团、胶州组团、平度组团、莱西组团。

此外,我市崂山区、李沧区、胶州市、市北区、城阳区为市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市),其中崂山区被推荐为国家健康促进示范县(区、市)试点,市北区、城阳区为省级试点。(记者 隋峻)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