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可预测 节后从四个方面养养心

2018-02-27 08:00:39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心血管病可防可控可预测,节后有些病变加剧,专家建议尽快恢复正常饮食作息调整心情

\

春节期间,市民或亲友相聚,欢庆宴饮;或外出旅游,遍尝美食,高盐、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过量摄入和不规律的生活作息等不健康因素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

春节过后,生活作息逐渐恢复常态,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否可以“高枕无忧”了呢?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病区主任王松涛表示,年后心血管疾病呈高发态势,这与子女离家后老人情绪起伏较大,过节期间休息不规律、过度劳累,以及春节期间身体不适没有及时治疗都有很大关系。而且春节过后是冬春季节交替时期,乍暖还寒,昼夜温差较大,血管易收缩或痉挛诱发心血管疾病。

●现状

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可预测

有关部门公布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到2015年间,我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远高于肿瘤和其他类型疾病,且始终呈快速增长态势。心血管疾病已成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当下我国有2.9亿人患有不同程度心血管疾病,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不到1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王松涛说,心血管疾病是岛城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每名岛城市民周围都不乏患心血管疾病的亲友,病情或轻或重。近年来,青岛早报报道的心源性猝死事件屡见不鲜,事实上,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研究显示,九成心血管疾病可预测、八成心肌梗死可预防。

●提醒

春节假期成患者高危时刻

王松涛说,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超重、肥胖、不合理膳食、过度劳累、情绪过度紧张或激动、熬夜、体力活动减少、代谢综合征等。每年春节这些高危因素叠加在一起,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时段。年前置办年货、大扫除、忙年积攒下来的劳累,除夕夜全家欢聚一堂的兴奋与激动,开怀畅饮、山珍海味、大鱼大肉的不合理膳食,酒桌上频频举杯,点燃香烟“吞云吐雾”,老年人早起晚睡,缺乏体育锻炼,春晚、电视剧看个不停,年轻人在电脑前玩游戏一坐就是一天,加上气温变化等……当人们在家尽情享受春节假期同时,岛城各大医院急诊科和心脏中心却始终在忙碌着,为挽救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危重患者而争分夺秒地工作。

●预防

这些致病因素应引起重视

王松涛说,心血管病尤其是猝死,并不是老年人“专利”,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人一旦出现心梗等心脏问题,死亡率往往高于老年人。因为老年患者长期受心绞痛、心肌缺血困扰,心脏已出现侧支循环,发生紧急情况时心脏具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能保证部分供血。而年轻人心脏没有这个能力,一旦发病,极易导致缺血性心梗,更为致命。

近期刚刚发布的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详细、权威阐述了心血管疾病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7亿,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重要的基础性疾病,高血压没有控制好,会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动脉疾病等动脉粥样性心脑血管疾病。

吸烟。香烟中有害物质对心血管造成损害,增加猝死几率。戒烟是防治心血管病最有效、最节省的办法。

血脂异常。高血脂、高胆固醇由于没有任何症状表现一直被忽视,直到因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才发觉,却为时已晚。建议市民注重血脂检查。

糖尿病。增加罹患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风险。

超重/肥胖。肥胖会进一步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可能,严重损害心血管。

身体活动不足。近年来居民身体活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体育锻炼不但能增强身体免疫力,还能加快体内血液循环,带走血管中的垃圾。

不合理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脂肪供能比过高,钠摄入量过高,果蔬摄入量依然较低等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

代谢综合征。有代谢综合征的人患心血管病风险增加3倍。

春节过后 从四个方面养养心

春节长假过去了,人们突然从节日氛围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中来,多少会有些不适应,比如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肠道不适等,这些症状常被称为“春节后综合征”。事实上,人们的心血管也会患上“节后综合征”,如果不及时干预,甚至会引发冠心病、心梗等心血管疾病。春节过后的这段时间心血管疾病仍呈高发态势,高危人群需及时干预,保“心”平安。王松涛介绍,春节过后患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养养心。

收“身”

春节期间市民暴饮暴食,烟酒没节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过量,会造成心血管受伤,导致动脉硬化斑块,让血管腔变得越来越窄,导致血流不顺畅,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心脏缺血缺氧症状,如心绞痛等。

王松涛建议,春节过后应恢复健康饮食,减少高油脂、高盐、高糖及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多摄取高纤维果蔬。可以每天早上起来空腹喝杯温开水,促进新陈代谢,选择养胃促消化、促进肠道迅速排出毒素的食物,如山楂、魔芋、黑木耳、海带、猪血、山药、苹果、草莓、蜂蜜、糙米等。坚持“少盐、少油”原则,以蒸、煮、炖等烹调方法,少量多餐,食物细软易消化为宜。

收“心”

心血管疾病受患者情绪影响较大,节日期间家人欢聚一堂,人们的情绪易激动,假期结束后家里骤然冷清,内心又失落甚至抑郁,情绪波动较大。

王松涛建议,子女离家前,应尽量安排好老人生活,老人们也需调整生活习惯,尽量多拓展娱乐、社交活动,多和老朋友走动。尽快恢复正常的作息和运动锻炼。

防病

部分老年人春节期间忘记按时吃药,或因传统思想,认为过年期间不宜看病,一直忍到年后就医。王松涛说,春节假期过后,心脏中心收治了一批“老病号”:既往有慢性心力衰竭,平时规律服药、控制饮食饮水,不犯病,过节敞开吃喝,原先不憋气的又憋气了,腿不肿的又肿了,晚上睡觉又躺不下了,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了;还有些原本有高血压的患者因过节劳累、饮酒、兴奋等因素血压升高,并发心脑血管急症;原本稳定性的冠心病患者变得不稳定了,甚至进展为急性心梗;心律失常患者几杯白酒、几瓶啤酒下肚,早搏、房颤、室上速等症状又复发了;糖尿病患者面对年夜饭的诱惑稍一松懈,管不住嘴,血糖上蹿甚至出现糖尿病酮症,危及生命。

王松涛建议,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节后要据自己不同病情做好防护,每天按时测血压、测血糖、数脉搏……发现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如出现胸闷、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出冷汗、脸色苍白、气短、呼吸急促等,或出现左肩左臂疼痛发沉、牙齿剧痛、全身疲劳感重、双侧小腿踝部以上部位浮肿等症状且有加重趋势时,最好立即就医,千万别抱侥幸心理,错过救治黄金时间。

防寒

春节过后冬春季节交替,乍暖还寒,受昼夜温差大等外部因素影响,人体血管收缩和舒张状态易失衡,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

王松涛提醒,一般来讲,心脏病突发在凌晨和上午几率较高。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宜合理规划锻炼,避免早晨过度室外活动,做好“春捂”,不要着急脱下棉衣,天气变化剧烈时尽量减少出门。同时,尽量用温水洗漱,以免冷水突然刺激诱发心绞痛。高血压患者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平稳控制血压,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本版撰稿 记者 黄飞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