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1 10/09 20:37
· 来源 ·
信网-商讯
· 作者 ·
丛黎 李均雁
· 责编 ·
古德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海慈实施气管覆膜支架置入术 仅用15分钟为患者解除疼痛

信网10月9日讯 (记者 丛黎 通讯员 李均雁)近日,海慈医疗集团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二科介入团队在全麻下为96岁高龄老人成功实施了直筒气管覆膜支架置入术,仅用15分钟为患者解除病痛,标志着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呼吸介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来源:海慈医疗集团 摄)

入院前,患者胸闷、憋气、气喘,症状严重时只能半卧位睡觉,出现明显低氧,危及生命,药物治疗疗效甚微,这对96岁的高龄老人无疑是巨大的折磨。肺CT显示患者纵膈内肿瘤压迫了气管,导致气管90%以上严重狭窄,仅剩5mm左右。若不及时治疗,患者随时会有窒息风险。

“老人年龄大,体质弱,心肺功能差,目前最主要是解决顺畅通气问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姜文青主任团队根据患者的影像资料,初步决定为老人实施 I型气管覆膜支架植入术。气管支架置入是治疗气道狭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迅速解决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但手术难度大,这就要求医生在操作时精准快速,一次到位。由于患者高龄,支架的置入需在全麻下进行操作,这无疑加大了操作风险与难度,对手术及麻醉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患者高龄、有气管塌陷窒息的风险,麻醉手术科张彦平主任团队经过严谨的麻醉术前讨论和访视,制定了一套针对患者的麻醉方案,保留自主呼吸,置入喉罩给呼吸介入操作让出手术通路,麻醉用药极其精确严格,既保证了患者能耐受手术刺激,又保证患者自主呼吸维持血氧饱和度,避免气管塌陷造成窒息。在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二科介入团队与麻醉手术科张彦平主任团队的努力下,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与多套应急方案。

术中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二科介入团队与麻醉手术科团队密切配合,克服种种困难,凭借娴熟的气管镜操作技术,一气呵成,将I型气管覆膜支架成功置入。当支架释放后,老人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缓解。手术结束后5分钟老人苏醒,拔除喉罩,观察15分钟无异常安返病房,术后恢复良好。

姜文青主任介绍,气管支架植入是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高难度技术,主要适用于中央气道器质性狭窄的官腔重建;气管、支气管软化症软骨薄弱处的支撑;气管、支气管瘘口或裂口的封堵等。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与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医学的进步,各种类型气管支架的应用便是如此。它不仅对各类气道狭窄患者的治疗带来了良好的效果,迅速解决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更为患者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专家简介

姜文青

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主任兼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兼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学医师分会常务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先后赴奥地利(otto—wagana)、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及北京煤炭总医院腔镜中心研修。被集团评为“十佳医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在肿瘤治疗方面,应用无痛电子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镜下使用球囊扩张等方法,以达到快速诊断并针对腔内占位综合治疗。

张彦平

麻醉手术科主任,主任医师,1998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麻醉学系,从事临床麻醉与疼痛诊治二十余年,擅长老年,幼儿等危重症病人的麻醉,同时有十余年的ECMO抢救心肺衰竭病人的丰富经验。兼任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围术期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体外循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青岛市医学会疼痛委员会委员。

[来源:信网-商讯 编辑:古德]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