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于癌症,除了“担心”,我们能做什么?市疾控中心专家答疑解惑→
今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现代社会肿瘤的发生率日渐升高,除了谈癌色变之外,市民还能做些什么呢?今天,市疾控中心专家杨雪纷为市民答疑解惑。
饮食革命:打造抗癌营养方程式
营养法则。高热量≠高营养,记住这个饮食原则:低热量密度,高营养密度。简单说,就是多吃营养丰富、热量不高的食物。
主食换个样。用全谷物(比如糙米、燕麦)代替一部分精制米面,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蛋白质要优质。鱼、禽、豆类是首选,红肉可以吃,但要适量,加工肉类(火腿、培根、香肠)最好敬而远之。
脂肪要挑好的。限制饱和脂肪酸(肥肉、动物油)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鱼油、橄榄油)的含量。
膳食纤维不能少。每天保证25~30克膳食纤维,蔬菜水果是最好的来源。
远离“致癌餐饮”。腌制咸菜含有亚硝酸盐,在胃里会变成致癌物亚硝胺,容易引起食管癌、胃癌。烧烤:含有致癌物质杂环胺、苯并芘等,长期积累会破坏DNA,甚至引起癌症。偶尔解馋可以,但千万别贪多。
身体改造计划:与脂肪赛跑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13%的癌症病例与超重相关。脂肪可不是简单的“能量仓库”,它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我们的身体。体脂肪过多,会导致激素水平失衡、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紊乱等问题。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发的相关研究,超重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包括消化道系统癌症(食管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生殖系统癌症(乳腺癌[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泌尿系统癌症(肾癌)、其他癌症(胆囊癌、甲状腺癌、多发性骨髓瘤)。
所以,市民应根据身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每周安排150到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慢跑、游泳)和2次力量训练(深蹲、俯卧撑),增加肌肉量,把BMI和体脂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让运动带来的健康效益最大化。
体检升级:早筛是抗癌的“时间机器”
防癌体检是在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癌症进行规范的身体检查,旨在无症状的健康人群中筛查出某种高发癌症的高风险人群(有癌症家族史、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并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早诊早治。对于癌症高风险人群,防癌体检尤为重要。
生活重启:从细胞到心理的全面防御
吸烟是癌症的“头号帮凶”,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损伤细胞DNA,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尽早戒烟。
愉悦的心情有助于免疫系统的稳定,间接加强机体对癌细胞的监视和杀伤能力。如果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一定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每周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适度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能提升体能和抗病能力,增强肌肉力量、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和强度,并注意安全,才能让健康效益最大化,降低癌症风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