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高温天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青少年宅在空调房也易生病

原标题:高温高湿天气,医生提醒科学防暑——

老年人夏季晨练应量力而行 青少年宅在空调房也易生病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近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青岛进入高温高湿的“蒸笼模式”。高温不仅容易引发中暑,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市民为了降温长时间吹空调,易导致呼吸道感染,贪吃冷饮也可能导致胃肠道疾病。医生提醒,市民应科学防暑,防“高温病”于未然。

高温天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高温高湿天气容易导致中暑相关疾病,其中,儿童、老人、孕产妇、户外工作者、慢性病患者等是中暑的高发人群。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外卖骑手、车间操作工等高温作业人员应警惕职业性中暑风险。

高温除了导致中暑外,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风险。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院区心内一科急诊心内科主任耿强介绍,天气炎热时,人体为了散热,体表血管扩张,心脏需加快跳动以保证全身血液供应,致使心脏负担加重。与此同时,人体大量出汗,交感神经兴奋,会引发心跳加快、血压波动,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血液浓缩还可能造成血管堵塞。此外,炎热天气易让人焦虑烦躁,情绪波动导致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也与心脏病发作风险密切相关。除了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外,有长期熬夜、抽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中青年也是急性心梗的高危人群。

耿强特别提醒,天气炎热时,部分患者的心梗和中暑症状交杂,均有头痛、出汗、胸闷等表现,如果胸闷胸痛时间超过15分钟,要高度警惕,尤其是全身大汗并出现濒死感时,千万不要觉得是中暑症状,以为喝点水、吹吹空调就能缓解,正确做法是第一时间静卧并拨打120就医。此外,部分老年人为了躲避高温,选择很早就起床锻炼、买菜,但有研究显示,清晨人体血压和血液黏稠度较高,是猝死、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脑卒中的高发时段,老年人运动和外出活动都应量力而行,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长期待在室内需防“空调病”

相比喜欢清早出门锻炼的老年人,高温天里,放暑假在家的儿童青少年更喜欢宅在空调房里不出门,但疾病同样也会找上门。空调房和室外温差较大,有些孩子适应不良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迎军介绍,孩子活泼好动,即使在高温下也难以保持安静,活动后,汗水湿透衣衫,皮肤上的汗腺敞开。此时,如孩子贪图凉爽,直接吹风扇、空调或吃冷饮,容易让病毒有机可乘。与成人相比,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面对温差变化,他们的调节能力较弱,从而增加了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长时间生活在空调房里的孩子,即便没有发烧感冒,也可能出现打喷嚏、咳嗽等症状,这有可能是过敏了。徐迎军说,空调房相对封闭,空气不流通,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致病性微生物(如螨虫、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如果不及时清洗滤尘网、空调散热片,潜藏其中的细菌、霉菌和螨虫就会被吹出来,引发咳嗽、打喷嚏甚至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此外,孩子在高温天爱吃冷饮、西瓜等寒凉食物,容易引发胃肠功能不适,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

徐迎军建议,为了减少“空调病”的发生,家长首先要管好家里的空调,保持温度在26℃到28℃,并在一早一晚充分开窗通风,尽量每隔半个月到一个月就把空调上的空气过滤网拆下来清洗。“待在空调房里,人体容易流失水分,儿童的皮肤水分调节能力远不如成年人,因此一定要多喝水。早晚温度较低时,应带孩子到户外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徐迎军说。

高温下当心人和动物“烦躁致病”

持续的高温不仅“烤”验着身体,也“烤”验着人们的心情。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潘惟华介绍,高温会导致人情绪烦躁,光照时间长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从而扰乱人的生物节律,影响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平衡,导致人烦躁、情绪低落等。他建议市民在高温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并保持适量的运动,以改善情绪。“如果情绪低落超过两周仍无法缓解,或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或心理医生求助。”潘惟华说。

高温天气里,不仅人容易感到烦躁不安,就连平日里温顺的宠物也变得易怒,而夏季人们的衣服比较单薄,容易被宠物抓咬伤。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急诊科主任薛乔升介绍,高温天气下动物抓咬伤人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人们遛狗频率下降导致宠物心情不佳、宠物在高温天易引发皮肤病而变得烦躁等。薛乔升建议,对于任何裸露皮肤的轻微抓伤或擦伤,无论是否出血,都要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约15分钟,最大限度减少狂犬病毒进入体内的可能,彻底清洗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处理。随后,伤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对伤口做进一步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薛乔升提醒,除了家养宠物外,野生蛇类和马蜂等动物也可能受高温天气影响活动频繁而伤人,市民在野外活动时应做好防护,提高警惕。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秦璐]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7/15 08:00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秦璐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