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不出门也会得热射病!学会这些急救措施平安度夏

原标题:不出门也会得热射病!学会这些急救措施,平安度夏→

眼下多地正遭受持续高温,热射病患者也在增加,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出门就可以有效避免热射病,但其实在室内环境中,若不采取正确措施亦可导致热射病。

近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接诊多例热射病患者,其中一些老年患者身处未开空调的室内,也患上了热射病。专家指出,热射病不仅容易发生在高温户外,在室内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同样可能患病。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部主治医师 胡红玲:年老体弱的老人、小孩、孕妇,还有一些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的病人,虽然他没有进行户外长时间的暴露或者剧烈的活动。但是在室内的高温高湿环境下,也会发生热射病,因为他的产热与散热发生严重的失衡,导致他的核心温度升高,同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还伴有多器官功能的损伤。

专家表示,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极高。因此,公众应警惕高温天气下的身体异常反应,特别是出现头晕、恶心、意识模糊等症状时,要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并及时就医。

识别热射病

这些细节要注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葛洪霞介绍,热射病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为经典型热射病。它通常发病于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患者或肥胖等人群。因为有基础疾病的合并,所以病死率最高可达70%,一般达30%~70%。

一种为劳力型热射病。这种多发于在高温高湿的环境里做体能训练的人群,或一些在室外作业的人群,更多发病于年轻人。这种热射病死亡率在30%左右。

如果发现患者体温快速升高,达40℃以上,皮肤触摸发烫,可能出现干热无汗或大量出汗,同时身体表现出极度疲倦乏力,行动不稳;一些患者会出现意识混乱、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这时就要引起重视,可能是热射病。

科学救治

切勿使用退烧药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热射病的症状

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科学处置

帮助患者降低体温

但切忌盲目救治

尤其是使用退烧药

↓↓↓

专家指出,在急救过程中,降温是治疗的核心。在30分钟内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9℃以下,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一旦发现疑似热射病患者,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处,解开衣物;

用湿毛巾冷敷头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

用凉水喷洒+风扇吹风蒸发降温;

也可将患者全身浸泡在4-20℃的水中,快速帮助患者降温,注意防止患者误吸呛水;

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和生命体征。

切勿使用退烧药,否则可能加重肝肾损伤。

现在已经进入中伏

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高温会持续累积

昼夜温差小

北方可能更干热

南方则是闷热的“桑拿天”

提醒大家

高温天气应保持室内凉爽

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外出

减少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秦璐]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8/04 09:25
· 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
· 责编 ·
秦璐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