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睡够8小时为啥还疲惫?掌握这几招拥有高质量睡眠

原标题:睡够8小时为啥还疲惫?掌握这几招,轻松拥有高质量睡眠→

明明睡够了8小时,为何白天依然疲惫不堪?一天到底睡多久更好?怎样才算高质量睡眠?往下看,一文了解↓

不同年龄有“最佳睡眠时长” 看看你每天需要睡多久

适宜的睡眠时长是健康睡眠的基础。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睡眠时长的需求不同,且存在个体差异。

提倡顺应四时,起居有常。保持规律的入睡和起床时间,维持稳定的生物节律。根据全国爱卫办发布的《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一般来说:

0~3月龄婴儿每天需要13~18小时;

4~11月龄婴儿每天需要12~16小时;

1~2岁幼儿每天需要11~14小时;

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10~13小时;

中小学生每天需要8~10小时;

成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

老年人每天需要6~7小时。

总体来看,婴幼儿所需睡眠时间最长,随着年龄增长,所需睡眠时间逐渐减短,一直到成年之后,才慢慢趋于稳定。

睡够8小时为啥还疲惫?这2个时间点很重要!

睡眠时间不够,可能会导致反应迟钝、情绪不稳、免疫力降低。那么,普通人一晚必须睡8小时才算够吗?同样的睡眠时长,为啥有人神采奕奕,有人却哈欠连天?

专家表示,影响睡眠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要规律”和“要睡够”。睡觉也讲究“天人合一”,该睡的时候睡,而且要睡子午觉。

子时:夜里11点到凌晨1点

午时: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怎样才算睡了个好觉?良好睡眠质量通常有3个标准:

入睡时间在30分钟以内(6岁以下儿童在20分钟以内);

夜间醒来的次数不超过3次,且醒来后能在20分钟内再次入睡;

醒来后感到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此外,睡醒后的表现,也是判断睡眠质量的方式之一。

如果醒来后,多数时间能保证处于清醒状态;在工作和生活中,能保持足够的专注力,说明睡得可以。

如果醒来后还是容易嗜睡,注意力无法集中,则意味着睡得不够好。

越睡越累?这些睡眠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1:越早躺下越易入睡

有些人认为要睡个好觉,就要比平时更早躺在床上。但其实如果没有在短时间内入睡,反而容易陷入焦虑,大脑越发兴奋。

误区2:睡前喝酒能助眠

喝酒后可出现促进入睡的假象,其实通常是浅睡眠。喝酒睡着后,酒精容易抑制呼吸,导致睡不安稳,扰乱睡眠结构,第二天醒来后头重脚轻。

误区3:运动、看书促入眠

很多人每天晚饭后会适当运动,然而,长期失眠的人并不适合过度运动,运动会让原本已经疲倦的肌肉更紧张,大脑也会更清醒;还有一些人会在睡前看书,不过,选择哪种书籍也需要注意,如果睡前看情节紧张的小说,会让大脑更兴奋。

误区4:白天补觉能“还债”

人们常认为,晚上熬夜没睡好,第二天多睡一会儿可以补回来,实际上,这种补觉方式会发展成习惯性晚睡晚起的恶性循环。此外,休息日睡懒觉也会打破平时形成的睡眠节律。

如何拥有深度睡眠?试试这几招!管用

辗转反侧睡不着?想要睡个好觉,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根据个人习惯保持适宜的光线强度,室内温度20~24℃、空气湿度40%~60%为宜,经常开窗通风。

床垫宜相对坚实,不要过度松软塌陷,枕头高矮适中,被褥清洁干燥。

运用正念、放松训练、认知调整等心理疏导技巧,睡前洗澡泡脚等,都有助于睡眠。

注意:熬夜,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晚饭过饱过晚,睡前吸烟、饮酒、喝茶或咖啡,睡前长时间剧烈运动等,都会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这3个改善睡眠的小妙招,快拿小本本记下来↓

合欢花入枕

宁心安神睡个好觉

合欢花具有安五脏和心志,使人欢乐无忧的作用。在枕头套里铺上一层合欢花(50~100克),能够宁心安神。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合欢花有梗,可以稍微打碎一点,枕着会舒服些。

揉揉耳朵助睡眠

搓搓耳朵边儿,提提耳朵尖儿,揉揉小耳垂,安眠好入睡。通过按摩耳朵,来改善脏腑气血、养心安神。戳视频,掌握要点↓

搓耳根:用剪刀手把耳根搓热。因为耳前耳后都有耳部淋巴,淋巴有提高免疫力、排毒的作用。

拉耳尖:用食指和拇指揉按耳部三角窝,揉按10下左右,然后向上向外提拉耳朵尖。

揉耳垂:环揉耳垂10下左右,然后往下牵拉。

需要注意的是,耳朵有外伤或内耳有疾病的人群不适合用此方式助眠。

改善睡眠别错过这个动作

失眠、易醒、睡不着?不妨试试八段锦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通过“摇头摆尾”的动作,达到调理脏腑机能的作用。

478呼吸法助你快速入睡

睡不着?别焦虑,一起试试478呼吸法!4秒吸气到丹田→7秒屏息→8秒呼出,如此循环5~6次↓↓

一键转发给家人朋友

今晚睡个安稳舒适的好觉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秦璐]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8/14 07:49
· 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
· 责编 ·
秦璐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