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就精准诊断出一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10 的丽丽(化名)因阵发性腹痛 4 天,在当地治疗无效后紧急转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检查显示白细胞、C 反应蛋白升高,大便隐血阳性,CT 提示轻微肠炎,但常规抗感染治疗后腹痛仍未缓解。为了找到症结所在,消化内科团队仔细分析病情后,决定为丽丽实施胃镜检查。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内镜中心团队的密切配合下,镜头下发现十二指肠有一大片糜烂、浅溃疡伴渗血的区域,表面还附着黄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胃窦和胃体黏膜也存在充血症状。这些典型表现直指一个疾病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
医生随即制定了激素抗炎、抗感染、止血、护胃的治疗方案。在消化内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丽丽的病情一天天好转,现已顺利出院。丽丽的经历揭示了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隐匿性。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
作为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过敏性紫癜以小血管炎为核心病变,典型表现包括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泌尿系统症状。其中,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类型被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具有“症状与体征分离”(患儿自己感觉腹痛明显,但医生查体时压痛轻微,无腹肌紧张)的显著特征。消化道出血是常见伴随症状,多为隐匿性黑便,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会出现呕血。此外,肠蠕动紊乱可能诱发肠套叠。
临床上,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存在一定难度。部分患儿在皮肤紫癜出现前先表现出腹痛,甚至全程无皮肤症状,极易被误诊为普通肠炎、阑尾炎等疾病,延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手段,可直接观察到胃窦、十二指肠、末端回肠等部位的黏膜充血水肿、红斑、出血点、糜烂及溃疡等典型病变,为早期确诊提供依据。
健康提醒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提醒,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消化道出血或呕吐,应警惕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可能,及时就医并完善检查,避免误诊漏诊。经过早期规范的治疗,多数患儿预后良好。文/通讯员 毕乙贺 记者 丛黎
[来源:信网-商讯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