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早防早治 ,9月一起“守护认知”!青岛市疾控中心提醒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数量持续增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峻挑战,老年期痴呆(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的防控已成为关乎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2025年宣传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21日,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警惕阿尔茨海默病的10个早期迹象。
“老年人若出现以下任意一个迹象,家人应当及时陪同到医院的老年病科、神经内科、精神科、记忆门诊等就诊。”市疾控中心专家田诗雨介绍,首先是近事记忆力显著减退,对刚刚发生的事很容易忘记,难以学习和记住新信息。
其次是执行熟悉任务时出现困难,例如司机经常开错路线、银行职员反复数错钞票、厨师忘记如何烹饪拿手菜品等。
第三是语言表达障碍,常出现用词困难、表达不准确,甚至用描述替代具体词汇,比如将“笔”说成“用来写字的东西”。
四是时间与空间定向力下降,患者容易在熟悉的地方迷路,搞不清具体的年月日、季节或时间,甚至对自家周围环境感到陌生。
五是判断力下降,表现为反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轻易借钱给陌生人,或在日常生活中判断失误,如过马路困难、无法根据天气变化调整衣着。
六是逻辑思维能力减退,与人沟通时难以跟上对话思路,出现交流障碍。
七是常错放物品,且无法通过逻辑推理找回。患者常将物品放在不恰当的地方,如把手机放进冰箱、水果放进衣柜、袜子放在餐桌上,事后完全回忆不起放置位置。
八是情绪和行为发生改变,可出现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或出现无明显原因的沮丧、焦虑、恐惧、急躁和易激惹等表现。
九是理解视觉与空间信息存在困难,例如在阅读、判断距离、辨别颜色或对比度时出现问题,甚至影响驾驶,如无法准确识别交通信号灯。
十是从工作或社会活动中退缩,放弃原有的兴趣爱好,无法完成曾经擅长的任务,常常长时间发呆、昏昏欲睡、在电视机前呆坐好几个小时。
发现这些迹象应该如何确诊呢?市疾控中心专家林永峰介绍,AD8量表发挥了大作用。所谓AD8量表是一个极其简短的早期筛查问卷,虽只有8个问题,却能发挥巨大作用。它主要通过询问知情者(如老年人自己或者家属)来评估老人近几年在记忆、判断力等功能上的变化,整个过程仅需2到3分钟。
其评分非常简单,回答“是”计1分,“否”计0分,若总分≥2分,则提示可能存在认知障碍,需进一步进行专业评估。正因为其简便易行的特性,AD8的作用尤为突出,它不仅便于专业医护人员在基层社区和养老机构中进行大面积快速筛查,高效筛出高风险人群,筑起“早发现”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家属或老人进行自查自评,有助于提升疾病防范意识,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AD8检出问题怎么办?林永峰介绍,当AD8筛查提示异常后,下一步就需要借助更专业的评估工具进行精准评估,其中MMSE量表(简易智力状态筛查量表)是目前临床上最经典、最常用的认知功能筛查量表。该量表包含30个问题,由工作人员对受访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筛查,对老年人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回忆能力及语言能力等认知域做全面且量化的评估。其评分总分30分,并根据受教育程度采用不同临界值:文盲≤17分、小学程度≤20分、初中及以上程度≤24分,如评分低于相应临界值则提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若MMSE评估结果异常,表明认知功能可能已明显受损,必须尽快前往医院神经内科、老年医学科或记忆门诊接受全面临床诊断。医生通常会结合MMSE结果、血液学检查及脑部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最终明确诊断。
根据国家卫健委老龄司的倡议,对阿尔兹海默病的“早防早治”的核心信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关键,培养运动习惯和兴趣爱好,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多学习,多用脑,多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与社会隔离。
老年人还应积极降低患病风险,中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卒中、抑郁症、听力损失、有痴呆症家族史者,更应当控制体重,矫正听力,保持健康血压、胆固醇和血糖水平。
老人和家属应知晓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老年人若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家人应当及时陪同到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记忆门诊或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就诊。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照护人员负担。此外,患者还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感官刺激、身体和智能锻炼、音乐疗法、环境疗法等非药物治疗。
家人也应掌握沟通技巧、照护技能以及不良情绪的调适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协助而不包办,有助于维持患者现有功能,与此同时,应当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佩戴防走失设备,预防伤害,防止走失。
维护患者的尊严与基本权利也很重要。家人要注重情感支持,不伤其自尊心,沟通时态度和蔼,不轻易否定其要求。尊重患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予患者自主自由。
患者的照护人员身心压力大,社会要向照护人员提供专业照护培训和支持服务,维护照护人员身心健康,同时,加强社会宣传,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关爱患者及其家庭,建设友好的社会环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相关阅读:
关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警惕记忆被“偷走” 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这样说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1日讯 张阿姨今年刚退休,却发现母亲最近常常忘事:炉子上烧着水转身就忘记,去超市买东西算不清账,有时甚至叫不出外孙的名字……然而,很多人仍认为“老糊涂”是自然衰老的必然现象,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研究表明,采用公共卫生预防策略,可以使未来10年的痴呆患病率下降30%,或让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延迟5年到10年。”近日,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如是说。
专家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通常分为3个阶段:早期(轻度),最明显的表现是“近事遗忘”——比如刚放下的钥匙转眼就找不到,刚说过的话很快忘记,但对几十年前的往事仍记得清晰,此时患者仍能独立生活;中期(中度),记忆障碍进一步恶化,不仅记不住近期事,连熟悉的人也可能认错,此时患者的认知能力明显下降,无法完成简单的日常任务,情绪波动变大;晚期(重度),患者大脑功能严重衰退,患者无法说话、走路,甚至不能自主进食、排便,完全依赖他人照护。
哪些人容易“中招”?专家强调,年龄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65岁后发病率每5年翻倍,8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30%。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若直系亲属患病,自身风险会增加2到3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患者,以及有脑卒中病史的人,因血管长期受损,大脑供血供氧不足,神经细胞易受损。长期独自居住、缺乏社交,或有吸烟、酗酒、熬夜习惯,以及饮食油腻、不爱运动的人,患病风险也会显著升高。
阿尔茨海默病虽然无法彻底治愈,但大量研究证实,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40%的患病风险。
专家强调,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异常信号,一定要及时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早期通过认知评估、脑部影像检查(如CT、MRI),能及时发现问题。即使确诊,也能通过药物和干预手段延缓病情发展。
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老年科专业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领域技术领先,积极探索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优化方案,形成了具有老年精神疾病特色的预防、治疗、康复体系,为老年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分析躯体症状背后的精神心理问题,解决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各种躯体不适。
在治疗方法方面,老年科团队采用药物治疗时,会综合考虑药物安全性、疗效及患者个体情况,采用阶梯式用药策略,结合药物特性与患者合并症进行选择。
心理干预则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负面认知,改变消极思维方式,提高应对压力和情绪能力,团体治疗增强社交互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物理治疗时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前额叶功能,中频、低频脉冲电治疗改善抑郁焦虑情绪、失眠等躯体不适。
此外,生活方式调整也很重要,专家推荐采用地中海饮食,增加深海鱼、坚果、橄榄油摄入,减少高盐、高脂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昼夜节律紊乱。
患者还可以接受认知训练,使用专业设备进行记忆、注意力训练,通过日历、 备忘录建立时间空间概念,采用数独、填字游戏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锻炼思维和社交功能也是有效的防治方法,应鼓励患者参与家庭聚会、社区活动、兴趣小组互动,通过对话、游戏等方式维持语言功能,使用简单明确的言语交流,避免复杂信息造成困惑。(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